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管挨家挨户撕春联,也撕掉了城市文明和市场信心

凤凰网 2023-03-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风声OPINION Author 朱昌俊

  凤凰网原创  包容本身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包容市场主体,包容差异化,包容自发性、多元性。

作者|朱昌俊

系媒体评论员

主编|张丰

正月尚未过完,但最近多地的城管似乎和春联杠上了。
媒体报道,日前,江苏徐州男子吐槽在沛县253县道城管挨家挨户撕春联,引发网友热议。
当地最新通告指出,这一幕发生在当地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过程中。相关工作存在简单化的问题,事前、事后均未通过适当方式向商户说明情况。相关部门和人员存在思想认识偏差、工作方式简单、工作作风不实、工作纪律不严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上门向商户致歉,并依据调查结果、根据有关规定,对涉事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政务警告等党纪政务处分。
无独有偶,近段时间,甘肃武威市,吉林延吉市,江苏淮安市等也都出现了城管上街“撕春联”的一幕,名义大多是“恢复市容环境秩序”。而徐州沛县的“撕春联”行动,还被一些人认为与当地参与评选全国文明城市有关。
就在前不久,沛县多位“一把手”表态,要“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创则必成和志在必得的决心,坚决打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同样在这几天,引发网络热议的三亚城管收走孩子写作业桌子一事,也与当地创文有关。

创建文明过程中的不文明
“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几乎每个城市都非常重视,这没什么不对。
但是,创文过程中,如果连商家贴在自家门店上的春联都不放过,连孩子摆在店门口写作业的桌子也都要被收走,这未尝不是一个巨大的隐喻——颇为讽刺的是,贴春联是春节民俗传统,孩子写作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而此事的处理还关系到对待未成年人的态度,两地城管所展示的操作,本身到底有多少文明可言?
事实上,关于创文、创卫过程中地方出现的种种荒唐现象,过去媒体曝光过很多,从统一刷白墙,到给荒山喷绿漆等,不一而足。现在又出现了春联都要撕掉,孩子门店外写作业都要被视为“不文明”,令人匪夷所思。
这种扭曲,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把创建活动当作了“压倒一切”的重任,忽视了创文本身的复杂性、过程性,从而加剧了执行层面的不择手段和用力过猛倾向。
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三亚城管收走孩子做作业的桌子一事中,最初当地城管方面的回应是:三亚正在创建文明城市,店门口不允许摆东西;而对于“撕春联”一事,当地城管一开始的说辞也是:这是为了迎接文明城市创建的检查,如果认为不合理可以打12345投诉。
显然,面对质疑,两地城管部门都第一时间搬出了“创文”这个大理由。潜台词无非是,创文的重要性大于一切,哪怕是孩子在门口写作业也不行,哪怕你投诉也没用。这样霸气侧漏的创文心态实际是公开的。从大量公开报道可知,诸如“创文工作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之类的话语,很常见。在这样的“绝对重要”的考核之下,执行上的层层加码乃至出现变形、异化,也就是大概率了。

文明是什么?
实际上,在创文的八大评选标准中,几乎没有一条可以支持撕掉商户的春联,更遑论连孩子在店门口写作业也不被允许。
要说可以挂点钩的,可能就是对市容市貌有“街道整洁卫生,无乱张贴(包括牛皮癣)现象”的要求。
但是贴春联,以及店门口摆东西,并不一定与“街道整洁卫生”相冲突,更不能与“乱张贴”划等号。在执行层面,之所以动辄出现一刀切的加码和擅自扩大化的做法,有关部门对文明、整洁、秩序的理解的狭隘化,或难辞其咎。
此外,各地频繁出现诸如撕春联、统一店招等做法,实际上是追求一种整齐划一的“绝对秩序”,“统一的干净”。从治理角度看,这种由权力主导的“绝对干净、统一”的社会场景,似乎容易展示治理“效果”,直观上让一些管理者认为这才是文明。但实际上,包括市场行为在内的一切人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秩序,不可能是完全的整齐划一。
硬要将它压缩到一个单一的标准之下,难免闹出笑话。
当然,标准本身是中性的,关键是,这个标准怎么定?衡量一座城市的街道是否干净整洁,什么才是真正的城市文明,谁应该有评价权?正常情况下,街道上的商户,作为市场主体,对于市容市貌标准的制定,是不是应该也有参与权、建议权?
在我们的现实语境下,由于长期缺乏对于自发秩序和市场自发意识的尊重,相关标准的制定,很容易滑向行政完全主导,失去市场和市民视角的考量,强化了执法者的傲慢,而执法、管理的文明,本应该是一座城市最基础性的文明底色。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撕春联、不允许门口摆东西(不惜搬走小孩写作业的桌子)、统一店招等等做法,发生在当前各地大力“拼经济”的大背景下。
要知道,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对于市场主体自我发展权利的一种强力干涉,它影响的正是市场主体最应该被呵护的“自主性”。
道理很简单,如果店家贴春联、怎样挂招牌这样的细节,都要被不可抵抗的“有形之手”掌控,又拿什么激发市场的积极性与活力?说到底,尊重市场主体,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应该是自洽的。
此外,城市管理者习惯了把整齐划一和绝对的干净、整洁,当作一种“文明”,也会与烟火气和活力渐行渐远。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为激发城市的烟火气,一些城市允许临时占道摆摊经营的做法,还被普遍视为是一种人性化做法。对比之下,撕春联、收走做作业的桌子之类的操作,是一种反向操作,也折射出当前城市管理理念中极其功利化的一面——对市场主体的尊重和包容,还未形成一种真正稳定的被推崇的城市“文明”。
哲人说过,参差不齐是幸福之源。某种程度上说,参差不齐也可以说是文明之源。而包容本身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包容市场主体,包容差异化,包容自发性、多元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又该是怎样一副模样,依然值得所有城市管理者深思。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热门视频推荐👇

往期好文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