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春中医药大学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中药分析学》

《中药分析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目标

中药分析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质量规律及其评价与控制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紧扣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传承、创新和服务能力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突出立德树人和中医药思维方法,将“价值塑造、思维养成、能力提升、知识传授”内化于课程教学中。构建了知识、能力、思政三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分析方法与规律,掌握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与评价方法,了解中药分析技术发展前沿。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医药思维方法,具备从事中药分析、检验、生产和新药研发的工作能力。

思政目标:在整个教学全过程中贯穿质量第一的理念, 培养学生三种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养成一个良好习惯(规范操作),铸就一种精神(追求卓越、服务健康中国和创新创业的奋斗精神)。



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贡济宇为教授(二级),博士导师,省教学名师,省拔尖创新人才,省师德模范,师德先进个人,长春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主讲本课程共536学时,学生人数760人;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基础知识模块,方法学模块,应用模块、拓展模块和思政模块)和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理论授课+小组讨论+自学+PBL+实践训练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基于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综合评价方法;主编国家及行业规划“十二五”、“十三五”教材(6部)及实验实训教材(2部);取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分别第1,2名),一等奖1项(第6名);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字教材建设等教学研究课题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多次在全国相关教学会议进行大会交流。

课程团队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导师4人。课程团队教师多次在国家、省、校组织的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课程建设中,团队成员任务分工明确、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

以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为主线,从反映中药质量的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整体性和均一性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中药分析学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规律,突出中医药思维方法和综合应用,并在教学全程中融入思政内容。

理论课采用“课堂讲授+在线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答疑+PBL”的混合教学模式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部分内容采取翻转课堂。实验教学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自主研究性实验为主、采用“立体开放式循环排列教学法”。专业拓展课以主题报告+创新创业项目为主,主题报告邀请药检所或企业专家授课,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视野,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特色

1.自制和合作开发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线下与线上、实际操作与虚拟仿真训练、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构建了“五融入”和“前导后托三段式”的课程思政实施模式。

3.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平台建设、教材建设相结合,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主编的国家级及行业规划教材《中药分析学》、《药物分析学》等在全国同类及相关院校应用。

4.建立多元多维全过程综合评价方法,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通过小结测验、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业接受程度,及时改进教育教学。终结性评价由期末考试(60%)+平时成绩(40%)构成。平时成绩由实验、学案、自主学习、作业、测验、期中考试、小组讨论、自主研究性实验、PBL、课程思政等多种形式组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建设成果

1.1997年课程改革成果 “《中药药物分析》课程的创建与改革”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2019年获评吉林省“金课”

3.2020年获评国家首批“一流课程”

4.2020年学校首批课程思政优秀团队

5.2021年获评吉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来源丨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报名

笃行教育

精品课程

推 荐 阅 读

1000+课程思政案例集(附52份PPT+8份申报书)

96项教学成果奖汇总(附74份申报书+10份PPT)

65份教学创新大赛资料汇总(附13份报告+35份PPT)

229门国家一流课程汇总(附17份申报书+25份PPT)

吴岩司长2022-2018年报告汇总(可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