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85学霸,靠捡破烂“财富自由”

华人作者团 最华人 2023-10-15


作者:柳嘟嘟



白嫖使人快乐,如果你不够快乐,那是因为“嫖”得不够狠。

比如说这位仁兄,装修房子没花一分钱,但这满屋的家当充满了复古的氛围感,任何一个小角落里,都堆满了旧世纪的故事。


锈迹斑斑的钟表、古老的花瓶、老式的电风扇、电视机、打字机,当然,也有看起来八成新的空气炸锅等实用物件。


满坑满谷的宝贝,全是捡来的。

这位大神,名叫武楷斯,95后非主流小伙,立志成为蹚遍世界旧货市场的“垃圾收藏家”。

● 武楷斯

这家伙天资过人,985名校法律系高材生,3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身兼学生会主席,“风投和创业家协会”社团社长,妥妥的人才一枚。

但偏偏,大企业的offer他都不稀罕,因为“不能捡垃圾,没有任何吸引力”。

他是“抠门小王子”,能捡的从来不买,能用5块钱淘来的衣服,他坚决不花500,消费理念让资本家们闻风丧胆。

他是火上央视的“破烂大王”,但不是什么破烂都捡,他能从破罐破瓦中觅得精品,审美高级得很。
 


他视收破烂为搞艺术,路过垃圾堆,DNA就开始狂蹦,遇上有眼缘的,果断捞走,若你能欣赏他的宝贝,他能开心好久。
 
他没上过一天班,不懂焦虑内卷996是何物,你若问他纯靠捡破烂能不能糊口,他说“哥们我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
 
这世上有一种人,真就是为了鞭笞你的三观而存在的。

 

 
说小武是“消费主义终结者”一点都不夸张,抠门可真狠,一般人学不来。
 
人家这一身的本事,可是从小就被培养起来的。
 
小武的父母都是高知分子,但因为纯粹于学术,手头并不宽裕,随着工作的频繁变动,他们还会经常搬家,从山西太原辗转过北京、四川、山东......每到一个新地方,就得重新置办些家用品。
 
为了节约开支,父母会仔细计算房租、水电、交通费,家里的电脑、电磁炉等电器,也是父母从高校BBS论坛等平台淘到的二手货,一来二去,小武倒是对二手货动了真情,以至于买个新的回来看着就膈应。
 
直到今天,父母已经不缺钱了,也依然精打细算。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家中的小子比他们还抠。

● 武楷斯在捡衣服

小武的全身上下都是捡的,除了内裤,那是他在拼多多上批量购入的。他手机里有6个拼多多,这一砍那一砍,四舍五入等于白送。
 
有些捡不来的,也是通过二手特价购入,在旧货市场,能用30块淘到一双价值800元的球鞋,赚翻。


在华南理工大学读书时,他只在学校食堂吃饭,便宜,闲时他还特意对比了中大和华工食堂的鸡扒饭价格差异,结果发现自家的贵了,于是他愤怒地写了篇推文《华工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阅读量直达10W+。

他酷爱穷游,车票整最便宜的,吃饭凑合,至于住宿,刚开始还愿意花五六十住个小旅馆,后来干脆跟人家商量:“我想睡你们的沙发,不知道可不可以?”,如果对方拒绝,他会再争取一下:“我能给5元的洗澡钱和电费”。


从抠门,到以捡垃圾为生,还是有一层壁的,这层壁在他大学期间去桂林穷游时给破了。
 
住在青年旅馆时,小武认识了一个喜欢淘老物件的哥们,对方带他去逛了逛当地有名的跳蚤市场,一入旧物摊,小武就仿佛找到了精神归属。
 
他花5毛钱买了个酒瓶子,瓶子上写着“老桂林”,回到广州后,他找了个切割机,把“老桂林”这三个字抠了出来,就当是旅游纪念。
 
若要追溯,小武的“终身大事”便是从这里发端的。


2015年,小武去美国旅行了两个月,1万元人民币就搞定了全程,他的抠门大法除了蹭吃蹭睡,还多了一项:逛跳蚤市场。

第一次走进美国的跳蚤市场,那一望无际的阵容把小武惊呆了:“那就是天堂”。

● 美国跳蚤市场

1美金一个的蔻驰包、50美分的T恤、8美金的美军军装,还有各种土耳其地毯、中国陶瓷、非洲木雕......除了用超便宜的价格就能淘到稀奇的宝贝,小武还被他们对待旧物的先锋理念给震惊到了。

在一些公寓门口,有些被淘汰的但能正常使用的冰箱,上面写着免费的字样,有需要的人可以直接搬走。

还有些慈善店、二手店,你甚至只用1美金就能拿下古董级的钢琴和雕花大衣柜。

也许一件物品对你来说已经没有了价值,但这并不代表它彻底废了,换一个主人,它的价值依旧能延续。

那次美国游,他去了16座城市,每座城市的必备行程里都有当地的旧货市场,小武只恨他看中的东西无法一一打包。
 


回国后,小武搜索广州地区的旧货市场,但电子地图上连一条信息都没有,他把网上零零散散的信息拼凑起来,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实地探访,这才发现了12处仍然存续的交易点。

这些地方在北方叫做“鬼市”,在广州,这里被称为“天光墟”。

它们夜晚开市,白天收摊,售卖的东西多而杂,一股脑全铺在马路边。若你眼尖,你能在这里淘到20块一个的胶片相机,还有些过时的碟片、家用电器、稀有的邮票、古玩等有趣的物件。

这玩意拼就拼的信息差,有些卖家自己不识货,捡到些东西就拿来换点小钱。有一回他看中一套锡制茶具,品相不错,150元拿下,回来去网上一查,全新的卖6540元。

● 小武淘的锡器

“你看看,知识就是力量”,这是最让小武得意的地方。

自那之后,小武三天两头就去逛,最疯的时候,他连续一周通宵达旦地扎在里面。天亮收市后,他就抱着战利品在附近的麦当劳休息,趴在桌上睡觉心里都喜滋滋。

● 收藏的电视

因为太能捡货,没多久室友的柜子就被他塞满了,后来他干脆在离大学城不远的小洲村租了个小仓库。

大四那年,同学们都忙着投简历、找工作,而他依旧迷恋于旧物,父母为他安排的出国留学计划,他也不闻不问。在他看来,即便是当上霸道总裁,都不如捡垃圾快乐。


2016年年初,小武把他大学里搜罗来的东西捣鼓捣鼓,开了家旧物商店。

如果捡垃圾能养活自己,那人生简直幸福到顶,有人说他白瞎了自己,但小武不觉得:

“很多人到60岁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直被社会推动,而我却在20多岁就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我不仅不后悔,还非常开心。



小武的店叫“永续旧物”,让物品的价值永远继续的意思。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杂物,有些标着价格,但大部分没有。小武对它们的定价主要看工艺、材质和设计,一只香奈儿的包包也许百元就能拿下,但一个掉了漆的木马小摇椅却要800元。
 

● 店里不乏一些奢侈品品牌的旧物,吸引了不少人的好奇


卖不出去也没关系,小武不恼也不急,他收购的东西,三成图买卖,七成凭喜好,能让自己活下去就行。


店铺刚开始时颇为艰难,收入没多少,但花出去收购旧物的钱却很多很多。

为了补贴店里,他把二楼搞成了展览馆,9块钱就能上去参观,但客户寥寥。

● 店里的展览

随着对旧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小店从最初的20多平,扩展到了现在的300平。经营的业务除了普通的买卖,他还跟不少剧组合作,为他们提供道具,还打造起了怀旧主题的摄影棚。

如今的小武,不仅能承担每个月2~3万的成本支出,自己还能存下一万多块钱,这对于生活上花不了几个钱的他来说,完全可以称得上实现了“财务自由”。
 
几年的经营,小武还交到了一帮“好圾友”。他的几个微信号加起来,超过30000个好友。每当手头吃紧,需要甩卖旧物时,这帮朋友就是他坚强的后盾,有不少人也会把闲置的物品主动寄给他。
 
不过,买卖旧物可不只是白嫖的生意,背后付出的辛劳是一般人难以扛住的。
 
首先是体力上的,那些大件的家具、电器,需要一个个装卸搬运,回来后还要对物品进行消毒、修复,不同品类所需要的技术不同,木工、电工、缝补等技能必不可少。

 
长期的体力劳动,让小武年纪轻轻就腰肌劳损,不过他也擅长苦中作乐,有一次捡垃圾时被屎溅到,他不仅不吐槽,还拿这事儿当成段子发朋友圈一乐。


其次是脑力上的,收藏旧物要懂得工艺美学、文物鉴赏,以及对物品历史价值的追溯,要说回收旧物的乐趣,最迷人的正是在这里。
 
因为能读懂时光凝聚在物品上的美,所以他这“捡破烂”的便多了层艺术的底蕴。
 
有时,小武也会充当“遗物整理师”,哪家有人去世了,他会去帮忙处理遗物,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人走了,也还是世界的一部分。
 
他曾经收藏过一个老人一辈子收集的手表,老上海、春蕾等各种老品牌,老人走后,孩子们把这些手表都卖给了他。
 
还有位印尼老华侨,生前是个机械爱好者,走前留下了五六台老式电脑、海鸥牌相片放大机等上世纪的奢侈品。透过这些东西,你能对一个人的一生多些更丰满的勾勒。


世人渴盼遇知己,求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也很迷人。论缘分,一支用了几十年的钢笔,其分量不比一个能说说心里话的人更轻。
 
小武的收藏品里,有很多老信件,其中有一大摞是一个名叫“敏”的姑娘从8岁起一直到成年的所有信件。

他把这些信件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企盼能遇见它的主人。
 
巧的是,敏真的出现了。

● 敏的信

信件不是有意丢弃,而是亲戚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不小心当成废品卖掉了。

敏来的那天,她十分高兴,跟小武聊得很投机:“这个信是小学最好的朋友写给我的,这个信件是我父亲写给我的......”

敏想将信件买回,小武无偿送还给她了。这是个跨越时光的奇遇,每一件旧物,都值得一个完美的归宿。

● 小武主动将信送还

最近这两年,大众的盲目消费热慢慢冷却了,膨胀的物欲也逐渐回归理性,于是网络上掀起了Stooping(捡垃圾)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捡拾街边旧物,或者在网上淘二手货。
 
这也正是小武这群人一直在推行的:人们需要正视的,不是捡垃圾,而是对垃圾、对二手循环利用的生活态度。
 
人活着,每天都至少与几十上百样物品打交道,你如何对待物品,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如何对待自己。



作为一个逆着社会时钟生活的人,难免会遭到非议,小武也一样。
 
很多人都觉得,像这样的高材生选择捡垃圾,简直是在浪费人才,尤其不能接受的是父母。
 
同样是高知分子,小武的父母希望他将来能够走学术路线,发明专利,发表论文。二十多年的培养,眼看孩子就快走上正轨,偏偏跑脱了。

● 搬破烂的武楷斯

即便现在的小武也算是小有所成,但父母仍然无法接受他一直从事着“底层的工作”。他的成名在父母看来,不过是因为高材生去捡垃圾的反差感,那就像“你是一个在街上裸奔的人,然后被报道了”。

多方的压力摆在面前,换作一般人也许就弃了,但小武的内心超级强大,他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捡垃圾时,他只顾沉浸在寻宝的乐趣中,哪有工夫管得上其他。
 
就像在餐馆里吃人家的剩饭,他也丝毫不觉得没面子,好好的一大盘锅包肉,就动了几筷子,剩下的为什么不能吃?

 
在小武的世界里,他是充分自洽的。
 
多年的穷游和走南闯北收旧货的经历,让他见过了无数人,无数种生活方式,而捡垃圾不过是其中一种。
 
即便成为了符合主流价值的“正常人”,那又如何呢?
 
内卷、内耗、发疯、焦虑、躺平、摸鱼,互联网上的高频词汇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而在主赛道之外的小武,却从不知焦虑为何物,他的竞争对手多半是捡废品的大爷大妈,想卷也卷不起来。
 
“可以说,我和正常年轻人属于两个世界”,小武说。
 
谈及未来,小武梦想着买一辆房车,和女朋友一起,边旅行边收破烂,把自己的快乐一直延续下去。
 
至于争议,爱谁谁。

● 收破烂专用车

早在大学时代,他就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对人生的感悟:“在我看来,人类最没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追求意义,人类最有意义的事,就是把各自的人生变得有意思。”

也许这就是小武在当下能走红的原因吧——他做了绝大多数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说真的,华小妹很羡慕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因为他们总是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而在主流赛道上拼命努力却收获甚少的人,也许他们并不是玩不起,也不是没勇气,只是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把自己的棱角搓圆了,只为在人群中滚得更快一些。

人们总说,做自己很难,跟着大部队走至少安全。但在小武身上,华小妹觉得这句话说反了,事实是:

做自己不难,而不做自己,才是真的很难。

● 参考资料
[1] 哔哩哔哩@武楷斯,本文图片经作者授权
[2] 澎湃新闻 | 迷恋收破烂的985毕业生
[3] 看客inSight | 一个985毕业生决定在垃圾堆里找人生
[4] 显微故事 | 985毕业后,我成了天光墟里收破烂的“无冕之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