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成效如何?
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成效显著。学校体育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条件保障更加到位、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入新阶段。
95%的学校实现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20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体教融合工作。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不断完善学校体育顶层设计。 “‘十三五’期间,整个政策体系的构建和推进,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学校体育片面的认识,把学校体育作为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一个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极大提升。”王登峰说。 具体来看,在政策体系方面,“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实现了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立德树人主渠道、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纳入全民健身计划、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六纳入”,学校体育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了教育改革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在教学改革方面,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确保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教学改革特色。目前,教育部开展的体育特色学校项目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3万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近1万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近800所等。 在条件保障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增加到59.5万,每年新增体育教师约2万人。“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了1万多名国家级骨干教师和10万多名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骨干教师。2019年底,全国小学、中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率分别为90.22%、93.54%,较“十二五”期间大幅度提升。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健全。 此外,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2019年实施“自主招生”和2020年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在招生考试中全面实施体育测试制度。
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万人,四年来增加14.9万人,平均增速为5.7%。全国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的配备率大幅度提高,2019年全国小学艺术器材达标率达95.07%,初中达标率达96.12%,高中达标率达93.26%。王登峰表示,“十三五”期间,学校美育工作资源保障持续向好。 不仅如此,“十三五”期间,教育部针对大中小学各学段,研制出台系列改革文件,推动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艺术课上增强艺术体验,掌握基本艺术知识、基本艺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专项艺术特长。”王登峰介绍,“十三五”期间,大部分省(区、市)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3.2%的学校能够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全国80.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全国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 “美育受惠群体不断扩大。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5%的学生参与了的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艺术特长。”王登峰介绍,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78.5%的四年级和77.2%的八年级学生演唱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91.5%的四年级和65.8%的八年级学生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八成以上学生喜欢艺术课和艺术教师。 此外,在学校美育工作品牌项目建设上,“十三五”期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组织优秀经典剧目演出、专家讲学、作品展览等美育实践活动15000余场,惠及全国2000余所高校的千万学生。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建设了1500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106个传承基地。 “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创了学校美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生动局面。”王登峰说。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入新阶段 从9月11日开始,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分批组织高一全体学生到与有关单位合作共建“海中学生实践农场”开展劳动周活动:学校距农场30华里,来回都得自己走;铺床叠被、洗衣刷鞋、烧饭做菜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每天劳动5—6小时,参加耕种、收割等。 这是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介绍的一个劳动教育实践案例。他表示,“十三五”期间,劳动教育分为三个阶段,有了质的改变。 第一阶段,教育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探索。在全国建立了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遴选出了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第二阶段,全面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面向全党全社会,提高劳动教育站位,把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上。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面向教育系统特别是学校,明确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加强劳动教育实施指导。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全面实施阶段。”申继亮表示,两个文件印发以后,劳动教育的落实情况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一是指导各地研制印发实施意见,对劳动教育进行具体部署。河北、上海、湖北等地,以省(区、市)党委、政府名义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区、市)正在组织研制实施意见。二是开展培训研讨活动,提升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将劳动教育纳入国培计划,纳入各地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习和培训内容范围,支持有关专业机构开展专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四是研发劳动实践手册,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支持。 “各方面对劳动的育人价值已形成一定共识,学生、教师、家长积极支持劳动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申继亮介绍,今年下半年,湖南省教科院开展了覆盖23万多人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90%的人认为“劳动教育很有必要”,对于每天安排30分钟体力劳动,96.6%的家长表示支持。教育部组织的调查也显示,在这次疫情防控中,70%以上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愿意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动。
摘选自:中国教育报
申明: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报名
全国中小学中层干部管理
创新与领导力提升研修班
笃行教育大讲坛
关注教师成长
启迪教师智慧
笃行教育研究院
直播课程
在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