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边界关闭,也要把法棍搞到手。早前,一则德国人用钓鱼竿买法棍的新闻吸引了网友的注意。
几十年来,除了周一店铺休息的日子,52岁德国居民哈特穆特·费每天都会步行几十米到隔壁的面包店买面包,风雨无阻。
而这家面包店就建在和德国接壤的法国摩泽尔省卡尔兰镇。以前,人们穿一条街就可以跨国。受疫情边境管控影响,坚持要买法棍的哈特穆特·费只能让面包师走到边境栏杆前,然后自己再用一根钓鱼竿把对面的法棍钓过来。在中国,对于法棍有着同样的执著的,非精致的都市丽人莫属。首先,数量要有保证,一两根太单调,三根以上画面才饱满。走在城市街头,脚步要稍显急促。随意感是很重要的,决不能透露出你家附近根本没有店,买法棍要跋山涉水的事实。
△手挎篮子更能增添随意感 / 图虫创意
地点呢,梧桐树下的街道尤佳。阳光洒下来,巴黎味就出来了。汽车尾气和扬尘不必记挂,法棍不暴露在空气中,怎么叫正宗。法棍的应用场景主要存在于镜头之下。凹造型、野餐,商业拍摄,不是重要场合,法棍都不会轻易出场。Baguette——法式长棍面包,当它以完整的长条形式出现的时候,人们通常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成为出色的拍照道具,才是它的真正使命。
△构图色调都要是100分 / Unsplash
而购买途径的指向,并非是咖啡飘香的情调小店,连锁大商超才是最终现实。谈不上什么新鲜出炉,通常自带独立包装,花个十来块钱就可以捎几根回家。
△拍完照的法棍,是肯定硬的 / 微博截图
在法国,人们通常早上买半根法棍,回家的路上就已经把香喷喷的尖头部分吃掉了。然后下午再去买半根,趁着新鲜吃完。所有抱着一品法式原生态的型男靓女,最后大多都以咀嚼肌得到大锻炼收场。
不要以为这样的刻板印象只在中国有,其他国家的人其实也觉得法棍硬梆梆的,像个现代兵器。不信你搜,关于法棍的恶搞表情包和梗图,素材不是一般的丰富。
△法国人是如何自拍的 / iFunny
老实说,法棍外脆内韧,其实并非生来就是“硬核兵器”。但从烤箱里被取出来的那一刻起,法棍的老化就开始了。而时间越长,老化越严重。法棍本身的含水量很低,稍不留神,就会变得硬梆梆。据法国旅游发展署,法国人每年要吃掉60亿根法棍,平均每个居民(包括婴儿在内)每年消耗近100根法棍。时至今日,法国仍然有法棍递送服务。
△曾经还有人发明了法棍的24小时贩卖机 / AFP
关于法棍的诞生,说法有很多。有认为是法国大革命之后,作为一种穷人富人皆可得的“平等面包”而被发明,有认为是拿破仑的军队制服规定促成的,也有说法认为法棍诞生于地铁工人之中。传说很多,但确切来源已经难以追溯。总的来说,法棍是一种由特殊工艺制作的面包。它实际上是个舶来品,制作工作由19世纪中期的奥地利、维也纳传承而来,后来在大巴黎发扬光大,风行法国。20世纪70年代,曾有媒体做过民调,在关于“什么扮相最能代表法国人”的问题里,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带贝雷帽、开雪铁龙2CV,以及,夹着法棍满大街走。
△许多人认为贝雷帽和法棍是最能代表法国人的扮相 / 微博截图
根据标准,一根典型的法式长棍面包重量为250g。法国甚至将法棍的制作标准写入法令。据1993年颁布的法令,法棍“只能用小麦粉、水、一般酵母或天然酵母、食盐制作,添加剂(蚕豆粉或大豆粉)只能以极为有限的量加入”。
△新鲜出炉的法棍 / Pixabay
在法国人的餐桌,法棍是例牌主角。只要你愿意,它可以出现在你的每一餐里。对半切开,拿餐刀抹上一点传统黄油,就成了酒店最常提供的面包片,直接吃即可。如果吃东西偏小孩子口味,可以用牛奶加巧克力冲一杯法式高乐高,黄油面包片往里一泡,嗯,是童年的味道。它也可以是咸口的。水煮一颗全溏心鸡蛋,切开上面部分。然后把已经石化的隔夜法棍切成面包条,蘸着吃一吃,法国人又说幸福得要死了。天气热,法国人要吃得清爽。搞了一盘沙拉,还是得来点法棍。切一片蒙彼利埃产的山羊奶酪,放在法棍片上,再淋点蜂蜜,撒点普罗旺斯香草调味料,烤箱里转一圈。叮咚,又是精致的一餐。
△烟熏三文鱼与法棍也是绝配 / 图虫创意
下午四点钟,学生放学,法国母亲随手一扔就是一条法棍。从横截面切一半,打开,抹上黄油,放几块巧克力,再合上,一个简易的三明治就搞定了。不要为法国孩子担心,他们都觉得很好吃。
△简单的三明治也很好吃 / 图虫创意
法棍对半切开,取一片到烤箱里回炉十分钟,等它重新变得酥脆。手抓一颗生蒜,往法棍片疯狂摩擦,然后再抓一个煮熟切好的番茄块继续摩擦。经过上述步骤之后,法棍片会被染成红色,然后再撒点盐,倒点橄榄油,最后放上几片熏火腿。一口咬下去,法国人又要升天了。这道名为“番茄配面包”的黑暗料理,能卖上个八欧。
△“番茄配面包” / Pixabay
总之,从配餐到主食,法棍无处不在。“我们必须要把它放在所有地方”,有时候你都分不清,这其中倒是爱还是恨。就像是相处多年的恋人感情走到了分叉路口,近十年来,法国人对于法棍的爱似乎不再浓烈。60亿根的年消耗量看似很多,但其实相比以前早已大大缩水。1900年,法国人平均每天要吃掉3个以上的法棍,1970年是每天一个。2013年,这个数字是每天半个。而今天的法国人,每三天才吃掉一根法棍。
△法棍只是其中一个选择 / Pixabay
对于法棍的地位,法国法式面包店全国联合会主席安纳科特称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埃菲尔铁塔”。2018年,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公开表示支持推动法棍申遗。两块面饼夹着一层发焦肉泥一片奶酪,放在以前,如果伺者敢端上来这么一个食物,法国美食捍卫者们可是要掀桌的。汉堡包算什么东西,简直是对美食二字的亵渎。落座巴黎餐馆,美食专栏作家拿起餐单却点不出菜,因为目之所及都是汉堡。“不久之前,坐在巴黎的餐厅里吃汉堡还是奇景。”服务员在餐桌之间快速穿梭,托盘里放着的是各色快餐和啤酒冰茶。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汉堡店开业,”寻找最佳汉堡店”成为法国媒体的固定栏目。即便是在老牌的餐馆,你可以在餐单上找到汉堡包,它就排到鹅肝和牛排后面。法国人并不是第一次见汉堡薯条。上世纪70年代,巴黎就有麦当劳。80年代,比利时连锁品牌Quick也在法国开了张。但法国人从来都不正眼瞧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垃圾食品,快餐店通常只在有学校放学后,才会被味蕾不成熟的小青年挤满。
△慢慢地法国人的口味也被改变了 / Reuters
2015年,法国共计卖出11.9亿份汉堡,法国四分之三的餐厅餐单上有汉堡选项,80%的餐厅表示汉堡包是最热销的菜品。那一年,法国“国民三明治”(法棍夹火腿黄油)的销量为12.3亿个。而当人们还在思考未来两者是否会平起平坐的时候,汉堡狂热又将数字推到了新的高度。2017年,汉堡在法国的销量第一次超越了法棍。
△汉堡比法棍更常出现在餐桌上了 / Pixabay
2013年6月,法国组织“面包观察”曾发起一项全国宣传活动,企图挽救法国人和面包之间岌岌可危的关系。他们把“嘿,你买面包了吗”标语贴在全国130个城市的广告牌里、印在面包袋上,希望年轻人看到“嘿”这个字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要买面包。
△嘿,今天买面包了吗 / NPR
他们在活动网站里对描写健康的部分增加篇幅,希望减肥人士在设置餐单时能多看面包两眼。“在回家路上买上几个新鲜的面包,是向你所爱之人表达你在白天一直想着他们、想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一种简单方法”。上至大国荣誉,下至小家幸福。为了复兴面包,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操碎了心。
△法棍地位变动 / Pixabay
法棍等面包当然远远谈不上“灭绝”,但在全球化、标准化大流行的今天,地位变动在所难免。“酒要适量,面包多多益善”?那些满载豪情的法语顺口溜,怕是也要改写一下啰。
你吃过法棍吗?会怎么形容其口感?
库珀
点击查看九行往期精彩文章
▼
世上没有任何快乐,比得过吃垃圾
我真怀疑,缅甸人是长在人字拖上的
有趣的人都已经把九行设为星标了
第一步:点击“九行”顶部蓝字关注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编辑 | 二叔公
排版 | 薯片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商务合作请添加:Tortoise_Li
请注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请勾搭老艺术家 traveller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