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斯巴甜到底还能吃吗?你最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了

高孜然 凤凰网 2023-07-09


研究表明,一个人长期摄入阿斯巴甜,不一定马上死,但确实很可能养成“喝凉水都胖”的肥宅体质。

作者 | 高孜然
编辑 |周褶褶

无糖可乐,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

既保留了可乐的清爽刺激,又让人免于体重增长的恐惧。人间怎能有这么美好的东西?

而现实是残酷的——
前两天,据以路透社为首的报道,无糖可乐的重要成分“阿斯巴甜”将在下个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宣布为“可能的致癌物”。

这则新闻,让周四傍晚吃完鱼香肉丝盖饭正在宵夜的我虎躯一震:难道(我手边的)肥宅快乐水,其实是致癌水?

这个阿斯巴甜究竟是什么来头?它真的致癌吗?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快乐地享受无糖可乐了?

如果你也有类似疑问,请果断收下这篇阿斯巴甜扫盲101。

1965年,一个名叫詹姆斯的化学家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开发治疗溃疡的新药。他突发奇想舔了舔自己的手指,发现手指居然比蜂蜜还甜——我们的主角阿斯巴甜就这样诞生了。
自1981年大规模生产以来,阿斯巴甜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人工甜味剂之一,是“代糖”的一种。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它的甜度是蔗糖的180到200倍,但其卡路里却几乎为0。
相当于给你200倍的快乐,却不带来一丝脂肪——
这样的蔗糖平替、乍一看人畜无伤的宝藏成分,迅速被添加到了广大零食届。

碳酸饮料是阿斯巴甜的重灾区。扒扒成分表,可口可乐旗下的无糖系列几乎全军覆没:

健怡可乐,零度可乐,纤维雪碧,零卡芬达……对手百世可乐的阵地中,百世零度和百世轻怡也添加了阿斯巴甜。

口香糖也是热衷于添加阿斯巴甜的一大门类:曼妥思系列,炫迈无糖口香糖,玛氏Extra,酷资Kiskis无糖系列……

一些咸味零食为了增添复合味儿,也锦上添花/没事找事地使用了阿斯巴甜,如乐事薯片和奇多玉米棒——

所以,当我人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吃着乐事黄瓜味薯片+无糖可乐,窝在家里看电视……我会死吗?

并不绝对。

其一,现在只是有媒体报道,阿斯巴甜可能会在下个月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为“可能致癌物”。也就是说,作为“正主”的IARC还一声没吭,而作为狗仔的媒体已经捕捉到了风声。

阿斯巴甜是否真的会被划入致癌物,还要等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大会揭晓。

其次,根据路透社的推测,就算阿斯巴甜被IARC列为“可能致癌物”,其致癌等级很可能为2B级或3级。

一直以来,IARC将物质的致癌性分为了四类:
1类:令人类患癌,如大气污染,酒精,烟草,甲醛,太阳辐射,X射线。
2A类:可能会令人类患癌,如紫外线,牛肉猪肉羊肉,超过65度的热饮,油炸食品。
2B类:或可能令人类患癌,如汽油,泡菜咸菜榨菜,手机辐射。
3类:在是否令人类患癌方面未能分类,如咖啡因,糖精。
也就是说,最最严重的情况下,阿斯巴甜的致癌性也和我们喝着咖啡刷手机,吃着泡菜追韩剧不相上下,没什么了不起。

(反倒是为了憋这篇潜在的2B类致癌物,作者本人如我吃了顿烧烤喝了杯酒,吸了二手烟还熬到了两点半,干了一堆1类致癌的事-_-……)
如果真的不存在健康问题,那么,我的肥胖问题呢?

好消息:用无糖可乐代替普通可乐的确可以造成热量缺口,助你减肥大业一臂之力——正如前文所说,阿斯巴甜的卡路里几乎是0,所以当你吨吨吨喝完了一听无糖可乐,能量摄入微乎其微。

但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一方面,在无糖可乐造成热量缺口时,我们很容易把持不住四处觅食,摄入其他热量以填补这个缺口。比如每次减肥,我都会和自己说:

“今天喝的是无糖可乐,没有热量,所以我可以多吃一口小蛋糕”。

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源自我们大脑的本能——根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主导的一项实验显示,在食用了蔗糖之后,志愿者大脑的“食物激励区”会被激活,也就是志愿者对甜食的渴望得到了满足;但在食用了糖精后(和阿斯巴甜相似,也是一种人工代糖),大脑的相应区域却毫无反应。这说明人工甜味剂并不能真正满足人类对甜味的渴望,所以吃完代糖,我们仍会“欲求不满”。

另一方面,一个人长期摄入阿斯巴甜,确实可能会养成“喝凉水都胖”的体质。
研究表明,当我们摄入人工甜味剂时,大脑会释放出甜味信号,这种信号会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使我们血液内的胰岛素水平升高;而当胰岛素达到一定浓度时,细胞会产生“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胰岛素的能量调解的能力因此降低——(这段话太专业不用细看)总而言之,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会让血糖升高,促进脂肪积累。

这么看来,只能在短期、十分自律、严格计算热量摄入的情况下,阿斯巴甜才会对减脂大业有所帮助;
而长远来讲,喝普通可乐会胖,喝无糖可乐……该胖还是会胖。

上文说了,阿斯巴甜的致癌性比在雾霾天吸点PM2.5、不涂防晒晒太阳、和朋友酗点小酒都低。

更何况那些只谈致癌性不谈剂量的假说,都是耍流氓。

在食品卫生安全要求最严苛的欧盟,阿斯巴甜的安全摄入量是每天40mg/kg,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每天50mg/kg。

也就是说,120斤的我可以每天安全摄入2400mg到3000mg的阿斯巴甜,而一听零度可乐的阿斯巴甜只有87mg,一听健怡可乐的阿斯巴甜也只有188mg。

也就是说,如果只从无糖可乐这一种渠道摄入阿斯巴甜,我一天可以炫至少27.5听零度可乐或13听健怡可乐。

那么——

我一定是撑死的,都轮不到癌症。

虽然阿斯巴甜的致癌风险最近才进入大众视野,但它的其他bug早就掀起了学界舌战。

比如它导致肥胖。一群波兰科学家在2021年6月发布了研究成果:他们喂了少量阿斯巴甜给妊娠期的母鼠,结果发现低剂量的阿斯巴甜会让小老鼠(尤其是雄性)在断奶后长成大肥鼠。

再比如它诱发人的亚健康饮食。2020年,一位内分泌科医生在哈佛健康杂志上表示,当习惯了阿斯巴甜等甜味剂带来的强烈味道,我们会越发觉得天然的食物味道(如蔬菜,水果)平淡而缺少冲击力。

久而久之,爱喝可乐的你,会不断追求更刺激的味觉体验,在亚健康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既然阿斯巴甜满身的毛病,我们还有其他替代性选择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知道为什么会有代糖。

代糖最先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时局动荡,农业危机,全球糖产量急速降低,于是世界上第一种代糖——也就是“糖精”流行起来。它诞生于实验室,可以化工合成,且其甜度是普通蔗糖的200到700倍之间。它逐渐走入寻常百姓的餐桌,成了糖的替代品。

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欧美国家糖果和快餐业的快速发展,肥胖问题应运而生。因其几乎是0的卡路里,糖精被视作优于糖的甜味来源,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也就是说,一款代糖起码应该有两个特征:能代替传统糖的甜味;卡路里要低。

如果阿斯巴甜没法嗑了,我们还有哪些选择呢?

截至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共批准了六种人工甜味剂:老大是糖精,老二是阿斯巴甜。

说到糖精,它的糖生也是跌宕起伏——诞生于19世纪末,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间,并于1977年成为第一款被FDA批准的人工甜味剂。

十年后,在最辉煌的时刻,IARC给它当头一棒,将其列为2B级致癌物,后又在1999年将其致癌类别降低,调整至第3类。

而如今,人工甜味剂家族的二哥阿斯巴甜,似乎站在了当年大哥糖精走过的路口。

那人工甜味剂家族的其他新成员会不会更安全可靠些?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悲观。

一来,糖精和阿斯巴甜是曾经或现在最广泛应用的人工甜味剂,针对它们的研究最多,发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二来,尽管和糖精、阿斯巴甜相比,针对其他四种人工甜味剂的研究较少,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比如安赛蜜含有致癌物二氯甲烷,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头疼、恶心、精神错乱和癌症;纽甜在动物实验里会改变动物肠道菌群,造成代谢问题;三氯蔗糖有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和肠漏的风险。

此外还有导致腹泻和胀气的糖醇(元气森林用的就是赤藓糖醇),和植物中提取的甜菊苷——一种上个月刚被世卫组织建议慎用的新型甜味剂……

事已至此,我突然感觉反正横竖都是死,选择不同的食品添加剂,还能给自己选个不同的死法……
唉。

现代人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局:

吃甜的,我会开心,但我可能会得癌,得癌我可能会死;

不吃甜的,我就更健康,但戒糖我会悲伤,到头来也会郁结成癌而死。

这一刻,我仿佛意识到了生命的虚无和徒然:归根到底,人生自古谁无死——不过尽管吃啥都会死,但如果因此惶惶不安啥都不吃,一定会死得更快。
毕竟,就像我妈说的:“人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咋可能不生病不老还不死呢?”

想到这里,我决定:为了健康,我只能含泪戒掉世卫组织了。

文章配图由Midjourney完成

主要参考文献:
1. Aspartame—True or False? Narrative Review of Safety Analysis of General Use in Products, Nutrients, Jun 2021
2. Artificial sweeteners: sugar-free, but at what cost?,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Jan 2020
3. Diet Soda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in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MESA), Diabetes Care, Jan 2009
4. Eat Any Sugar Alcohol Lately?, Yale New Heaven Health
5. Facts About Sugar and Sugar Substitutes, Joghs Hopkins Medicine
6. Low-Calorie Sweeteners, Harvard T.H.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last reviewed April 2023
7.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cralose and Aspartame?, Healthline, Mar 20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