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向|俄罗斯会变成中国的“加拿大”?陶短房:他连加拿大是什么都没搞懂

凤凰网 2022-04-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凤凰网国际智库 Author 风向

文/ 凰网《风向》特约作者 陶短房

核心提要:
1. 近期有论调称,“俄乌战争和平之后,俄国‘是中国的加拿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显然连“北美的加拿大”是什么都没有搞懂。实际上,加美两国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亲密。

2. 北美独立战争期间,美国曾两次进攻加拿大,试图摧毁英国后方,但都被击退。1812年,美军再次进攻加拿大,却遭到加拿大民兵的顽强抵抗,白宫就是在此役中被英军和加拿大民兵焚烧,战后不得不用白色涂料粉饰墙壁而得名。在20世纪初期,加拿大和美国还分别制定过反美国入侵的“国防部一号计划”和入侵加拿大的“红色战争计划”。

3. 除了法裔以外,加拿大人真正认同的“实在亲戚”其实是英国;加拿大的许多工业领域确实满足于为美国品牌配套,但它自身的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也相当发达;加拿大的资源出口方面同样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强,也并非总是以美国为目标。

4. 俄罗斯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加拿大”。这不仅是因为俄罗斯不可能成为政治和外交上亦步亦趋的“小弟”、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廉量足的供应源、工业制成品稳定可靠的销售目的地、各经济部门和领域的配套及拾遗补缺者;而且是因为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世界上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行径,自己也不谋求称霸。

加美两国远没有外人想象的这么亲密

随着乌克兰战事陷入僵持状态,中文网络上原本似乎一边倒看好俄方“速胜”的舆论逐渐变得理性、平衡起来,这原本是正常的、合理的,

但一些离奇的论调也开始不胫而走,如近期一名颇有影响力的“网红”就鼓噪“和平之后,俄国‘是中国的加拿大’”。这一论调甫出便引来激烈争论。因为鄙人常年居住在加拿大,不少熟悉的朋友不免向我求证,问“俄罗斯会变成加拿大么”?

个人认为,这位“网红”其实连“北美的加拿大”也并未真正搞懂。

或许在这位“网红”眼里,加拿大是惟美国马首是瞻的“跟屁虫”,是工业、科技不发达且依附于美,文化和外交上听命于美的“纯小弟”……一言以蔽之,在他看来,加拿大大约除了有个国号、有面国旗,其实不过是美国的“附属品”。

真是这样么?事实上在北美,不论加拿大人或美国人,大多会对这种奇谈怪论莫名惊诧:“这说的是哪个美国和加拿大?”

诚然,加美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共同陆地边界(全长8891公里),而且这条边界是“不设防”的;诚然,加美两国都是说英语的国家;诚然,加拿大一半人口居住在离加美边界不到100公里距离的地方,其外贸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达63%;诚然加美之间签署有密切的防务合作协定,包括号称“主权国家间最密切的防务协定”——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协定,简单说,在防空方面,美国几乎可以把加拿大的领空当作自己的。

但实际上,加美两国远没有外人想象的这么亲密。

疫情期间双方的“相憎相杀”就非常微妙:一开始加拿大疫情发现较早,美国迫不及待地推出许多针对加拿大的限制措施,把习惯入境美国加油、购物的加拿大人挤兑得死去活来。但没多久美国疫情大爆发,这下轮到加拿大人变脸了,美加陆地边界被加拿大方面3个月一延期,一直关闭到今天,美国人怎么软硬兼施愣是不开。

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省份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因为被美国领土(华盛顿州和阿拉斯加州)南北包夹,且美国车辆还享有穿越该省领土从本土往返阿拉斯加州的豁免,当地人居然自发组织车队沿途监视,惟恐美国车辆中途滞留“放毒”——还别说,这种事的确不时发生,于是又有不少加拿大“义工”自发组织“纠察”,将沿途“抓获”的美国“脱线”车辆轰回“该去的地方”,甚至,海上渔民和小游艇业主中也出现了“义工”,转抓那些“越界放毒”的美国船。情绪最激烈的时候,大温哥华都市区街头挂美国牌照的车辆也有被刮花,或涂鸦上“美国佬滚回去”的,不少车主只得紧急在车上“备注”:“我们其实一直住在加拿大,这车是念书时在美国买了带回来的”,等由此类。


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行边界限制。图源:The New York Times

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其实相互间是有些“小情绪”的:美国人炫耀他们低税收高效率、医疗条件好,甚至公立中小学有免费午餐(加拿大公校非但没免费午餐,连食堂都没有)时,总会顺手拿邻居加拿大开涮,国会里吹嘘“美国梦”的议员在批驳诸如“奥巴马医改”等旨在让美国“福利化”的改革方案时,会质问“你们想把美国变成加拿大么”,反之,加拿大人也会讥讽美国人“连全民医保都没有”、“穷人在美国都不算入”;越战期间,逃避服役的美国青年都往加拿大偷渡,而加拿大也就大大咧咧照单全收,加美间因为“逃兵问题”形成的“疙瘩”,持续了三四十年也没完全解开;在海外旅游的美国游客会讥讽加拿大“没用”、“加拿大人在海外出事还要求美国政府出手”,而加拿大人则习惯性地把美国游客在海外冒充加拿大人(因为加拿大海外仇家少,说是加拿大人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风险低得多)挂在嘴上,当作讽刺美国人的“调味料”。

顺便说一句,加拿大和美国连感恩节都不是同一天(美国是11月第4个周四,加拿大是10月第二个周一),尽管过节的风俗相似;同样,年末“疯狂购物”的习俗两国相似,但美国是从感恩节后第一个“黑色星期五”开始,到圣诞前夕已是强弩之末,而加拿大却和英国一样,是从圣诞节后的“节礼日”(Boxing Day,12月26日)开始,圣诞和元旦间的那一周才是重头戏。

漫画原标题为“Happy Canada Day!” 图源:Reddit
“难道我们的白宫不是你们加拿大烧白了的么”
其实加拿大和美国一直是一对欢喜冤家:殖民时代,法国和英国都曾以加拿大的魁北克城和蒙特利尔为中心,对后来属于美国的北美殖民地实施管理和控制;英法战争期间,后来成为美国的十三州殖民地居民站在英国一边,在今天加拿大领土上大打出手,包括“国父”华盛顿在内,几乎所有北美独立战争时的美国将帅都参战了;北美独立战争期间,美国曾两次进攻加拿大,试图摧毁英国后方,并拉拢当时已战败的魁北克法裔站在自己一边参战,不料法裔的选择恰好相反,而加拿大民兵也在英军和与英国结盟的易洛魁印第安部落帮助下,两次击退了美军进攻。美国独立后,美英在1795年签署《杰伊条约》,美国承认美加边界,以换取英国对美国独立的承认。

杰伊条约》首页。图源:Statutes&Stories

然而美国独立运动领导人杰斐逊等激烈反对《杰伊条约》,在他们看来,这个条约等于允许英国在美国卧榻之侧保留强大军事存在,美国应主动进攻加拿大,将英国人彻底赶出北美,在他们看来,加拿大人中会有许多人向往加入美利坚合众国,战争会很轻松地以美军获胜而告终。

1812年,美军进攻加拿大,却出人意料地遭到加拿大民兵的顽强抵抗,并因此进展缓慢。英军利用加拿大民兵和易洛魁印第安人为之争取到的时间,从欧洲调集援兵大举增援,并一度攻占华盛顿——白宫就是在此役中被英军和加拿大民兵焚烧,战后(1817年)不得不用白色涂料粉饰墙壁而得名。

在1814年8月19日开始的那一战中,英国海军陆战队2500人趁大雾绕开美国海陆军优势拦截,迂回到马里兰州海滨登陆,迅速击败匆匆拼凑的6000美国民兵,然后在华盛顿击溃了500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抵抗,仅以200人伤亡的代价占领华盛顿,并于24日火烧白宫,然后扬长而去。

战争的结果,美国击败了本土的易洛魁人,解除了后顾之忧,而加拿大却在此役中维护了自己的领土完整。

加拿大人之所以顽强抵抗美国,是因为北美独立战争将大量亲英派驱赶到加拿大,并从此改变了加拿大的民族和语言结构(从说法语人口占多数变成说英语人口占多数),英国人通过给予法裔更多自主权,换取英裔和法裔的团结,而大量亲英派的存在,又让加拿大人本能地对美国入侵持坚决抵制态度。战争的结果,让加拿大进一步凝聚成一个整体,为日后的自治奠定了基础。

尽管这一仗实际上主要是英军打的,但加拿大人并不这么认为,自1814年12月24日《根特条约》签订、美加边界从此再无战事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年复一年地庆祝“加拿大击败美国”的“民兵大捷”。

画名《百年和平》,Amedee Forestier作于1914年。图源:History

当然美国也同样认为这场被他们成为“第二次独立战争”的战争,是他们打赢了,同样每年高调庆祝。

2018年5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和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通话时发生争吵,特朗普态度强硬,寸步不让,杜鲁多对此十分气愤,质问“怎么可以拿‘国家安全’为口实对加拿大增税”,言下之意,是加拿大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不可能构成任何威胁。出乎杜鲁多意料的是,特朗普吼出了一句极富历史内涵的话:“难道我们的白宫不是你们加拿大烧白了的么”?

很多人只看到加美间漫长的不设防边界,和边界上象征“加美不再战”的“和平门”,却很少有人想到,这个“和平”其实是打出来的,而且双方都有人对此至今不服气——事实上直到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国防部还专门制订了一旦美国入侵就主动反攻美国的“国防部一号计划”(Defence Scheme No. 1),最后还是在大惊失色的英国人调解下,才以“美国不会入侵加拿大”为由在1928年取消。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国的确有入侵加拿大的“红色战争计划”(War Plan Red),但该计划是在加拿大“国防部一号计划”结束两年后的1930年才制订,也就是说,加拿大做好美国入侵准备时,美国并没有入侵打算,而加拿大认为美国不会入侵并马放南山后,美国恰做了入侵计划。“红色战争计划”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才终止,加拿大人直到1974年美国解密才得知,并一度引发轩然大波,“美国人靠不住”的口头禅,因此在加拿大军中又流传了一波。

“北美的加拿大”远非美国的附庸
除了法裔以外,加拿大人真正认同的“实在亲戚”,是曾帮着他们击退并反推美国人(当然,是出于自私目的)的英国,加拿大不仅仍然“常态化”供奉和招待英国的皇室成员,且至今以英国君主为自己国家元首、在本国钞票上印着英国女王的头像;自建国以来,加拿大参加了每一场英国参与且允许“助拳”的战争,而美国的许多次战争加拿大都作壁上观。

加拿大钞票上的伊丽莎白二世。图源:Twitter

当然,也有个别时候是加拿大比美国还“积极”:伊朗和西方关系闹翻后,加拿大扬言“替美国讨个公道”抢先和伊朗断交,结果发现美国还没断交;2018年俄罗斯和欧美相互驱逐外交官达到白热化,加拿大又远远抢在美国前面——当然,这是因为“实在亲戚”英国因为“前间谍投毒事件”,是这场“外交官驱逐战”的发源地。

加拿大固然是著名的资源出口国,其许多工业领域也确实满足于为美国品牌配套(如加拿大虽然是世界第五大汽车工业国,却连一个自主品牌都没有),但这不意味着它缺乏工业和科技潜力,事实上,在它愿意下功夫维持的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如医学工程、精密仪器、电子通讯,国际空间站上的机械手就是加拿大的杰作,全球第一个能工业化生产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国家也是它,南极探险专用的冰川越野车,全球只有加拿大可以生产),加拿大始终维持着很高的水平和能力。

相反,它在资源出口方面并非某些国人想象的那么强,也并非总是以美国为目标:它的石油及制品的确90%以上出口美国,但那真的是没办法——加拿大主要油品为成本高昂的油页岩提炼油,每桶成本是沙特轻质油的5-8倍,自身消耗量不高,又只有美国一个陆地邻国,除了用管道输往美国外,在其它市场开拓屡屡因为性价比太差而碰壁,因此尽管美国百般嫌弃(奥巴马和拜登就先后以各种借口叫停了新修加美输油管的工程),但加拿大也别无选择;而另一些“有选择”的出口资源,加拿大和美国就没这么近乎,如钾肥,加拿大是全球唯二(另一个是白俄罗斯)的钾肥出口大户,产品行销全球,美国并非其最青睐客户(因为出价不够高);有些加美都强的资源类出口,如粮食、肉奶制品、油菜籽,双方则更是剑拔弩张、相互拆台恐后。

很显然,“北美的加拿大”远非美国的附庸,俄罗斯在一些方面的确和加拿大有点相似(如都是高纬度国家,都地广人稀,都有丰富的资源类出口产品),但不同之处更多(如工业方面,俄罗斯强于传统重工业而加拿大强于高端制造业;科技方面,俄罗斯侧重于军事科技而加拿大侧重于和市场高度结合的尖端科技;农产品方面,俄罗斯侧重于粮棉而加拿大在“转化类农产品”方面更加突出)。

20世纪初,日俄战争爆发前夕,沙俄在欧洲以“宪兵”面目出现,在亚洲则纵横捭阖,“双头鹰”气势十足,当时加拿大颇有人眼热,“加拿大能不能成为俄罗斯”的话题一时火爆,对此有分析家即时指出,加拿大的军事文化传统是“民兵式”的,虽然可以在特定境外战役、战斗中表现英勇,却不足以支持“争霸式海外扩张”,而这个国家的人口、国力也不足以支持其海外争霸,“因此,加拿大不可能成为俄罗斯”——同样,明天俄罗斯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加拿大。

冬宫大门上的金色双头鹰是沙俄政权的象征。图源:Dreamstime
中国绝不做“列强的加拿大”,也绝不要别的国家做“中国的加拿大”

不仅如此,这位“网红”及其附和者所憧憬的,实际上是让俄罗斯成为未来“中国的加拿大”。

什么是“中国的加拿大”?

说通俗一点,就是希望未来被“拖垮”后的俄罗斯能够像他们“脑补”中的那个“美国的加拿大”(如前所述,这实际上远非事实,这样的一个“美国的加拿大”并不存在于当前地球之上)那样,成为“他们心目中那个中国”的“附属物”:政治和外交上亦步亦趋的“小弟”;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廉量足的供应源;工业制成品稳定可靠的销售目的地;各经济部门和领域的配套及拾遗补缺者。

政治、外交上无需多言:自沙俄时代以来,俄罗斯国势时而强盛、时而孱弱,但“以我为主”、“双头鹰战略”(指同时面向欧亚)、“欧洲为重”这三原则却几乎从未曾动摇,这三原则足以确保俄罗斯无论在任何“体态”下,都不会成为任何国家、尤其一个在它看来“非关注重点”亚洲国家的附庸。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供应方面同样不可能做到:俄罗斯资源丰富但“偏门”,对于一个门类齐全大型综合性经济体而言“缺项”实在太多,即便不缺的项目也未必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如原油性价比不如中东轻质油、甚至不如安哥拉商品油,猪肉制品因恰处非洲猪瘟全球最大疫区而危险系数过大,农产品价格和货源稳定性不如美洲国家,等等。

至于工业制成品和科技产品的下游市场,首先,俄在许多“卡脖子”、生死攸关领域仍然更多依赖西方,如关乎其经济命脉的高纬度油气开采提炼技术,以及芯片等方面就是如此,中国“扶不起”;其次,一般工业品中国有强大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但俄市场并不像“网红”想象中那么大,毕竟它只是个人口勉强过亿、GDP产值约定于中国广东省的经济体,其市场容量、潜力,都远不足以替代欧美甚至非洲这样的“主战场”。

更关键的是,中国为什么要一个“网红”口中的“美国的加拿大”?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上一直奉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反对世界上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行径,自己也不谋求称霸。

1954年,《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签署现场。协定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序言,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写入正式的国际文件。图源:共产党员网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列强用舰炮打开中国国门以来,无数外国霸权巧取豪夺,试图将中国变成他们的“加拿大”,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下,这一狂妄目的始终未曾得逞,但中国及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强大起来的中国以独立自主的英姿屹立于世界之林,愿意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与任何国家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绝不做“列强的加拿大”,也永远不会、不应强迫任何别的国家做“中国的加拿大”。必须严肃地指出,这是个原则问题,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热门视频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