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的本分

chuzhaoxin 衣者褚
2024-10-10

前不久去河南出差,一个采访对象在我即将离开当地的前一晚到了居住的酒店房间。坐着闲聊几句后,他拿出了一个信封放在桌上。

信封很厚,比一块砖头还厚,拿起来的时候满满一把,我递给他,坚持让他拿回去,他则坚持要给我。最后,我只好发了点小火:你不拿回去,我立即给编辑部打电话,钱上交给报社,这个采访我不做了。

对方见我这么说,拿回了信封,朝我鞠了一躬,眼里有泪。我跟他说:你要相信,这个社会还有人不是为了钱做事。

报道刊登出来后的一个晚上,他又打来电话,我有事没接,次日回过电话去,他在电话里说,当地传闻我因报道被打击报复了,加上我头一晚没接他的电话,他担心得一夜没睡好。他说,不希望我受连累。

我笑着告诉他,那是谣言,我没事。他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听得出来,他有些哽咽。

他又发短信,千恩万谢,只好又短信跟他解释:我做的是一个媒体人的本职工作,不需要谢,也不值得赞誉。

这些年,全国各地跑遍了,见过不少人打着新闻的旗号四处坑蒙拐骗,以至于当大家遇到一个尽本分的记者时都要感激涕零。

不收红包、实事求是报道一件事,这是记者的本分。一个记者做不到这些最基本的,该挨骂,做到了这些,谈不上高尚,那真的只是他的本分,不必给予太多的赞誉。正常的事情,如今成了不正常的事情。不正常的事情,反倒屡见不鲜,大家见怪不怪。

不让采访对象承担任何采访费用、不收受钱财,大约是2007年到新京报工作时就开始坚持的一个原则。但因工作所需,有时会跟采访对象吃吃饭。在饭桌上,彼此都比较放松,可以聊一些正襟危坐没法聊的话题,也能获得一些对工作有用的线索。饭桌上获得的信息,有些虽然未必能当做采访内容直接用,但常常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认识一个事情。

也见过一些同行,比我做得还好,不仅不让采访对象承担任何采访费用,连饭都不会跟采访对象一起吃。采访对象一说请吃饭,立即离开,让人敬佩。还见过一些同行,在一些采访对象面前心硬如铁,对另一些采访对象却满怀的悲悯与同情。

有一次,跟几个同行去走访一个贫困山区的农户,了解孩子受教育的状况。山里人淳朴,看到外地来的记者爬山涉水进山,非要出门去买两瓶啤酒,劝都劝不住。结果,等他买回啤酒两个多小时过去了。

记者们一问,原来他为了买啤酒翻山到了镇上,一来一往花了两个多小时。那户人家日子过得艰难,菜主要是土豆,炒土豆片、土豆丝、土豆泥,然后就是农户自家种的辣椒。为了招待我们,农民悄悄瞒着大家杀了一只下蛋鸡。走的时候,一个同行私下提议大家给这户人家留点钱。就这样,你三百我两百,凑了上千元钱留下。

还有一些同行,数年如一日关注一些冤假错案,替蒙冤者奔走呼喊。比如我的同事、南方周末资深记者钱昊平,2013年开始关注一个冤案,当年6月报道此案,后来又先后两次报道此案,该案最终时隔20年后启动再审。

与干净、独立、富有同情心、同理心和正义感这些一样,媒体记者对个人命运的高度关注、对真相的不懈探究,是一种高度专业的职业精神,也是基本的素养,做到这些,都是该尽的本分。如今,这些基本的素质被一些从业者忘却抛弃,也仍有一群媒体人在坚守。

在这个常识需要反复重申的年代,不得不反复重复一句话:做记者,要尽本分。

尽了本分,不求回报但总会有回报。

有一晚,某个省直机关的官员突然微信语音说正在街头步行,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跟我说说话。与他,交往不多,只见过一 面,平时微信里也没有交流。因不甚了解他,加上我平日里对官员们戒备心也挺重,所以没有对他公开微信朋友圈。他说,对我的关注和了解,大多来自我的微信公众号。

还有一日,一个退休的老厅长看过我的一篇公号文章后主动微信留言介绍他所知的情况,最后还对我说:有什么尽管问,老夫一定说......

9月,回南方周末广州总部做内部业务讲座。10 月,受邀进京去新京报做业务讲座。这两场讲座前后,又分别受两所大学之邀去各做了一 个讲座。最近,还有媒体同行主动帮着联系去大学讲座。知我日子过得简单,这位同行主动提到讲课酬劳的细节,让人感动。

这些,都是业界同行、学界师长和读者诸君的鼓励。而我,真的只是尽了一个记者的本分,并没有做出什么超出本分的事情。

褚朝新

2016112

本文经删改选编入了出版的随笔集《我,其实还想进步》中,经授权本公号独家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衣者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