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专栏】梦回永登师范/ 作者:蓝月亮的眼晴
梦回永登师范
蓝月亮的眼晴
题记:
中等师范学校以不同方式已相继退出历史的舞台。为缅怀那段难忘的师范岁月,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师长、校友,母校。
(此图是88级校友满庭奎提供)
(此图是88级校友满庭奎提供;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文章链接可以阅读88级校友满庭奎的文章:【中师生-专栏】记我永远的母校“永登师范” / 满庭奎)
你还记得这些建筑吗?庄严的礼堂前,鲜艳的国旗下,我们曾许下坚定的誓言。
“面向山区,面向农村,立志教育,奉献青春。”你记得这四句话吗?
青松见证了当年十八岁的成人礼!
这些树苗儿当年很小很小……
“庄浪河畔,无名泉边……”这首校歌你还会唱吗?你吃过庄浪河边的蘑菇吗?你抓过无名泉里的鱼儿吗?夏天热的没处去时,你淌过泉水吗?
泉水沟边的大柳树依然浓郁青翠!
除了看看电影,摸摸电脑外,礼堂和艺术楼大多是音乐班的天下!噢,对了,学校乐队里可是有许多我们班的精英呀!
高大而神秘的大烟囱――这个标志性建筑物上,勇士们镌刻了多少心里的秘密。
永师生活的最大憾事就是没攀过大烟囱,你可否为此而感叹唏嘘?
大操场上你躺着打过滚吗?可曾也在月光下三五成群地发神经似的跑过。
“永师生”,你对着这面墙踢过球吗?
这个角落里每年都住着野蜂,你可曾被它们骚扰,或者你去骚扰过它们呢?
上足球场最快的就是我们班了,不信就看边上的这个教室,可是占尽了地理优势哟!
虽然旧了点,黑板上的文字却依然唤醒了点零星的记忆。
我们美术班的在树下边乘凉边写生时,可把音乐班的兄弟姐妹们羡慕坏了!
这是教学区的五排教室!可是全景拍照哟!
裱画时,熬夜是辛苦的幸福,还是惊险的幸福!这一排小教室可是我们当年的画室,稚拙的艺术才华在灵动的画笔下流淌而出,张张宣纸变成了水与墨的天堂。
阅览室的墙上还依旧留着“知识”的字样儿,那里曾经是多么的安静,现在依然是这样的安静……
礼堂后边的那个小门进去就是舞台了,你上过几次?
每学期开学典礼都是在这里举行,那时我们总是盼着快点儿结束。平时,要是看电影或演节目就另当别论了。
那时的日子总是很漫长,而今的生活却又如此匆忙。
大灶的土豆疙瘩最让人回味无穷,有时脆,有时甜,麻麻的味道最难忘。
个头小的童鞋们,你可曾试着从食堂的后门进去打过饭?
开水房里曾洗过脏衣服,丢过暖瓶木塞子,不小心烫过脚丫子……
开水房。
这就是传说中当年的学生公寓!
原来的艺术楼变成了现在的“宝宝幼儿园”,愿这些孩子们在这里做更好的梦!
而今,学校撤了,老师调了,学生走了,房子破了,实验室后面的树也没了……留下的只是永远的回忆!愿记忆美好!
(此图是88级校友满庭奎提供)
(此图是88级校友满庭奎提供)
(此图是88级校友满庭奎提供)
本期编辑: 醉卧蘭亭(本文选自美篇,因故未联系上作者蓝月亮的眼睛 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分享!
不难为教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校园霸凌事件-专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两个耳光
【编者按:“我们曾是中师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教师文苑》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欢迎中师生朋友加入: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前100名长摁二维码可以入群)
欢迎教师朋友加入《教师文苑》交流群:(前100名长摁二维码可以入群)
欢迎广大英语爱好者朋友加入《英语教师》交流群,互相交流外语学习与教学经验:(前100名长摁二维码可以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