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咪蒙的爆款方法论,所有做产品的都该看看

2018-01-27 创业视刊

互联网+丨AI人工智能丨区块链丨B2B企业级服务丨物联网丨消费升级丨新电商丨新零售丨共享经济丨新金融丨电子丨智能家居丨车联网丨大数据丨SAAS丨工业4.0丨VR丨智慧城市

行业社群招募中,勾搭途小样公众号申请入群




产品的分享基因决定了产品能走多远。



公众号后台回复  商业计划书 

获取70套商业计划书PPT模板




1 月 21 日,咪蒙在 2018 新榜大会上分享了爆款方法论,所有做产品的都该看看。



以下为咪蒙现场演讲节选:


咪蒙不仅仅是一个公号,而且是互联网产品。


我们现在是 1400 万粉丝,打开率 20% ,坦白说今年是下降的。单篇最高阅读量 1470 万,每天有两三百万人打开我的公号,广告是行业第一。


好像说上去有点炫耀……对不起。但咪蒙确实不仅是公号,是互联网产品。


很多人觉得写作是灵感,爆款是偶尔。但我觉得写作有方法的,爆款可以复制的。你掌握了这个方法你就知道以后要怎么做了。


很多人把自媒体当什么呢?是当写作,或者当媒体。但我觉得公号、自媒体应该有产品思维。


我以前在深圳创业为什么失败,我后来反思,觉得最重要的是我的作品非常自嗨。


所有的好文章都是用户需求和自我表达之间的交集。


不是用户喜欢什么我们就写什么,而是用户喜欢的和我们自己想表达的之间的交集,这是很重要的。


听故事是人的天性,但大家更关心跟自己有关的故事,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那么咪蒙的一篇文章等于什么?


等于从 50 个选题里面选一个,4 级采访,5 小时的互动式写作,然后要取 100 个标题,同时拿到 5000 人群里投票,最后再给一篇文章做 1 万字的数据分析报告。


很多人都说咪蒙你是怎么想切入点的?有什么秘诀吗?其实我的秘诀就是笨,笨工夫。


我们每天的选题都是从 50 个选题里选出来的。


其实新观点没有那么神奇,发现新观点的过程不过是一个个抛弃旧观点的过程。你第一时间、第一直觉想到的观点一定不能写,因为所有人都能想到。


选题确定后我们有四级采访。


哪四级:


首先是 5000 人核心粉丝群的群访,


然后是 3 个以上小群的采访,


还有 50 个个案的采访,


以及最后专家顾问团的采访。


四级采访后是5H 互动式写作


如果你们来我公司会看到每一次写作的时候我的助理都在旁边,扮演用户,主要是挑我的刺。


每次我写个开头,他们会说这个开头你 3 天前就用过了,写到这里我觉得不感人,都是你自己自嗨,一直负责挑剔我。


其实以前传统写作大家应该有概念,我们很怕中途被别人看见,很不希望别人来,问我看你在写什么。


但是现在我真的觉得写文章的每一分钟,都应该让用户参与进来,这很重要。


不要封闭式写作,这样才能保证要有用户的思维,要自我表达,也要尊重用户,这是我觉得在写作方面挺重要的。


最后, 1 篇文章取 100 个标题


我觉得大家应该都知道标题非常非常重要。第一眼呈现是决定内容生死的,用户只给了我们 1 秒钟。


上次有一个樊登读书会的人讲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他说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王者荣耀》。读者只给我们 1 秒钟,如果 1 秒钟没留住他,就非常麻烦了。


所以标题我们真的会取 100 个,然后到 5000 个群里投票。


有时候我经常利用职权,把我自己的标题也塞进去,但是每次投出来我的标题票数都特别低。


所以在我的公司,我们的团队会强调没有「我觉得」,只有用户选择,而且用户洞察不能靠猜,我们的感觉 90% 可能是错的。


要理解用户的需求,不仅要理解用户的需求,要理解用户的前瞻性需求,很重要。


公号推送之后怎么办?我们会为一篇文章做 1 万字的数据报告。可能不是 1 篇文章而是有比较,比如跟同类文章的比较,跟自己前后的比较。


因为我觉得复盘是把经验变成能力的过程。我做了 2 年就有经验了吗?不一定,你没有复盘还是没有经验。


我们是怎么做的?每一天我们都会给公号写一个留言报告,类似今天有 60% 的人喜欢这个标题,有 20% 的人觉得开头有戳到,12% 的人非常讨厌今天的结尾,都会有。


这上面每一天真的是血淋淋的,经常我自己觉得特别得意的梗,读者说超无聊、很尴尬,每天看到这个报告都想哭。


有时候会觉得没想到这个是大家喜欢的,这个过程很好玩。但你要知道自己做的东西跟用户之间的反馈是什么样的。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找共鸣,我说你每天跟大家互动,就像了解朋友一样了解对方,你就知道什么是共鸣了。你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我对我的用户,我基本能做到我知道他们喜欢什么饮料;知道他们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我知道他们爱什么、不爱什么。就像朋友一样了解,我觉得很重要。


我们除了每天一次的用户留言报告之外,我们每周会做公号的数据分析。


我们公司有一个恶习,就是喜欢给同行做报告,可能在座很多同行我们公司都有你们的分析报告。


我很喜欢分析同行,比如说 2018 年了,我们给 2017 年很多同行点赞前 30 的文章都做了报告,为什么他们这些做得好,我们向同行学习。每周一次。然后每个月一次新媒体趋势分析。


知识付费为什么大卖?因为是用产品思维做的,我们在里面做了很多轮的用户测试。而且在用户测试里面我经常被 diss ,他们会说咪蒙你的声音不像老板,我听了想退钱,这是产品测试里面经常被骂。


还有就是我们用产品思维去做短视频,同时我们用产品思维去做电影和电视。在内容行业,我觉得产品思维是完全可行的。


关于产品思维我还想说,我觉得在价值观上要尊重自己,写自己相信的东西,但是在方法论上可以尊重用户,写的方法要尊重他们,不要试图去说服他们,要打动他们。这个很重要。


新媒体迟早会变成旧媒体,但是观点和共识是永恒的刚需。


从原始社会到现在,到未来社会,新观点和新故事的需求是不会被替代的,只会越来越重要,我们不仅需要新故事,我们需要对新故事的看法,对生活的新洞察,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观点越来越重要,观点不仅仅是观点,观点是引爆点。


不是打开率下降了,而是流量高度集中了。


2017 年跟 2016 年写同样的内容,但是阅读量没有以前高了,原因是什么?


因为用户的痛点在迭代,读者的要求变高了,打开线和转发线都变高了。


大家更愿意去点那些反复被点击的文章,而不是看陌生的文章。


分享基因是极其重要的。


分享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媒体能走多远,大家做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想好,给大家想好一个在朋友圈转发的理由。


下一句话,在 AI 普及的时代,人要更像人。


去年我犯过一个错,我把我的公号媒体化了。


2017 年 8 月之后,我把采访痕迹还原了,我会说我采访多少人,去现场怎么采访了,其实我想告诉大家这是不对的。


好的公号是什么?就像每天晚上给朋友讲一个故事,讲一个新看法。当你太媒体的时候,他会觉得你的自媒体没有温度了。


后来我做了很大的粉丝调研,他们说你的公号不太像咪蒙了,这是非常不对的抉择。


自媒体的本质不是媒体,而是人。人太重要了,一定要让用户感受到你的人格化。


就像支付宝的微信号非常人格化,甚至跟支付宝的微博吃醋,甚至把马云叫某人,放张图片说某人今天吃午饭了吗?最重要的是人格、个性,在 AI 时代我们跟机器人能抗争的是什么?是我们更像人。


我觉得任何一个好产品都是聪明人用笨工夫做出来的。


谢谢大家。



感谢你的喜欢和批评,2018一起加油!

公众号后台回复  商业计划书  

可获取70套商业计划书PPT模板。




关注创业关键词

科技领域 & 细分行业

互联网+丨AI人工智能丨区块链丨B2B企业级服务丨物联网丨消费升级丨新电商丨新零售丨共享经济丨新金融丨电子丨智能家居丨车联网丨大数据丨SAAS丨工业4.0丨VR丨智慧城市




茅侃侃自杀:不后悔创业


人口雪崩,情势危急


哥炒房赚钱,凭什么被鄙视!


去丽江开客栈的CEO又回来了


70%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内向


创业这八年:只有3天是顺境


放开二胎人口不增反降,风口


谷歌为112岁中国老人换封面


《无问西东》,清华怎么了?


吴晓波:区块链一半以上是骗子


任正非自罚100万


谢谢你,让我彻底告别这一行


90岁的褚时健,又开了家公司


雷军:唯一的选择是忠诚勤奋


张小龙:公众号App将发布


追求稳定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十五个行业会员社群招募中


勾搭途小样公众号申请入群

推荐途小样创投圈的好朋友:途小样生活美学(ID:Tooyonglif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