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陈杰人:一代中师生佼佼者的沉浮路 / 作者:谢新茂
欢迎关注 《教师文苑》
也说陈杰人:一个人的才华,被自己的格局毁了
原创: 谢新茂 来源:散淡心情
也说陈杰人:一个人的才华,被自己的格局毁了
自媒体大V陈杰人被刑拘已经好多天了。网络上关于他的帖子很多,有为他叹息的,有为他辩解的,更多的是料事如神一般的夸耀:陈杰人有这么一天,我早就料到了。
我与陈杰人没有交集。但在我的朋友中,有很多与陈杰人有交往的人,每每聚在一起谈及网络舆论时,必然说起陈杰人,对其的为文为人褒贬不一。而且大致是对其为文褒者多,对其为人贬者多,与这几天网络上对陈杰人的评价大致相同。因为自己也在经营公众号,且以中师生作为自己公众号经营的重点主题,而陈杰人恰好是我所居住的城市当年一所中师学校毕业的中师生,所以我一直关注着他的公众号。所以,两年多来,他的公众号上每推送出一篇文章,我必然在第一时间阅读。但总是这边厢极力寻找他正义慷慨的文字对社会所起的追求公正的作用,那边厢又寻找他这些文字后面他个人包藏的私心。
不知道其他读者的感受如何,于我来讲,阅读他的公众号文章,很多的时候感到不适。这种不适主要体现在他对政商人物的臧否上。他一会儿慷慨激昂地批评某一政商人物,一会儿又对这个人物无底线的夸赞。而恰好是这种不适,让我隐约感觉到他这些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以网络谋取利益的私心。现在,陈杰人因以网谋利,大肆进行非法经营、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的罪名被刑拘,更曝出他有6000万存款,在北京、长沙及老家双峰有多处房产别墅,在长沙有自己豪华的公司,咨询费起点是2万元等信息,才让我恍然,我阅读时的那些不适,就是因为在这些文字的背后,有一个“钱”字在起推动作用。
这不由得让我叹息:一个如此有才华的人,却因为自己格局的狭小,将自己的才华过分地捆于“名利”字上,最后给毁了!
陈杰人确实是一个有才华且非常上进的人。他是湖南娄底师范1988届的毕业生。当年的中师毕业生,是那个年代乡村孩子中最优秀的那一批,考不上中专了,才可能去上高中考大学。他的天资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很励志。他没有囿于自己的中师毕业生直到终老。中师毕业十年后,于199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2001年毕业。没有人知道他从一个中师生到清华研究生毕业之间所走过的艰辛。我们只知道,这中间要通过自学,翻过专科、本科两座大山,然后才具备考研的资格。我们只能想象他自学专科、本科文凭所付出的辛勤汗水,特别是自学英语时所花费的大量的时间(中师不开英语课,很多中师生自学本科、考研,都倒在英语上),用“卧薪尝胆”、“囊萤映雪”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他用清华的毕业文凭,来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勤奋,也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成绩来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清华毕业后,他在各种纸媒、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体都干出了成就,应邀担任过种类特约评论员、法学功底扎实,视野开阔,写作能力突出,思维快捷敏锐。他的微博、公众号,都成了有巨大影响的自媒体。同时也成了官员既惧又怕,老百姓既爱又恨的人。
然而,一个如此有才华、又如此励志的人,格局却非常狭小。
这种狭小,首先在对名的过份追求上。中师毕业后,励志考研、寻求一个更高的平台,以充分证明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才华的施展,应该植根于善良与诚实的土壤之上。让才华与自己的人品合而为一。然而,他在为自己营造好一个更好的平台之后,却不惜以虚伪相伴,来为自己博名。他曾经吹嘘某某是他的亲舅舅,也如芮成钢吹嘘“我的朋友克林顿”一样吹嘘与某某官员是极好的朋友,有意无意地掩盖自己贫困农家的出身。为了让自己的文章造成耸人听闻的影响,他甚至在撰写报道时,虚构事实与数字,结果被单位处分。这一切,都充分显示了他在励志道路上,对名气的孜孜以求以至不择手段。
还有反而的例证可以佐证他对自己名声的在乎。一位网络作者曾经说过这样的一件事:这位作者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曾经推送出好几篇与陈杰人商榷的文章。对别人的不同意见,正常的反应,是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上相互探讨,可是,陈杰人发现后,并没有直接与作者联系,也没有通过公众号撰文反驳,而是找到这位作者在省城任公职的老乡,威胁说如果不删掉公号文章,他就推送作者所处城市的负面报道。因为陈杰人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强迫作者将公号上不利于陈的名声的文章删去。
通过傍高官、造假等手段来为自己博名的行为,给人的印象就是,这种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只可利用,不可信任。对于一个以求天下公正为己任的人来说,这样一种格局,太过狭小。而通过威胁来让人家删文,也是格局狭小的表现。大家可以想一想,当你面对一个夸夸其谈、云山雾罩者,你会把他当作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吗?不会。至少绝大多数人不会。当你对一个表示不同意见,他却借别人的势来威胁你,你还认为这个人值得信赖吗?也不会,严重者,甚至从此之后不再交往。
这种狭小,更体现在对金钱的过分看重上。陈杰人是吃过大苦之人。他的父亲没有右臂,母亲天生双目失明。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缺衣少食当是常事,受到邻居与同学的白眼和歧视,也是常事。当他长大成人之后,保持着从小养成的勤俭美德,也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与称道。据网上的报料,就在前几天,他在朋友圈中晒自己用过的洗脸毛巾,那毛巾的边已经全毛了,而且中间更烂了几个洞。这种节俭,在跑江湖的人中,已经没得几个了。除此之外,有关于他吝啬得一毛不拔的传闻,也能够佐证他的节俭。
个人物质生活的节俭固然值得称道,但将自己的才华全部与金钱联系起来,却大失格局。他标榜正义,却以正义的名义,行敲诈勒索之事。他在个人公众号上每发送出来的文字,要么直接受人钱财,要么以此为要挟,敲诈官员和商人的钱财,几乎所有的文字的背后,都奔着一个“利”字而去。这样的事情做得多了,他的所谓的正义,便和普通老百姓的疾苦完全不沾边,而是用所谓的“正义之剑”周旋于政商之间,利用自己的影响和犀利文笔,让政商人士乖乖就范,将一笔笔钱财打到自己的账户上。事实证明,他将自己的才华,全部卖给了钱,而正义所应该具有的意义,在他的这种行为面前,已经绝大部分被消解。
这样一种格局,使他由本可成为公正的维护者,一下子大掉价,成了金钱的奴隶,并为人所不耻。他在客观上对官僚与腐败的揭露,本可匡扶正义,却成了社会的笑柄,甚至连他的朋友,都在看他的笑话。
陈杰人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格局的形成,并不是看他有多聪明,看他拥有多少知识,而是看他个人的修养,看他个人的眼界。
陈杰人是聪明的,他天资卓越,每一个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折服于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言辞、缜密的逻辑思维。但是,他在励志的过程中,却几乎忽略了对自己个人格局的涵养。他最后落得这样一个结局,也就不奇怪了。
陈杰人最后成了一个完全将自己卖给了金钱的人,我个人觉得,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是一个长期在受歧视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内心里的自卑,从他懂事开始,就植根于他的内心。他当年考上中师,也许让他这个农民的孩子沾沾自喜了一阵子。但是,当他某一天醒来,睁开眼睛一看,那一纸中师文凭,只是进入国家工作人员阶层最低的门槛,在他生活环境的周围,几乎每一个人都比他的文凭要高。在这个时候,他从小养成的自卑的性格,让他变得极度的自尊。
正是在这种极度自尊心的支配下,他害怕别人看不起他的中专文凭,于是发奋自学,由专科而本科,由本科而考上清华的法律研究生。
在他研究生后,他的自尊心应该得到了满足。可是,他少年时在内心深处形成的自卑的个性依然没有消解,并且由极度的自卑,演变成狂妄。据了解陈杰人个性的人说,当他出名之后,他俨然以中国最著名的公众人物自居,只听得进恭维他的话,听不见别人半点不同意见。至于年长好友劝他收敛些,他不仅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将多年的友情一刀两断。他的这种狂妄,导致熟悉他的人,在他这次被刑拘之前,几乎都断定总有一天他会“进去”的,只是不知道“进去”的时间早晚。说得更坦率点,熟悉他的人,包括他的朋友,在他被刑拘之前,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陈杰人的经历,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提了一个醒。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毕竟,我们这个社会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有才华的人去解决。但是,光有才华还不行,还必须涵养自己的格局与品德。而涵养格局与品德,乡村农民出身的人与书香门第人家、与官二代富二代甚至城二代比较起来,更加需要修为。不然的话,那些从乡村走进繁华都市的人,稍不留意,就会成为司汤达笔下“于连”式的人物,为了个人出人头地而失去良知,不断突破底线,最后成为社会的笑柄。
陈杰人就是一个典型的被自己的格局毁掉的例证。
感谢阅读!欢迎长摁下面二维码 关注《教师文苑》
作者简介:
谢新茂,作家,出版散文集《落英缤纷》、《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月偏食日偏食》等。谢教授早年曾任教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现为高校教师。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54岁老师辞职信:不难为教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
上海砍人惨剧后,富人雇保镖送孩子上学,我们该咋办/ 醉卧蘭亭
儿子:“妈,你就不能多挣点钱吗?!”,母亲听后熬夜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安徽省教师招考遇冷:当没人愿意去当老师,民族的香火谁来传承?!
教育界的“彭宇案”?: 北京某大学教授被学生诬告宣扬“精日言论”受学校行政记过处分!
【教师文学-专栏】睡莲 / 作者:小微
【教师文学-专栏】 我的母亲 / 文:江枫渔者
【教师文学-专栏】雨思假愠/作者:茶言闲语
【儿童文学-专栏】玩芭比娃娃 / 文:蒋菁玲;指导老师: 郑向阳
【编者按:“我们曾是中师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教师文苑》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
本刊征稿选题专栏:
1. 教师 文学专栏:
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不限;
2. 儿童文学专栏
3. 教育教学感悟专栏;
4. 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
5. 《译海精品》专栏;
5. 留守儿童问题讨论
6. “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
投稿邮箱 (本刊不接受微信投稿)
1) zhongshisheng2018@163.com
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点击黄色字体查看):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关注《教师文苑》后可查看《投稿须知》栏目或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文友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