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汇编

南京大学 笃行教育大讲坛 2022-09-14

编者按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四年一次,代表了全国教学成果的最高水平。在 2018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 5 个项目获一等奖,位列所有高校第一位。      为了推广获奖成果的教改经验、扩大获奖成果的应用领域,本文特汇编了南京大学2018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简要展示获奖成果的主要内容,希望为各院系之后的本科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思路。

高素质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

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


  成果以当前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跨文化能力提升对于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构建以跨文化能力为核心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体系。

一、成果主要内容

(一)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理解与表达

以授课语言为外语的标志性课程“中国思想经典”为引领,在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通识课等各类课程中有机融入中国的文化传统、价值体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描述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思维与行动方式的外语表达能力。

(二)重构课程体系,打造跨文化课程模块,融通中外文化

整合英、法、德、日、俄、朝鲜语等多个语种的资源与优势,重点建设以提升学生跨文化视野、跨文化能力与全球意识为核心目标的跨文化课程模块,着力打造国际合作高水平跨文化通识课程系列、国际化课程系列等。

(三)创新培养模式与手段借助 “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 、“海外韩国学教科研重点基地”等国际合作平台,形成开放互动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环境,多层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四)建设国际化教学团队组建英、法、德、日、朝等专业的跨文化、研究型教学团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教授、哈佛大学内道夫博士、法国作家与知名教授以及德国哥廷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等跨学科教师团队加盟。

二、成果应用效果

成果实施以来,跨文化课程建设成果显著,人才培养能力有效提升,跨文化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不断涌现,同时,通过国家级精品课程、慕课、专业教材、教学研究论文、全国性外语教学研讨会宣讲等多种形式,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成果获得推广,在全国高校外语专业起到示范和良好的辐射作用。


“悦读经典计划”—重塑大学

阅读文化的育人路径新实践

(一等奖)


  阅读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内核之一。面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工具化、碎片化、浅泛式”等阅读困境,南京大学集全校之力构建 “悦读经典计划” 育人路径,以书启智、以文化人,重塑书香校园。

一、成果主要内容

学校连续 12 年开展“南大读书节”,组织专家推荐“年度阅读书目”,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古今中外 60 部经典、上下两卷导读《南大读本》及百余部扩展读物的文本体系;同步建设“导读” (名师、学长导读) 、 “研读” (深层次阅读研讨) 、“悦读”(第二课堂读书活动)育人模块;创建 200 余门层次递进、线上线下协同的“悦读”课程群;并系统性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 2 个必修学分。

(一) 育人路径创新 :从 “导读” 到 “研读”到“悦读”

三模块逐步深入,由书香浸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着手,加以文本研习训练沉浸式阅读方法、培养深层次思维能力,最终充分调动其读书、学习的主体性。

(二)育人载体创新:创建了“悦读经典”文本和课程体系

贯通文理、融合古今,精选、建成一套由经典原著、新编导读文本、扩展书目和数字化文本构成的系统性“悦读经典”文本体系;集聚各学科百余名优质师资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成 207门在线读书班、名师导读课和研读课,构成递进式“悦读经典”课程群。

(三)育人机制创新:创新学生 DIY 课程机制

通过师生共选经典书目、师长导学与朋辈导学互补、 学生DIY 课程等环节,重构平等对话、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形成具有开放性、建构性、体悟性、交互性的师生育人共同体。

二、成果应用效果

成果应用以来,已有 13200 位本科生受益,学生阅读主动性显著提升,2017年全校人均图书借阅量较 2009 年增长近2 倍。成果开国内高校先河,已在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应用推广,并促进优质社会资源与高校育人资源互通共享,推动全民阅读社会建设。2016 年全国两会期间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现任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同志高度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课程集群建设

(一等奖)


  为了解决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如何有效结合的难题,南京大学经济学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 ,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集群构成情况政治经济学课程集群。


一、成果主要内容

课程集群建设的总体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教材创新→课程集群建设”,根基牢固,线索清晰,目标聚焦。

课程集群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模块、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模块和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课程模块。三大模块之间,相互支撑,层层递进,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应用,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价值观树立进行系统、全面、深刻的滋养。

课程集群具有三大显著优势:其一,线索清晰,紧密整合,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国家教学名师的引领和凝聚力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这两条线索, 将课程编织起来;其二,突出强调中国特色,即“立足中国现实、总结中国经验、服务中国发展”;其三,将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成果应用效果

通过本课程集群的建设,南京大学经济学科建设得以整合研究力量,聚焦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成果带动了整个理论经济学学科地位的提升。


化学专业大学生科创能力

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一等奖)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秉承戴安邦院士“全面化学教育思想”,十几年来,针对化学专业大学生科创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系统性探索与实践。

一、成果主要内容

秉持“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构建以“志趣为导向、 个性化培养、 追求卓越” 为核心的 “复合三位一体”科创能力系统性培养机制。

(一)“课程体系 - 研究型教学 - 科创活动”相互支撑

以“激发兴趣、注重能力、多元培养、个性发展”为指导,重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增加研讨性课程,强化综合化学实验课程与设计实验。

(二)“导学研讨 - 氛围营造 - 实验室轮转”相互协同

开展以兴趣导向、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设立 “戴安邦讲坛” 和 “名师讲座”等,邀请国内外高水平教授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项目训练。

(三)“大创项目 - 科创竞赛 - 导师课题”相互衔接

通过“一人一导师”制定“一人一方案”鼓励学生科创实践,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建立和实施以“志趣导向 - 实践驱动 - 能力提升”为主线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四)“名师领衔 - 平台开放 - 制度建设”全方位保障

院士领衔,19 名长江杰青、17 名青年千人等优秀师资全员参与本科生授课及科创能力培养,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素质科创人才培养,并向本科生开放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二、成果应用效果

人才培养取得突出成效:(1)高层次科创型人才不断涌现。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设立以来,本科毕业生中有34 人入选,位于全国高校前列;2002 年以来, 本科毕业生中已有10余人在国 (境)外著名大学担任教职。(2)科创竞赛成绩斐然。2002 年以来,我校化学专业学生本科阶段成果共获得 13 项挑战杯奖项,其中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 金奖 5 项,获奖数占我校本科生获奖总数的 50% 以上。(3)本科生科研成果突出。2011-2017 届本科生发表科研 SCI 论文 440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 95 篇。(4)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等一大批教学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本项目将双创教育作为“立德树人”以及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由时任校长陈骏牵头,集全校之力,构建了“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成果主要内容

(一)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第一层次为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和讲堂,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双创兴趣。第二层次为面向有浓厚双创兴趣学生的训练和竞赛,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第三层次为面向具有初步成果学生,促进成果孵化,帮助创业学生对接市场、开展创业实战。

(二)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的支撑平台。

学校设立包括“科创之星”大学生众创空间、“互联网 +”大数据实验室、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E创空间等在内的 “四创融合”支撑平台已达 1.84 万平方米,另有 25 个政产学研实体平台、104 个研发机构及技术创新联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条件支持。

(三)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三个协同”的育人机制。

联合纽约大学理工分校、英国华威大学,成立全国首家实体性质的国际创新创业学院,引入国际优质双创资源;与地方政府共建 25 个政产学研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双创人才培养;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双创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导师库,共同开展双创理论和应用研究。

二、成果应用效果

改革成果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多元选择、 个性发展。通过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南京大学双创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荣获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双创改革国家荣誉和“互联网 +”大赛亚季军等学生荣誉,为综合性大学实施双创教育探索出了可借鉴推广而行之有效的改革新路,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

↓扫描二维码进群获取原文件↓

来源丨南京大学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1年暑期高等教育课程目录

时间

地点

会议名称

8月12-13日

线上

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学秘书业务技能提升暨教务管理创新研修班

8月10-11日

线上

第十届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修工作坊

8月10-12日

线上

第九十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度研修

8月15-16日

线上

第四十八届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深度研修

7月20日-8月31日

线上

《想明白、写清楚--工程认证申报前的一些准备》

7月21日-8月31日

线上

《如何打造一门高“抬头率”的思政课?--以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7月22日-8月31日

线上

自然基金专场丨《如何撰写基金申请书》

7月23日-8月31日

线上

社科基金专场丨《评审视角解析申报书常见问题》

扫码报名

笃行教育

暑期课程

推 荐 阅 读

课件分享丨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培育提炼与申报

干货分享丨教学成果奖最容易忽视的6个关键环节

西安交通大学丨教学成果凝练与成果奖申报(PPT课件)

华中师范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报告PPT

四川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申请书示例

中国政法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

清华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1️⃣

清华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2️⃣

中央财经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

上海师范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

浙江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书分享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