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聪:“天地间一个读书人”
东方欲晓,晨光熹微
汇文楼旁的池子边
一人、一书,便是一个早晨
这样的氛围虽稍显寂寥
但对李汉聪的“晨读仪式”来说
一切都刚刚好
注重仪式感的他
是一位从小便与典籍为伴的读书人
因而,晨读于他而言
无疑是开启新一天的最好的仪式
但他对书的“痴狂”绝不仅限于晨读
这份热爱早已渗透进
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
“如虫御木,偶然成文”
阅读中沉淀,思考中求进
在最初的专业志愿填报时,李汉聪基于深圳的区位优势选择以社会学为入门,而非如今国学班的中国哲学方向。但在步入大学前的暑假,通过大量自主阅读社会学和国学书籍后,他发觉自己无法抛下对传统典籍的热爱。在了解国学班文史哲融合的特色课程设置后,他便毅然选择在开学之初转来人文学院国学精英班。
在国学班的学习生活中,李汉聪感受到的,不仅仅有获取新知的满足与乐趣,更有文史哲融合学习对他思想的启发及浸泡式学习所带来的精神享受。
“如果文史哲分科的话,按照各自的范式去解构经典,虽有助于就文献中某些材料和问题作出更为细致和深入的阐发,却可能有碍于整体、系统地理解古人的著书心意。”李汉聪说道,“但以国学院课程设计中的经典阅读为主线,再去融涉中文、历史、哲学等学科,就能够由削足适履转变为切磋琢磨,取长补短。”
国学精英班《老子》专题读书会合影
(第二排左三为李汉聪)
在学习的过程中,李汉聪不由感慨:“最重要的还是课上功夫”。上课认真听讲、仔细记笔记、录音……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带来了优异的成绩。此外,作为一名人文学院的学生,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李汉聪有独到的心得。记忆颇深的是高三的一次英语考试,他没有专门复习英语,却考出了历史最佳成绩。原来,考前的他正以一种沉浸式的状态阅读《哈利波特》的英文原著,在繁忙的备考期间一天甚至能看几十页。这般“不务正业”倒使他具备了良好的英语语感。
由此及彼,对于需要长期接触古文的国学来说,“语境”(李汉聪引用了考古学课上深受其启发的Context一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帮助我在语言学科的环境下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他补充道。
尽管如此,李汉聪的阅读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坦言,相较于其他同学,自己的阅读和理解速度都较慢。但对理解古代思想家超越时空的洞见的渴望,铸就了他前行的决心与毅力。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热爱也在一疑一悟的反复行进中深深扎根。一如禅师憨山德清所言:“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
李汉聪在河南博物院研读明刻本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李汉聪幼时曾体验过一种类似思想真空的迷茫和困顿,诸如“生命意义”“宇宙本原”的问题自那时起便时常困扰他,这驱使着李汉聪在经典中寻得解答,也因此与佛学、道教结下不解之缘。其中,佛学的空灵和道家的仙逸曾一度令他溺恋,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对“唯佛穷了”的本体论承诺产生了更多疑问,“泛滥佛老,反诸六经”。
后来,李汉聪在刷B站时,偶然听到北大哲学系教授杨立华的“哲学是时代价值最庄严的守护”,一时为儒家学人饱满而昂扬的生命精神所撼动。由此,他转入中国哲学方向进行研习,并尝试用更加宏观的视角思考问题。“宗教的入路是让你去相信,但哲学的入路是让你不断去怀疑。”他正是采用后者的方式不断将认知推翻重建,进而获取新知。在这条“钻研之路”上,李汉聪深受民国学人顾颉刚和西方哲学家笛卡尔的影响,他坦言:尽管自己走得很慢,但感到每一步都很扎实。
除了苦读典籍、援疑质理,李汉聪也希望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输出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开始有意识地在课程作业中物色选题并倾注心血。在老师们的帮助与自身努力下,李汉聪顺利刊发两篇论文。
李汉聪在“兴正德·志恒”学术奖学金
颁奖仪式上发言
筑基于国学,精进于实践
回忆起荔卓评选会的现场,李汉聪笑言退场后发现自己手机的界面停留在搜索“怎么打出好看的领带”上。“我比较担心在细节处出错,这也是我第一次穿上自己买的西装。”他补充道。
演讲时,李汉聪以问题导入,围绕着“切己”这一主线,即以如何让大家觉得国学与每个人和当今这个时代密切相关的问题为核心,将国学人的工作和国学所负载的使命及意义清晰阐释。
由此,与之对应的另一主线也呼之欲出。“在对先秦诸子的不断回溯和追问当中,我体会到中国先民最早的生命的仰望,聆听他们理解、表达与诠释的冲动。而在青马工程的策划和实施过程当中,我亦体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青年使命担当的责任命题。”李汉聪在演讲中说道。
作为深圳大学校团委青年责任与领导力发展中心的总干事,李汉聪与这份工作可以说是相互成就。该中心和睦的工作氛围,让李汉聪得到了从未有过的体验。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朋友激荡思考,相携互助,也使他的思想纵横不再局限于自身学科。他不禁回忆起他曾同中心传院、计软和经管法院的同学围坐畅聊,激烈探讨着关于互联网平台权责和数据权力的问题。而他凭借自己的认真负责,也为中心做出了贡献。
青年责任与领导力发展中心成员合影
(第二排右一为李汉聪)
此外,李汉聪还有许多身份。作为新咏国学学会的《国学论丛》编委之一,李汉聪在校对文章的过程中也学习了基本的学术写作规范,并进一步拓宽了视野。从最古旧的简帛释读,到近现代的岭南学术,他在不同学科的分析框架之下挖掘出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而2021、2022级国学精英班与中文卓越班班导生的身份,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时常给他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惊喜。“工作所需每年都会跟新生朋友们打交道是最幸运的一件事,在与他们的交流和切磋中,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大家的困惑和期待,也获得了更多热情和动力。”李汉聪如是说。
但多重身份层叠并没有阻碍李汉聪奉献社会的脚步,通过超485小时的志愿经历,他亲身感受到深圳这座城市强有力的发展脉搏。在一次福田区的助老活动中,他遇到了一位改革开放初期来到深圳的老人。期间,他用心地倾听着老人的经历,感受着几十年来的风雨变化,对城市发展进程的理解也更加全面立体。
此外,在另一次书展志愿活动中,他发现一群参观书展的工人正准备购买Office工具书。在这个简单的行为背后,工人们不断进取的活力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淋漓展现。在一次次志愿活动中,点滴画面汇于一双眼眸,凝结成李汉聪眼中深圳的蓬勃模样。
李汉聪在校学生骨干座谈会上
而关于“卓越”二字,他始终坚守一则最简单的信条:每到一个地方,都尽力让那里变得更好。未来,李汉聪希望自己能读更多书,有更多的时间去沉淀,继续将当下所关注和热爱的事物持续且深入地研究下去。“很多人的天赋往往就蕴藏在自己所热爱的事物里,我觉得这样的灵光不应该放弃。”李汉聪说道。
荔卓评选会结束后的下午,李汉聪像往常一样简单换了套衣服便回到国学院,练琴、读书、添猫粮。在一曲轻快的《醉渔唱晚》中,李汉聪抬头望了眼窗外书池的浮光跃金,他知道,做人和做学问,自己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物简介
李汉聪,中共党员,2020级国学精英班团支书、班长。学习方面,2021~2022学年度平均绩点4.28,曾获“学习之星一等奖”“优秀学生干部一等奖”“优秀团支部书记标兵”,并带领班级获“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在学术领域专注儒佛交涉、中国近现代学术与思想史研究,并刊发论文2篇。目前担任校团委青年责任与领导力发展中心总干事,深圳大学《国学论丛》编委,新咏国学学会会长以及2021、2022级国学精英班、中文卓越班导生。社会实践方面,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累计义工时485小时,涉及助老、抗疫、迎新、寒招等多方面活动。
寄
语
“如果说西南联大是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那深圳大学就是一群怀揣梦想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奔走在春天的故事里。”四十年来,深圳大学发展出独具一格的自由开放学风,不仅为各行各业培养出了一批具有独立人格的精英人才,更为深圳的崭新风貌增添了一抹亮色。
今年也是深大首个文科特色班——国学精英班开班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空交汇点上,回想深大就读三年的过往,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人文学院和校团委遇到了一群如此精彩的老师和朋友,五湖四海、南腔北调,我们承载着各自的生命故事与目标使命相聚在这里,激荡思考、切磋琢磨、相学互促。一个人真正的天赋往往就隐藏在他的爱好与热情中,趁年轻,愿我们都能更加热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勇敢,行所坚信,无问西东。
文字 | 黄海镟 刘俊辉
图片 | 受访者供图
排版 | 王星月
监制 | 崔震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