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百度
3
1'"
4
习近平
5
@纽约时间
6
@诉说趣闻
7
上海
8
百度傻逼
9
bxss.me
10
//bxss.me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百度
3
1'"
4
习近平
5
@纽约时间
6
@诉说趣闻
7
上海
8
百度傻逼
9
bxss.me
10
//bxss.me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故意按摩让女生“产生欲望”后发生关系,算性侵吗?
洗牌电商圈!阿哲放话全网:挑战抖音所有机制!爆全品类大牌!
阿哲现身评论区,@一修!肉肉痛哭,无限期停播!回应舆论黑料,关闭私信评论区!
登热榜!某牙电母被S,榜一求爱遭拒!柚柚阿哲合体年度走红毯!
小敏感喊话阿哲,出镜抖音!欠钱不还,小白龙再被扒借贷官司!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隐性知识
Original
liuyubobobo
是不是很酷
2021-05-31
隐性知识是 1958 年,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从哲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概念。
简单来说,隐性知识就是指
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述的知识
。
这个概念猛地一听,感觉很奇怪。毕竟,通过语言,文字,图表去学习知识,是我们上学以后接收知识的主要形式,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用语言无法清晰表达的知识。
最简单的例子:游泳。
你可能能找到这样的图书:
别看封面上写着大牛做序,一群体育专家联袂推荐。但是我敢肯定:对于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来说,通读这本书,即便达到能够背诵默写的程度,一定也是依然不会游泳的。
相应的,我估计绝大部分会游泳的人,并没有读过一本和游泳相关的书。
游泳是一种隐性知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通过组织语言,变换说辞,找到一个词语的“排列组合”,按照这个排列组合表述出来,听者就突然神奇地“开窍”,跃入水中,学会游泳。
学习游泳的过程,近乎必须要求学习者真的跳入水中,去实际地体会,在错误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动作,不断总结正确的方式。呛几口水在所难免,但只有这样,才能学会游泳。
当你学会游泳了以后,如果问你,到底该怎么游泳?你也将哑口无言,承认自己也无法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来到底是如何游泳的。你可以描述出一些心得,一些技巧。但是,这些都无法让学习者“学会”游泳。
要想真正学会游泳,每个学习者都必须下水。
大家可以很轻易地想到:近乎所有的“物理活动”,都是隐性知识。比如开车;比如轮滑。
但是,如果仔细思考,就会明白,在“脑力活动”的世界中,隐性知识一点儿都不少。
脑力活动的最高境界:创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你去问一个作曲家,如何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你八成不能得到令你满意的答复。
这里说的“满意”,是指:不管这名作曲家多优秀,这名作曲家创造过多少经典的音乐,他都无法通过语言,让你“听君一席话”,就能掌握作曲的“秘密”,变成一个优秀的作曲家。
他可能能告诉你一些自己的经验。比如他会说学习音乐史很有帮助;爱尔兰的音乐风格对他的影响很大;某些作曲工具能提高效率;等等等等。但是,你仍然无法成为作曲家。
要想成为优秀的作曲家,你必须在学习了作曲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后,亲自去实践,去作曲,去倾听别人的反馈,去征询大师的建议,去改进,去完善,然后去做新的尝试,循环往复。
这就像下水游泳一样。
创作是一个隐性知识。
不仅仅是音乐创作,任何形式的创作都是如此,从视频创作,到文字创作。
但可能很多人还会说,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创作啊?需要这么关注隐性知识吗?
需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每个人都能接触的领域里,
最核心的,其实都是隐性知识。
比如学习英语。很多人会问怎么学好英语?有什么诀窍?我不否认学习英语是有一些方法论的。但我想,学习英语最大的诀窍,就是实际去使用英语。
如果你想提高英语阅读,就多去读;如果你想提高英语听力,就多去听;如果你想提高英语口语,就多去说;如果你想提高英语写作,就多去写。
再比如,关注这个公众号的同学,可能大多数是程序员。很多同学都曾经问过我,如何快速写出没有 bug 的代码?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经验之谈。比如明确需求;比如定义清楚代码中每一个变量和函数的语义;比如用循环不变量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写的每一个循环;比如关注函数式编程和设计模式;等等等等。
但是,很遗憾,听了这些“经验之谈”,大多数人还是无法快速写出没有 bug 的代码。实际上,真正写出没有 bug 的代码的诀窍,恰恰是多写 bug,然后意识到自己写了一个 bug,然后去调 bug。
为什么?因为“如何写出正确的程序”是一种隐性知识,语言是无法传授这种知识的。那么获得这种知识的方式,只能是自己去“下水”。
实际上,大多数专业领域都是如此,一个出色的医生可以快速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一个优秀的海员可以对天气和航向做出准确地预估;杰出的技术专家可以迅速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判断技术可行性,这些都是无法简单通过语言传授的隐性知识。
理解隐性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事情。
比如,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似乎并没有卵用?”
就是因为,大多数人所谓的“懂了一个道理”,只是能用语言描述这个道理而已。但是,这个道理背后真正的技能,是一种“隐性知识”,使用语言描述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人可以把动态规划状态定义需要满足的三个性质:重叠子问题,最优子结构,无后效性,说得头头是道。但是真正遇到一个问题,还是会懵掉。因为真正的灵活的使用动态规划解决问题是一种隐性知识。
再比如,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
《跟什么样的人》
,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好的 leader 必须要带领团队成长。
会有同学有异议:
对此,我的回复是这样的:
首先,管理就是一种典型的,并且重要的“隐性知识”。没人能用语言就简单地说明白怎样一二三地去做,就能做好管理了。优秀的管理者都是一路摸爬滚打,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正因为如此,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是相当值钱的。
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比保留一点技术壁垒重要得多的事情。因为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一个更高的,更难逾越的壁垒。
另一方面,在现代的科技发展下,保留所谓的一点技术壁垒,真的没有意义。当下所谓的技术难题,过两年,可能一个小学生都会用的小工具,都能轻松解决了。
实际上,能够“保留的”技术壁垒,都不是真正的技术壁垒。真正的技术壁垒是:就算你讲出来,别人没有相应的经历,也理解不了,达到不了相同高度的东西。比如架构设计的能力;比如快速排查错误的能力;比如对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
这些都是隐性知识。真正的技术壁垒,是隐性知识。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不可替代性”,怎么让自己不可替代?其实就是要去“学习”隐形知识。
这里我给“学习”加引号,是因为隐性知识的学习不能简单靠书本获得,实践才是王道。
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既然隐性知识无法通过语言获得,是不是老师没有什么意义?
是,也不是。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对于很多内容,由于是显性知识,所以我并不认为老师的意义那么大。相信很多同学大学的很多科目都是自学的,也学得挺好,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优秀的老师,是会引导的,这至关重要。
什么叫引导?昨天我看到一个例子,觉得很有意思。
很多人在面试的时候,答完一个问题后,面试官可能并不满意,于是反手问一句,“你确定吗?”。
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场景,类似的反问,可能也不少。但其实,这种反问很没有水平。因为面试者无法从中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除了,似乎面试官不太满意。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小学生说 3 + 3 = 5,我们不应该反问他,“你确定吗?”
我们应该问他,那 3 + 2 等于多少?
小学生就会计算一下,咦?3 + 2 = 5!那么 3 + 3 = 5 应该是有问题的。小学生就会重新思考,3 + 3 应该等于几?自己之前怎么算错了?
问 3 + 2 等于多少,就是引导。这步引导,将你引入了更多的实践中(去计算 3 + 2,重新计算 3 + 3,等等),这是一个反问“你确定吗”做不到的。
有经验的老师会正确的引导,正确的引导将大大加快学生的进步速度。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的课程问答区,对于很多同学的代码问题,我并不愿意直接指出代码的错误,而是会让大家自己去调试,或者试试另一个思路,看看有什么矛盾之处。
因为,这其实是学习隐性知识的过程。而隐性知识的学习,比简单地了解一个算法,重要 100 倍。
这也是为什么,在
《跟什么样的人》
这篇文章中,如果有两个 leader,一个技术好,一个会 coaching,一定要二选一的话,我的建议是选择会 coaching 的 leader。
因为,所谓的 coaching,就是引导。这种引导,可能会让你觉得浪费时间,但是,学习隐性知识,就是需要时间的。在隐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一个人才能真正的进步。
隐性知识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它恰恰就是每个牛人成功的秘诀。
大家加油!:)
P.S.
题图是一张“冰山一角”。
其实,大多数时候,显性知识都是冰山一角。一个数学公式,一个算法,这些都是显性知识,很好学习的。
但是,学习这些显性知识的真实目的,是挖掘他们背后的隐性知识。
本文相关阅读推荐:
跟什么样的人
万能学习法
不是诀窍的诀窍
从技术,到管理
《是不是很酷》坚持用心做技术原创,陪你一起,用技术人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点个”
在看
“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