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警察殴打打人学生,舆论撕裂的背后
你手放哪呢,出生啊
薅广电羊毛!100元话费实付94.6元,还有电费96.9充100元!招团长~
警察踢打校园欺凌者:当事人不愿返校,派出所拒收锦旗
疯传!广州地铁突发!警方介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1年2月23日
2021年3月6日
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喝咖啡,一点都不崇洋媚外
Original
老艺术家
九行
2021-02-23
收录于话题
#风物志
37个
最近老艺术家患了咖啡瘾,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当下都市人都要靠咖啡续命的时代,谈咖啡来回就“美式”“意式”“澳白”,
为什么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咖啡文化?
我们理解中的咖啡,基本上离不开要谈
格调
。一直以来被大众理解的咖啡,要不就是有钱人或者老外喝的,要不就是中产白领工作必备。
连某全球连锁咖啡店,都在调侃气氛组的段子,似乎在潜移默化定义咖啡,它是职场人“一酒解千愁”的中产标配,没笔记本还不配喝咖啡了。
老艺术家还真想替咖啡喊冤,这顶小资中产的帽子太沉了。实际上准确来说,
我们早有属于自己的咖啡文化,而且接地气多了。
有一种咖啡
就是要够糙够便宜
要是给咖啡拍一部纪录片,欧美和澳洲的画风是享受至上style,日韩国家能拍出性冷淡高级感。
画风一转,在这么一个地方,你会看到满嘴黄牙的阿伯,夹着对拖鞋走到一间又破又旧的早餐档,叫
一杯不到十块钱的咖啡,一坐就是一整天
。
△这才是属于南洋咖啡的画风/vimeo
别怀疑,这是属于
南洋咖啡的地盘
,定位在东南亚国家华人片区或者我国的海南一带。
如果咖啡对于很多人的印象是高富帅或者中产白领,那
南洋咖啡一定是最老派,但又最叛逆奔放的摇滚草根。
它的另类首先体现在
重口味
,讲的就是
粗糙、浓烈、奔放
。
△纯正南洋咖啡/unsplash
喝惯美式的人,别以为自己已经很能喝苦了。南洋黑咖啡所展现的苦,与我们之前喝过咖啡的苦根本就是两回事。
它的黑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浓稠到杯缘还挂着像滴蜡般的咖啡痕。
要是不加糖不加奶,真的就像在嗑中药。
非要拿阿拉比卡豆的烘焙程度类比的话,南洋咖啡就是好几倍深的烘焙,
它的苦就像是无底深渊
,一口致命一击,十足的焦苦味沁入脑门。
△咖啡不苦不重口不是南洋咖啡/wiki
它独有的烧焦味区别于星巴克里的红毛咖啡,通常咖啡讲究不该有杂质,但南洋咖啡的烘豆工厂将麦粒、玉米粒、焦糖等混入咖啡增加重量,杯底总能看得见沉在底下的黑色粉渣颗粒,因而
口感相比之下更粗糙
。
为了掩盖原物料的粗粝感,他们通常要靠奶水或冲泡技巧等方式来调整,因而更讲究手工制作,
冲煮的配置也相当老派
:铁皮制作的长柄勺、长嘴壶和带铁圈的棉纱过滤袋。
△制作南洋咖啡的配置非常老派/unsplash
既然在原材料咖啡豆上降低了成本,南洋咖啡在全球咖啡界里走的就是
平民路线,通常七八块就能买到一杯道地的南洋咖啡
。
当地人喝咖啡的氛围也是足够接地气,在南洋地区,这种咖啡店通常被叫
“Kopitiam”
,即邻里咖啡店或传统咖啡店,常出落在大街小巷的小贩中心或者传统早餐档茶水档口。
Kopitiam
这一词就是结合了马来语的咖啡(Kopi)和福建话中的店(tiam)而成。
△咖啡店就是这般随意/wiki
在南洋一带点咖啡也非常有意思,
他们自带一套独门暗号
。有些店家墙上贴着菜单表,看似复杂,但总有规律可循。要是你是海南人、广东人或福建人,可能还会觉得带着点莫名的熟悉感。
如果你点了一杯
Kopi,端上来的绝无例外就是加了炼乳和淡奶的黑咖啡
。如果不想要太甜,可以叫Kopi sui dai,
Siu dai
就跟广东话的“少底”,福州话的“少甜”发音类似,也就是你的咖啡里就只给你放一半的炼乳。
如果要求更甜,那边是要叫
Ga dai
(加底),福州话也有“加甜”之意,要是嫌咖啡太淡,可以叫
Kopi gau
(厚),嫌咖啡太浓太苦,就改叫
Kopi po
(薄)。
△南洋咖啡术语太多/Twitter
要是不想加炼乳,那就是
Kopi C
,这时候咖啡里的炼乳就会换成没那么甜的鲜奶。关于这个C,即有人理解成广东话或闽南语里的“丝”发音,也有人说C其实是海南话里的“鲜”字。
如果想要不加奶的黑咖啡,那就是
Kopi O
,福建人干脆能读成“咖啡乌”,不加奶又不想加糖,直接全黑的叫
Kopi O Kosong
(咖啡乌可颂),“Kosong”就是马来语里面空空如也的意思。如果想要加冰,就点
Kopi Peng
。
这套南洋咖啡点单宝典,还能
融马来话、英文 、福州话、广东话、海南话于一体
,都不知道是哪位语言全才发明而来,
非常粗野生猛
,跟优雅没半毛钱关系。
在南洋华人一带,喝咖啡就是全民日常的习惯,地位完全不输茶。
那些Kopitiam长得就像路边随随便便的大排档,你可以不修边幅穿着背心衫和人字拖坐在塑胶伞下的塑胶椅上,早早来一杯咖啡蘸油条,或者咖椰酱烤吐司或者烧面包,再加上两颗半熟鸡蛋,这是很多新加坡人和大马人一天的开始。
△咖啡可以配生鸡蛋、面包、甚至油条/unsplash
要是不想坐茶室,店家会先问你“喝的包的?”,意思就是这边吃还是外带,有的简单直接问“喝,包?”或者“吃,包?”。
最普遍的一个
“吃”字就有南方人的痕迹
,一袋新鲜出炉的塑料袋打包南洋咖啡,才是最道地的配置。
就跟嗜啤酒如命的青岛人如出一辙,真正的全民热爱,不过如此。
△袋装咖啡加冰味道极好/wiki
毕竟对他们而言,咖啡并不是拿来po照上社交网站求赞的,而是实实在在劳苦
大众提神必备的“红牛”
,要什么精致格调。
南洋咖啡,最有中国味道的咖啡
南洋咖啡不仅打破了我们对咖啡的固有印象,而且
它还是最早称得上有中国味道的咖啡。
在中国,
“南洋”一词的出现,差不多是在明清时期
。
明代人口膨胀迅速,东南沿海的许多人只能持续往南、往西谋求新的耕地与住处,搭船到中南半岛沿海、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等地经商、做工,甚至与当地人通婚定居,通称为“下南洋”。
因此作为汉人移民新天地的南洋,才开始有了明确的范围与概念。
△南洋咖啡是下南洋华人的印迹/wiki
随着大批华人移民源源不断移入南洋,华人的足迹几乎遍布南洋各地,成为今日东南亚各国族群构成的重要份子,
中国的饮食习惯也被带到了南洋
。
其实在南洋咖啡店的招牌上,我们能瞥见其中暗藏的玄机,带有
“琼”“泉”“海”
字的招牌,一般都是海南人经营的,而福州人的招牌上带有“
榕”和“福”
的字样。
△装修风格上极具南洋风情/wiki
南洋咖啡,严格来说最早是海南人发明的。
早在19世纪50年代,新加坡的咖啡店老板就基本上是海南人的天下了。
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的张海岚说过:“相比福建帮、潮州帮、广府帮、客家帮,琼帮下南洋是最晚的,在较早的四大帮派垄断完了当地东南亚土产、中国土产、航空业等行业之后,琼帮正好开启了‘打洋工’的移民模式。”
△南洋咖啡是海南咖啡的前身/vimeo
当时为了防止移民帮派利益分配产生的摩擦博弈,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英国人习惯聘请海南人做厨师帮手,海南移民群体就从洋人的厨房助手做起,学习西餐制作,接触了咖啡西点的制作技艺。
于是在他们想要自立门户的时候,新马饮食文化的核心——
Kopitiam就成了海南人的大本营。
南洋咖啡的发源,还离不开另一个籍贯群体——
福州人
。福州人大量抵达东南亚的时期更晚了,大概是在19世纪下半期。
△海南人和福州人是南洋咖啡最早的先行者/vimeo
当大部分行业都被族群垄断之后,福州人只好选择门槛较低的饮食业,到了后期还能与海南人并驾齐驱。
传统的南洋咖啡豆大多属于印尼的罗布斯塔豆,比意式常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味道更醇厚。虽然种咖啡豆的技术来自海外,但
海南人制作和加工咖啡的技艺,更多来自于中国的烹饪习惯
。
意式咖啡用的是滚筒式烘焙炉,而当地人发明的大锅炒咖啡豆的方法,加入牛油、盐、砂糖、芝麻、玉米粒等等翻炒,令生豆更粘稠更有厚重感,炒出来的咖啡豆再搅碎成粉,这就
跟中式传统烹饪炒菜或炒茶的原理不谋而合
。
△炒咖啡豆的方式依旧是中式
其次
南洋咖啡的冲泡方式上,也很有中式的味道
。
一般的西式咖啡,都是先冲咖啡后加牛奶和糖,但南洋咖啡通常会在杯底加入炼乳和糖,然后再用沸水煮开的水,泡完咖啡粉,继而倒入杯中与底部的炼奶和糖碰撞,透过汤匙搅拌可以控制甜度与浓度。
△《早餐中国》里澳门阿姨做南洋咖啡
过去在海南人经营的咖啡店里,调好一杯南洋咖啡是师傅练就的手艺活。
他们为了让咖啡中的空气排出,能使咖啡达到滑顺细腻的效果,就会用铁汤匙快速搅拌,一旦不熟练,就会让咖啡在搅拌过程中四处喷溅。
△煮咖啡是门手艺活/wiki
除了制作工艺和冲泡方式都非常中式之外,来店消费的客人,还会被称为“茶客”,因为在传统的观念里,只有茶馆而不是咖啡店,就算来新加坡开咖啡店的海南人,依然
习惯把顾客称为“茶客
”。
△咖啡店装修风格带有很多中国元素/unsplash
店铺的装修风格很多都沿袭中式茶馆搭配洋人的设计风格,甚至早期有的Kopitiam还可以在每张桌位配置一个痰盂。
一杯咖啡的城市想象
即便后来海南人也能在本土种植咖啡豆,但
海南岛上的咖啡,最早也是由文昌华侨先辈,从南洋带回当地种植的
。
如今在众多知名全球连锁咖啡店和网红咖啡店云集的都市,南洋咖啡无形中沉淀出了一种岁月和旧时光的味道。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
南洋咖啡文化依旧是平民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
也是
华人社会关系的情感纽带。
△南洋咖啡维系着华人情感/vimeo
看一座城市里的人如何喝咖啡,也许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CNN评选过全球八大最佳咖啡城市,亚洲地区唯一上榜的就是新加坡。
对于被称为“世界城市花园”的新加坡来说,这里不缺知名全球连锁咖啡店,但真正深入到大街小巷的小贩中心,才是
新加坡最多元包容的文化核心所在
。
△新加坡小贩中心的生活气息/unsplash
南洋咖啡是新加坡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剂,地狭人多的新加坡,超过八成的国民都住在公共组屋里,有一家走路就能到的邻里咖啡店,就跟便利店之于一座城市那样,
这是能和城市和解的瞬间
。
在新加坡,咖啡店有超乎我们想象的包容力,年轻人可以早晚喝Kopi,也喝星冰乐,也喝Nylon的拿铁,
多元、鲜活、混搭的百态,就是新加坡的swag
(调调)。
而在大马那些二三线小城小镇,比如新山、怡保、槟城、芙蓉等等地方的茶室,就是
最具有市井风情的天地
。马来西亚地大物博,非常散装,就连咖啡店用碟还是碗都有不同的讲究。
△非常有古意的南洋咖啡/unsplash
马来西亚人普遍嗜甜,他们还有一种
改良版的南洋咖啡,也就是白咖啡
。
据说白咖啡的原产地是在怡保,“白”并不是指咖啡颜色是白色,而是
强调炒豆的时候不加糖,只用低温和特殊手法烘焙
,以此达到少酸少苦少涩的风味,口感更加爽滑柔和。
△旧街场白咖啡也很经典/wiki
对于大马人而言,茶餐室里的南洋咖啡承载的更多是老一辈的情怀。
暮气沉沉的老城,最能带来人间烟火的就是茶餐室
,这些茶餐室就是那些满口黄牙老咖啡客、戴礼帽算彩票的爷们儿聚会的空间,是他们对家乡味的情感寄托。
△与当下网红咖啡店不同,kopitiam多是老咖啡客/wiki
南洋咖啡不可避免被赋予一种时代的意义。
黄明志在《海南饶舌》中
唱尽了海南移民到马来西亚打拚的真情岁月
:
“我
阿
公
,七十年前带十一块
,草帽短裤,坐船过海陆,跟舅来到这里,做么工都不怕苦,Rot
加椰牛油,一杯杯咖啡乌。
”
它不可避免地混合了殖民地饮食文化符号——
咖啡、糖、炼乳
,这些起初被视为劳苦大众的麻醉品。
它毫不遮掩咖啡最底层的那一口苦味,可能是
贫穷的苦、饥饿的苦、离乡背井的苦,每一种生命的苦都在南洋咖啡里无所遁逃
。
△南洋咖啡更能还原生活本真状态/vimeo
但它又衍生出各种复杂多元的比例搭配,
一种回归本真和自由的状态,以及最市井最开放的文化秩序
,这是独属于草根的智慧
。
古往今来,咖啡这一文化符号一直在随着时代变迁而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咖啡似乎是小资中产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是社畜们用来调侃续命的解药。
也许还应该包括一种涵义,也就是南洋咖啡正在呼应当下的——咖啡即便和生活一样苦,这就是打工人的宿命,
你也可以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
△咖啡还可以是自由自在/vimeo
参考资料:
马来西亚经典华人小吃:中西合并的海南咖啡怎么点?The newslen
每一杯海南咖啡、每一份海南鸡饭,都是海南人在马来西亚打拚的真情岁月 storystudio
南洋咖啡:我们打工人的咖啡因加油站
吃货研究所
去南洋喝杯南洋咖啡
环球时报
从小细节探寻南洋华人足迹:杯碗装蛋看文化差异
中国侨网
新加坡七成是华人,更受欢迎的为什么是咖啡不是茶
张海岚
海南侨乡南洋式饮食的形成及影响 邢寒冬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九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你爱喝南洋咖啡吗?
周芷若
征集获奖名单
“就地过年”年味征集结束
以下为获奖名单:
@刘宝君
@徐多水啊
@小佑
恭喜以上3位朋友获得
「故宫月满书签」一枚
老艺术家近期会与你们联系的!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么么哒~
点击查看九行往期精彩文章
▼
编辑 | 周芷若
排版 | 谢无忌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商务合作请添加:xzk96818
请注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及申请加入
旅友俱乐部
请勾搭老艺术家 travellerstorie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