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设计基础》
课程简介
《设计基础》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第一门设计课。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的基本审美,训练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指导学生应用简单经济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探求立体形态的形式规律和设计原理,寻求材料、结构、力学与形态表现的和谐规律,并为进一步学习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践类)。
课程详解
传统《设计基础》课程以桌上模型为主,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本课程提出“443”的教学目标,即传授4种知识:功能、形式、材料、构造;培养4种能力:分析、创造、表达、协作;形成3种价值观:人本、责任、知行。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将原64学时的理论课改进为96学时(28理论+68实践),增加“小型构筑物营造”和“乡村微景观营造”两大模块,并与后续课程打通,形成“课程群”。
图1 《设计基础》与后续课程组合形成的“课程群”
在教学内容方面,本课程首先将知识点分门别类,将固定不变的原理转为线上微课,同时确保优秀设计案例“常备常新”;其次,设计作业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平面-半立体-立体-真实建造的序列;第三,融入实践、真实学习,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践基地和乡村,在建造中感受设计的魅力。
图2 2017-2019年,风景园林的同学们在乡村实践基地完成的一系列“微景观”实践,做到了“将图纸画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引入BOPPPS有效教学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应用三维建模、投屏直播等先进技术,解决评图时“教师少、学生多、看不见、听不着”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前学习后续课程内容;通过教师分工,引导学生从“手把手”到自主尝试、创新创造。
图 3 课程构筑物建造,从教师亲身带教到学生自主尝试、创新创造
在考评方面,本课程引入全过程评价,将学生的思考过程、生成逻辑纳入评价体系;7组设计作业累进计分,体现学生进步;“小型构筑物营造”采用细分指标评价,尽量做到打分公平、客观。此外,还提供“纠错机制”,学生可以重做作业、重新计分。
图 4 课程负责人在测试小型构筑物的结构稳定性
教学团队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包括林轶南(课程负责人)、冯璐(主讲)、徐素(主讲)、金一(评图)、张杰(评图)五位教师。课程负责人林轶南老师,主要承担设计基础、景观规划初步、景观工程与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曾获上海市青教赛三等奖、校“教学新星”、校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课程主讲冯璐老师,主要承担设计基础、植物学、种植设计(上海市一流课程)等课程教学任务,曾获院教学竞赛一等奖、艺术教学竞赛一等奖等。
课程评价
课程的学生评教成绩基本在96分以上,课程改革和设计作业受到学生广泛好评。有出国读研的学生表示,在大一阶段埋下的“建构”思维令他们受益良多,“点燃了对设计的热情”。课程讲授期间,督导多次前来听课,也对任课教师的风趣幽默和课堂活跃的气氛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程的教学成果亦多次得到《解放日报》、《福建日报》、《东方城乡报》等媒体报道。
来源丨华理e教务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报名
笃行教育
精品课程
扫码报名
笃行教育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