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新加坡居然有这么多人看张爱玲!
|关注“新加坡眼”,输入“物流”“雅思”获得更多信息|
昨天(11月25日),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关于张爱玲和南洋的讲座。
以《视野之外、想象之内——张爱玲笔下的南洋和华侨》为主题,是少见的以新马角度解读中文名著的尝试,希望籍此为大中华区尤其是张爱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独到见解。
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16楼观景阁(The Pod)可以俯瞰新加坡夜景:
讲座原定于晚上7:30开始,6:30左右就有观众早早到场。
现场有超过200名观众,甚至有人带着婴儿一起来。
有的观众没有抢到座位,直接席地而坐。
古有“坐而论道”,今有“席地闻道”
这场由新加坡眼主办的讲座,特地邀请到澳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员——杨斌教授,担任主讲人。深厚的文史功底,在新加坡十年任教和生活经历,让他对张爱玲作品有着得天独厚的解读角度。
杨斌教授
任教于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亚洲与文化系的孙爱玲博士为分享嘉宾。她出生于新加坡,香港大学博士,在学术界之外,她小说创作收获颇丰,获得过新加坡金狮奖和全国书籍奖。
孙爱玲博士
台下嘉宾,也不乏新加坡的资深学者和作家。如《聆听• 回望》的作者罗伊菲女士,她是资深作家,出版多本文集,组织的东华音乐合唱团,为新加坡社会奉献过不少精彩的演出。
从左至右为孙爱玲、罗伊菲、郭振羽、王一
郭振羽教授,南洋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新跃社科大学学术顾问。45年前,他从美国受聘南来,辗转新加坡大学、国大、南大等高校,开拓了新加坡社会基础研究。
王一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伦敦政经学院,一直从业于金融界,跨界写《红楼探玉》,趣解“红楼谜案”,试图挑战“主流红学界”。
晚上7:30,杨斌教授开讲,解答了“为什么张爱玲可能没有到过南洋,但是她的作品却与南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世纪疑问。
杨教授从张爱玲的家庭出身、成长经历入手,分析了张爱玲和南洋的渊源。
孙爱玲博士身为作家和学者,来解读张爱玲,却是以“低到尘埃里”的资深迷妹身份,分享她在香港时,根据张爱玲小说,去亲自寻找和体验书中提到的地方。
杨教授重点分析了张爱玲的生活和婚恋经历,孙博士则侧重于她的教育经历,两位学者为大家勾勒出了一个较为丰满的张爱玲的人物形象。
孙爱玲拍下张爱玲在香港生活过的地方,她幽默的讲述引发全场观众阵阵笑声~
最有意思的是,大家还纷纷掏出手机,拍下了张爱玲在香港大学读书时的成绩单,妥妥的大学霸!
随后两位教授入座与观众一起讨论。
现场提问环节,观众纷纷抛出了自己的疑问,有人好奇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的区别,也有人好奇小说里的“真真假假”……
(现场提问的美女观众接受了我们的事后采访,原来是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的高级助理主任魏嘉)
两位主讲人都做出了风趣的回答。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场以学术为主的讲座会吸引这么多人,而且很多人都沉浸其中,那些深奥且有创见性的分析,也引人入胜。
讲座结束后,观众都拥向售书台。
抢到书的读者,有幸与作者王一、杨斌、罗伊菲、许振义合影,并得到了作者们的亲笔签名。
这位读者,是第一位买下杨斌教授作品的人,不仅有了签名,还和作者合影。
作家王一为小粉丝签名。
新加坡眼董事经理许振义博士也将自己的作品《布衣南渡——中国民间艺术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变迁》 《义点义见集(续)》带到了现场,与大家交流。
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到场嘉宾合影留念。
(哎,嘉宾们好像又被谁吸引了注意力)
在此,也要特别感谢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为我们中文社交媒体活动免费提供整个图书馆景观最好的Pod,作为讲座的场地。
参与的学者和嘉宾也为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反应深受鼓舞,新加坡的中文读者能理解高质量的文化讲座和作品,也愿意为大家的文化交流提供更加广泛的渠道。
还没有走出图书馆,接下来的几个话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欢迎大家关注新加坡眼,我们会持续为读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活动。
没能到现场的朋友们也不用遗憾,新加坡眼也为大家对这场讲座进行了全程实录,点击阅读原文 Read more即可观看讲座实录。
相关阅读:
— END —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
独立视角|平实报道|深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