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案在线 | 让企业和老百姓办事越来越方便!李宗胜委员这样建议……

全媒体工作室 沈阳政协 2023-03-15


 改革举措千万条

 办事方便第一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沈阳,一直在路上   


怎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让企业和老百姓办事更方便?


 沈阳市政协委员

 辽宁安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李宗胜   

 建议这样做  

  ( 点击视频观看 )  

 


      本期提案

       TI AN ZAI XIAN


关于进一步优化联合审批制

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

提质增效的提案


联合审批制是我市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我市相关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项目审批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好转,为我市招商引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止境,尤其沈阳也受外界对东北营商环境不客观评价影响,必须下更大的力气,不仅要改变以前的弊端,还要用行动彻底改变外界对沈阳的看法,为此,特对联合审批制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化和调整以申请至项目落地为准的行政审批计时评价标准。将现行行政审批时间调整为申请至项目落地或开工时间,将行政相对人申请及完善申请材料时间计入办理时间,引入线上指导办理行政相对人评价机制,经商事同意中止的时间,可以不计入办理时间,以真抓实干为导向,以项目落地或开办为标准,科学、精准评价行政审批时间。


 针对问题  现行“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用跑”等措施,计时时间以收件为准,从而形成计时在“窗后”、功夫在“窗前”的结果,许多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事项在不符合要求时并未计入办理时间,导致实质存在未计时前的审批繁多,并未实质性解决“办事难”以及提高行政效率问题;采取上述方式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行政相对人的被服务地位,也能彻底转变行政服务态度和效能,又能在行政效率上得以体现,还能营造亲情的政商关系。


二、进一步清理优化接件前窗口“实质性审批”事项和内容。系统梳理行政审批大厅窗口需要提交的材料,彻底根除原则性和兜底性提交材料事项,优化行政审批大厅电子信息平台,范例式公布材料样本及清单,对需要补交材料的,以特快专递到付形式提交,并以此考核是否实现一次性清晰告知行政相对人。


 针对问题  行政审批要求的时间限制是固定的,但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前置性审批并未减少,行政相对人的麻烦也并未实质性减少,“最多跑一次”的前面已经跑了许多次,这种邮寄到付形式可以倒逼行政机关主动作为,进而最大化破解此类形式主义的发生。


三、优化和精简行政办事大厅中投资项目审批力量配。科学规划和调整行政服务大厅审批事项及对公业务人员搭配,将需要特定资格且仅需单一特定部门审批的特殊行业划转至原行政机关审批,精简窗口后台办理人员配备,各级行政审批大厅审批重点做好形式审查,对需要进行实质审查的仍主要由各相关部门经窗口接件、在本单位办理,并切实落实互联网+上门服务+“最多跑一次”。


 针对问题  由于审批项目中尤其是多部门审批项目中原则性要求和材料清单存在,靠这些信息很难跑成一个项目。仍需要与大厅外相关部门的处室沟通,涉及重要的问题,如规划调整、土地出让、海域使用等,相关主管部门也无权决定,需要本级行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议确定,设置的人员并未发挥预想中的作用。


四、联合审批限时+行政相对人时间确定审批制。联合审批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行政相对人审批的时间,这种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更需要在限定时间并减少行政相对人的“办事求人”的麻烦,通过在限定时间内,由行政相对人提出几个供选择的时间,从以行政相对人为中心的办事理念出发,由联合审批部门从中选择审批时间。


 针对问题  联合审批在许多情况下难以统一时间,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行政效率,在限定时间审批的基础上转变观念,以服务行政相对人为理念,尊重申请人的主体地位,不仅会化解联合审批的赌点,还可以化解行政审批与申请人相互琢磨猜测的难点。


   提案答复

    TI AN ZAI XIAN


关于进一步优化联合审批制

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

提质增效的提案

(第433号)的答复   

 

李宗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联合审批制 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的提案(第433号)》(以下简称《提案》)收悉,结合我局职能,对《提案》提出的内容,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推动“一网通办”改革


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沈阳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及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沈政发〔2018〕34号)、《沈阳市加快推进“一事一网一窗一次”改革实现“沈阳通办”实施方案》(沈政发〔2019〕15号)、《沈阳提升“线上办”政务服务能力工作方案》(沈政务服务〔2020〕1号)等一批递进式改革方案,按照国家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标准,从在线办理成熟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服务方式完备度、在线服务成效度五个维度系统推进“一网通办”能力提升。通过“一网通办”百日攻坚活动,我市事项进厅上网率已达到100%、月均网办业务量100余万件、归集“好差评”335万条,在多次全省通报中,我市各项主要指标始终排名第一,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刘宁省长、陈绿平副省长、张雷书记分别作出批示,对我市“一网通办”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1.在线办理成熟度有效提高。38个部门自建系统全部与一体化平台完成对接,1297类政务服务数据实现实时共享交换,公积金提取、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不动产登记缴费、考试成绩查询等154项热点服务实现“掌上通办”,企业新开办、外线接入、5G基站建设等102项跨部门的“一件事”上线运行,58项便企利民事项逐步事项“跨省通办”。


2.服务事项覆盖度全面提升。974项政务服务事项完成取消、下放、调整,市级公共服务事项在原有355项基础上增补669项,增幅达188%。75项涉及市区两级审批“往返跑”的事权,通过取消、下放减少合并审批层级,减少申请人跑动次数。推行“互联网+告知承诺”,出台《沈阳市政务服务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375项市级事项分类采取容缺补正、备案管理、豁免审批的承诺方式在线办理。


3.办事指南精准度不断增强。上线办事指南34879项、公布指南要素超过565万条,实现指南发布全覆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16类常用查询,提供33种服务主题,开通50个便捷应用通道,建立5189种服务情形引导,并通过高频办理、关联推荐、智能问答等功能主动引导申请人网上办事,网站日均访问量20万人次。


4.服务方式完备度不断优化。持续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应用能力,上线电子申请表单612张、制作电子证照模版462个、采集电子签章3342枚、梳理电子档案目录10720类,累计受理电子表单6713张,发放电子证照1280余万册,归集电子档案5235份。115项全市通办事项全部实现“线上办”,70个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政务服务驿站”试点,交通运输、社会保障等38项便民利企事项纳入第二期通办清单。

5.在线服务成效度大幅改善。建立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制度体系,四级政务服务机构100%实现“一事一评、一次一评”,累计向国家、省平台汇聚“好差评”数据335万条,满意度达99.9%。出台现场勘验、专家评审、领导签批三个特殊环节管理办法,建立线上“勘验信息中心”,创新运用“预勘验”“云勘验”模式;上线专家评审功能,建立专家随机抽取、组织评审、视频会议、远程评审、数据内部调阅等功能;依托政务版钉钉APP上线“移动签批”功能,已在多个市直部门、皇姑区、沈河区推广使用。


(二)深入推进工程审批改革


2018年至今,我市先后被国务院、住建部确定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城市。市政府先后印发4个递进式的改革实施方案,持续深入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实施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改革,改革成果得到了市场主体的充分认可。2018年,我市住宅类项目施工许可办理效率在全国34个城市中排名第一,并联审批模式被列为国务院28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之一并向全国推广,是全省唯一入选案例;2019年,“三会”服务模式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工程改革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重塑审批流程。大力推动“减、放、并、转、调”改措施,全面清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事项,按照投资方式、投资类别、土地供给方式、规模大小,将工程建设项目全类型划分为14类流程,全过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建立线上线下工程建设审批专区,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材料网上流转、窗口统一办结”的并联实施模式。社会投资小型工业、带方案出让土地、既有建筑改造工程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竣工验收前的审批事项全部实行告知承诺制。宝马工厂升级改造、沈阳富创工业项目采取土地带方案出让方式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30多个部门会签意见,打造全流程审批“沈阳速度”。最长审批时限从2018年的85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审批时限压缩40%以上。

 

2.强化策划生成。以策划生成平台“一张蓝图”统筹各类空间规划,促进发展目标、空间坐标、用地指标“三标衔接”,有效指导省传染病医疗救治中心、5G基站等重大基础设施空间落位和生态保护红线等专项规划编制。消除差异化图斑6万块,上线各类图层368个,彻底解决以往因部门规划不一致造成的项目不可决策的问题。推行“一张蓝图+区域评估”,全市15个功能园区边界全部落位“一张蓝图”,可通过平台共享“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评价”等9项评估成果。截至目前,已上线368个图层,已有43个项目应用区域评估成果。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出台《沈阳市建筑师负责制管理办法》,在试点地区和特定领域取消施工图审查环节,东北制药污泥处理系统厂房项目作为首个“建筑师负责制”成功案例被“中国新闻网、网易、新浪”等多家媒体报道。


3.精简重点审批环节。规范以线上申报为统一入口的联合验收,取消各类专项验收合格意见书,以“联合验收意见通知书”为统一结论,依托平台汇聚各类验收成果,目前已发放联合验收意见通知书34份。上线分阶段施工功能,出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手续实施分阶段办理办法,将新建房屋建筑工程划分为“地下主体工程”“±0.000以上工程”等五个阶段,建设单位可自主选择五个、四个、三个或者不分阶段申请办理施工手续,目前已有47个项目通过分阶段方式办理施工许可。精简老旧小区改造手续,放宽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和建筑容量等控制指标管控,有条件突破日照、间距、退让等技术规范要求,对于房屋本体维护、内部道路修缮、亮化等不涉及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豁免办理施工许可,施工许可手续已全部实现网上申报和电子证照发放。


4.强化特殊环节管控。深化“多测合一”改革,上线“多测合一”线上管理系统和数字化生产与质检系统,将竣工验收阶段测绘整合为一个测绘事项,累计测绘完成853个项目。建立线上“勘验信息中心”,创新运用“预勘验”“云勘验”模式,全面优化现场勘验申报、出行、管理和评价方式。上线专家评审功能,建立专家随机抽取、组织评审、视频会议、远程评审、数据内部调阅等功能,实现全程“不见面”评审,同时对保留的22项专家评审环节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外进行了公示。


5.完善平台运行机制。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融合开展,上线运行覆盖14个区县、364个政务服务部门的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方案联审、施工图审、联合勘验、多测合一等重点管控联办环节均实现100%网上办理,实现清单外无审批、流程外无审批、平台外无审批。依托平台建立“首问负责”“帮办代办”“好差评”“交互运行”“协调救济”“不予审批报告”等运行机制,提供全程在线咨询、代办、评价、投诉等全流程服务,目前,累计为3154个项目单位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向国家、省平台汇聚工程建设审批“好差评”数据2万余条,总结形成推进改革举措170余条,项目单位满意率100%。


6.持续解决堵点痛点问题。今年以来,已通过开展企业座谈、现场督查、模拟申报,发现审批梗阻问题31项,有为市长召开六次专题会议,逐项问题解决落实。如:针对规委会等待时间过长问题,建立规委会决策负面清单制度;针对政府部门出具意见模糊不明确问题,重新制订方案联合审定实施细则和技术标准;针对重复审查和索要图纸问题,进一步明确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边界及数据内部调阅共享方式。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国清书记关于“只提报一次”和沈阳市做好“一网通办”全省示范的指示精神,以“只提报一次”改革为核心,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工作。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通过精简材料、优化流程、数据共享、改进服务等25项具体改革举措,推动实现申请人办理政务服务时只提交一次材料就可办结单一事项或多个事项。2021年底前,实现依申请类事项线上100%全程网办,线下100%一窗通办,单一事项和热点“一件事”全部实现“只提报一次”。


1.精准政务服务。对政务服务实行清单式、平台化管理,推行同一事项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公布“免提交材料”“全程网办”“告知承诺”等特色清单。细化要素设置和说明注解,添加通俗易懂标签,让企业群众看得懂、好理解、易申报。上线智能客服、优化常见问题分类,实现一次咨询即可获取所需服务内容,做到“最多问一次”。持续推进“区域评估”“建筑师负责制”“告知承诺制”等改革,不断优化流程、精简办理环和时限,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案例。


2.优化再造流程。推行政府部门全程电子化审批,对加盖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的线上申报事项,政务服务部门直接开展线上办理流程,在线完成审核、签批等内部环节,以电子证照方式出具审批决定,依据申请人需求提供纸质证照寄送服务。依托先进互联网技术,全面推行“云勘验”“云签批”“云评审”等不见面审批模式。优化简易低风险、施工许可豁免、城建简易、分阶段施工、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精简环节、压缩时限、减免收费,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3个工作日以内。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共用服务管理制度,推行“一站式”集中服务、主动服务,实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接入。


3.改进申报方式。依托一体化平台及移动端,整合在线政务服务入口,与国家、省一体化平台联动建设、服务接入、自动跳转。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分中心全面推行“综合受理、协同办理、平台流转、统一发件”的综合窗口运行模式。分层级梳理并公布“全城通办”和“跨省通办”事项清单,推动更多事项应用“互联网+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承诺事项占比不低于50%。


4.加强数据驱动。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逻辑框架的顶层设计,协同共建,整体联动,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面梳理、整合和优化政务服务数据需求和供给,形成数据格式统一、编码规则统一、调取方式统一的政务服务基础数据资源。依托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共享交换等一体化平台基础支撑能力,持续完善政务服务数据对接、业务协同、服务调用,提高办事材料线上线下共享复用水平。优化在线政务服务应用场景,通过用户信任传递和服务应用互调,一次登录即可享受跨部门、跨区域服务,推动实现政务服务无缝衔接和异地切换。

5.强化监督评价。强化线上线下融合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超时办结、项目停滞等效能问题。组建以综合受理、联合勘验、证照发放、咨询服务、帮办代办为主体功能的运营保障中心,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帮办代办”“交互运行”“协调救济”“不予审批报告”等运行机制,保障“只提报一次”落地见效。

 

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2021年5月6日


营商环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欢迎到【评论区】留言

说说您的好点子


 市政协全媒体工作室出品 



往期推荐

hot news

· 养老服务业如何高质量发展?马平委员来支招儿!


传播政协声音

汇聚智慧力量

推动沈阳新时代

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关注政协 支持政协

投稿请发至syzxqmtgzs@126.com 


请点“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