时隔四年,那个蓄着八字胡,头发蓬松而凌乱,轻飘飘一金句就能击中万千社畜的不可能打工哥周立奇终于出狱了。想当初,要是没有那一口广西南宁口音,不可能打工哥早就失去了他的灵魂,也不至于后来被推崇为新一代草根网红,引众直播平台邀约入驻。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过去引爆全网的另一位广西小哥——“蓝瘦香菇哥”,凭一口南普之力,直接将这词火成2017年度流行语。△曾经香菇哥结婚网上有多轰动,多年后离婚没啥人关注了/微博截图网友调侃:“广西人一讲普通话,网红之路都给你铺好了。”老艺术家只想点播一首广西本地rap《南宁陷阱》,只想说比吃了一碗螺蛳粉还上脑,到底广西人说普通话为什么这么好笑?如果你身边有位广西友仔,那真是走运了,不开心找他唠唠嗑,分分钟治愈你。他安慰你说:“今颠(天)应该高兴才对,跟我克(去)逛gai(街)买孩(鞋)了喂。”别喷饭,他也不过是夸你胃口真好。他想说辣死了,要得劲儿还得说:“辣得黑吻(魂)!”
这年头,广西人上热搜很容易,只要说一口南宁普通话,句句都像在抖包袱。前段时间某广西学生在军训上表演唱歌上了热搜,点看一听才叫鬼畜,听完你都忘了许巍的《像风一样自由》到底是怎么唱的。这一口浓重的广西南普,连不少广西网友都捂脸说听了自己都怕,广西人不配网恋,语音一发,一口南普真的毁所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广西人讲普通话都是內味儿的。我们常说的广西口音,狭义上指的是南宁普通话,尤其是夹杂着壮语腔调的普通话。除了南方普遍的“n”“ “l”不分,“r” “y”不分,用平舌替代卷舌,没有后鼻音等等特色之外,还容易混淆清浊音,也就是分不清送气不送气的区别。打个比方,就是“天天这样跳起来”会发成“颠颠舍央吊起来”,“肚子太痛”会发成“嘟子带冬”。掌握这种南普腔,精髓就在于拖音的懒散。尤其是句尾,如果字是四声,就会变成一声还要拖长尾音,要带出一种悠长婉转的语气。还可以加一些语气词,比如喂(wéi声)、捏(niě)、啵(bō),比如他们夸人,他们说“好gǐng的窝”就是在夸你真棒。魔性的南普,听着就有一副生无可恋的颓废懒散的声波,在空气中荡漾了几个回合,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种销魂的感染力丝毫不亚于弗兰普通话、港台腔和东北话。老艺术家想了很久该怎么形容这一迷之腔调,脑海中就浮现一个穿着拖鞋,脸上一幅波澜不惊神情的广西友仔,在慢悠悠的小镇上骑着一辆电瓶车的感觉,既有闯荡江湖的市井气,又有看淡人生沧桑的风韵。怪不得《南宁陷阱》里唱的那样“南宁天生就是trap”,就是节奏散漫得来又能朗朗上口的调调,跟着晃就对了。可能有不少广西人要出来跟老艺术家叫板了,谁说我们广西人讲普通话都内味?广西的方言多到像宝藏。网上常说广东像有三个省,但是要是来到广西,你会听到不止三种,方言多到简直可以说十里不同音。广西大体划分为三种方言:桂中桂北官话派(桂柳话)、桂东南白话派、桂西壮话派。但好玩的是,就算一分为三,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强势方言,比如平话和客家话。而且境内存在大大小小的方言岛,就拿最典型的南宁市区来说,城区通行粤语,郊区通行平话,农村通行壮话。
在历史上,南宁的方言就因为各种原因前后不断更替,才形成了这种多方言地带。在未建成之前,南宁地区以壮话为主,平话是直到宋朝后,大批军事移民让平话成了南宁的权威语言。明清时期,当桂林成为广西的行政中心,桂柳话官员北派遣到南宁从政之后,官话又逐步上升为主流语言,平话被桂柳话排挤到了郊区。直到明末清初,随着粤商进入南宁,又凭借着强势的经济权威,使粤语逐步取代官话成了南宁的通用方言。尤其到了民国时期,随着不少广东人迁入广西,粤语挤掉了桂柳话,南宁就变成了白话的天下。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南宁形成了壮话包围平话,平话又包围着白话的方言岛。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普通话的风暴席卷广西,桂柳地区由于官话本身的区别较小,方言的改造并没有那么明显。但对于南宁来说,曾经强势了20多年的白话,迅速沦为濒危语言了。可以说造就一口迷之南普的源头,就在于几经变迁的方言风潮,本来方言根基不算深的南宁城区,等到推行普通话,它的方言逐渐被边缘化,被替代。但留下的一口南宁腔调,却在音调语气中附带着南宁以往的各种乡音,混杂成独有广西味道的南普。我看到不少网友都在说,为什么听南普总感觉听出了港台腔,甚至有一些“夹壮”南普(壮话音较重的南宁普通话),听着还有点像泰国萨瓦迪卡的韵味?
本就尚存白话根基的南宁城区,加上近些年桂台经贸合作,台商引入多,南宁还有“小台北”之称,口音也未免会受到港台腔的感染。至于听南普总有股泰语的味道,是因为壮泰两者之间的渊源,早在1000多年前就结下了。
△广西壮语和泰语有很多相通之处/视频截图
曾经有广西民族大学和泰国西北大学的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泰国虽然与广西并不接壤,但壮语和泰语是相通的,同源于越人族群,分化异流到不同的国度的多个民族。现如今在1000个较古老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上,相同相近的都能占到七成以上。尤其是桂西地区的壮族聚居地,要是泰国人在那生活,尤其是跟老一辈的沟通,会发现基本上交流也不存在很大的障碍。广西本地人开地图炮,早从爷爷辈就开始了,民间编出了各种幽默好玩的顺口溜。“桂林阔子、柳州棍子、南宁巴子”这句经典谚语流传了上百年。虽然听着带土气,但这三地似乎都已经坦然接受这绰号,互相调侃起来。桂林过去作为广西省城和文化中心,引领广西风气之先,曾有广西“小上海”之称,懂得赶潮流,讲究名堂。民国时期一双皮凉鞋套上袜子是桂林人在广西开创的一大时尚,开先气之风的时尚总被嘲为是一种摆阔的表现。柳州是广西腹地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工农业基地,大多是生意人,没有桂林人那种耍派头的习惯。当地人性格耿直豪爽,大概就像桂系首领白崇禧的公子白先勇说到家乡广西的那副硬气的模样——“广西很有意思,广西话里面的‘不用怕’,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意思。据说广西兵打仗的时候,喊一声‘不用怕’的时候,全都冲上去了。”“南宁巴子”就是在嘲讽南宁人乡巴佬,长得又黑又土。听着有些歧视,但奇怪的是南宁人反而以“南巴仔”为荣。毕竟这名字在本土人看来,蕴含的是南宁人乐天安命的淳朴,以及敢打敢拼的生猛的一面。△《九叔》纪录片里,我就记住了中山路鸡姐这句不明觉厉的狠话/视频截图南宁人跟桂林人反着来,爱赤脚穿皮鞋,怎么接地气怎么来。十多年前广西流行那种价格低廉的军用塑料凉鞋,就是南宁的“南巴鞋”。南宁人向来豁达开朗,更不在乎外人笑他们有多土包子,早就闷声发大财了。这方面的气质倒跟广东人挺相似的,身价过亿的富豪,也会夹着一双南巴鞋,穿着老头衫出来逛街。△南宁人特别看重自我的舒服,很接地气/unsplash老艺术家有个朋友,人称“广西钟楚红”,曾经说打死不回家乡工作的她,现在坦然自己在经历真香现场,用她的话说,自己早已经“被南宁和南普给PUA了”。现在在南宁工作的她,喜欢乐悠悠地跟着本地朋友骑着小电驴,钻进大大小小的巷子,在中山路、建政路等等嘈杂混乱的小夜市里,坐在塑料的矮凳矮桌上。吃着一碗酸辣浓郁的老友粉,外加一份“酸嘢”(南宁当地用米醋、糖和盐腌制而成的街头小吃),这种舒服悠闲的生活节奏,南宁人才懂。△广西南宁老友粉,老友聚会走一波/图虫创意
曾经有个南宁本土乐队,用“塑料精神”来形容南宁,塑料是廉价的、烂大街上不了大场面。更让我诧异的是,南宁民间的诗歌,也爱说物美价廉。南宁街头有个叫自行车诗社,他们说:“物美价廉的诗,诗歌也能当零食。”△南宁在你看来是否有硬塑料的精神?/unsplash
这种自嘲塑料底下,是一种扎根于市井的生命力,深藏着的是一种大度而坦然,自知又自洽的气质。老艺术家想起多年前曾经走过最有精气神的中山路老夜市,白天和晚上根本就是两张面孔。白天看着像老骑楼的草房,晚上烟火缭绕就像进了个迷人的山洞。我仍然忍不住好奇想要穿街走巷凑个热闹,小吃摊上粗野的美食让我目瞪口呆。果然正如贾平凹先生曾经说过的那句话那样:“南宁人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地下走的除了草鞋不吃,什么都吃……”作为广东人的我等代表,还是甘拜下风吧。老实说,这就是一个鱼龙混杂的流动小吃街,街上甚至还有一些游荡的广西烂仔(形容不修边幅的小混混),操着一口又糊又懒的南宁口音,有的还夹杂着乡土味很重的白话。但老实说,这种脏乱差并不妨碍到每个来这自由晃荡的人,毕竟真正的夜市灵魂,是朋克底色的。我似乎有些意会到了南普的魔力,它的走红本质上就是一场草根市井的胜利。在这样一个地方小城镇的年轻人,早已慢慢被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同化的趋势下,广西口音反倒成了一种稀有而倔强的乡音,没法甩掉的印迹。最近网络上炸开了锅,以为凭着一口南普横扫众网红的不可能打工哥,将会走上月入百万的草根网红之路。
但不可能打工哥周立齐说自己想得很清楚了,宁可回家种地,也不给别人打工。但老艺术家倒是相信,广西南普的潇洒豁达,会随着不可能打工哥的戛然转身,给我们现代人留下一长串耐人寻味的省略号。参考资料:
广西老表的普通话,比螺蛳粉还让人上头 vista看天下
广西有三宝:嗦粉,放假,和南普 网易上流
蓝瘦香菇真的是南宁口音吗 大象公会
广西人怎么会说那么多方言 环球情报局
我们广西人 罗池
南宁——一种“新文化”的可能 谢绍钧
夹缝中的夜市--对南宁市中山路的研究 梁冬平
浅论南宁市多语现象 梁谷子
南宁普通话的语调、语气词及其声学表现 杨红华
☟☟☟
欧洲抗病毒扛把子,原来是这个薯条王国
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
不丹是最幸福国度,别忽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