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长已矣 精神永留存 付程老师朗诵作品欣赏—《回家》
谨以付程老师的《回家》缅怀毛主席。
创作体会
付程老师创作感言:
这个作品是我去年录的,也是在毛主席诞辰日之前。那天因上午有课,早上四点半起来录音。开录时,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一个劲的流,餐巾纸用了几十张,擦了又淌,擦又淌,半天也平静不下来。回想毛主席这一生,把一切都献给了中国人民,而自己的后代子女却过着甚至连一般老百姓都不如的生活,真是百感交集,感动万分!古人云:未成曲调先有情,朗读、播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年齐越老师播焦裕禄也曾被感动得失声痛哭,播不下去。自己不感动,又怎能感动听众呢?
我觉得,这个配乐更好的烘托了录音作品,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了!乐曲感情的基调与录音一定要吻合才行。
付程
保定市播音朗诵协会艺术顾问,高教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委员会执行理事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播音艺术家、播音教育家齐越先生和张颂先生。长期主讲播音主持概论、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与教学法等专业课程。出版播音创作观念论、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实用播音教程等著作及教材,多项科研、教学和实践成果获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学校奖项,荣获国家广电总局百优理论工作者称号。
付程老师是罗玲在大学时代的专业小课老师,无论在在专业上还是做人上给予了罗玲至深的影响,师生感情深厚。
付
程
12
月
26
日
周
一
付程老师朗诵的《回家》是根据一清撰写的纪实文章——《李讷为何在韶山下跪》(原文附后)稍有改动。
该文作者怀着对毛主席及其爱女李讷的崇敬之情,记叙了1984年8月,李讷终于实现她多年的宿愿,满怀对父亲的无尽怀念之情,隐姓埋名地跟随丈夫王景清回祖籍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的往事。特别是作者以绘声绘色的笔触,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李讷在父亲出生的故居,百感交集地抚摸昔日父亲使用过的农具;在父亲少年时代劳动过的田埂上,强抑悲痛长跪不起的感人情景……
读 者 留 言
会长罗玲留言
我边听边流泪。感动于这份父女深情,更感动于付老师真情的表达。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夏天,会后与付老师等一同参观毛主席故居,付老师去过多次,但依然仔细参观每一件物品。那种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深感染着我。谢谢付老师的作品!谢谢恩师——付老师一直以来的谆谆教诲……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李凌教授留言
清晨,我静静的聆听了您饱含深情的朗诵,深深感受到了一个伟人女儿回家的漫长期待和漫长之路,还有那鲜为人知的苦楚心路……您将毎一个画面描述的细腻清晰,每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尤其是情感支配下的心理活动及语言表达刻画的生动形象……我的心随之起伏,我的泪随之流淌,我的情油然而生……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一一《回家》是描写主席女儿深埋心底酸甜苦辣对父亲的追忆(一般都会以为是描写主席回家)……听了朗诵,我,全感受到了历史人物及背后人物不易的故事,哪怕是亲情!又想到主席的伟大,不仅牺牲了6位亲人,还要牺牲身边至亲的情感……我们这代人对毛主席有着深深的热爱与敬意,也希望传递下去。我会转达您对韶山之行的情感,也希望您有更多的作品带给我们及学生。在12.26日毛主席诞辰之日,借您的作品敬献给主席,以表达千万儿女对他老人家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珍珠留言
毛主席诞辰纪念日到来之时听到付教授的作品,唯有泪流满面来缅怀老人家并向付教授致敬。
晶彩华年留言
文章感人,声音入境,情起所至,催人泪下。历史风尘中,有多少故事洇灭。不禁唏嘘感慨!
爱鱼的留言
12.26前一天,静静地听,感恩一代领袖毛主席!付老师的情感把握的那样到位,动情却不过,真好!
”欣赏后如有感想,请在文章末尾留言
李讷为何在韶山下跪
作者:一 清
没有人知道这一天的韶山会发生什么。一切都还是那样的悠闲与漫不经心。
晨霭与炊烟合在了一处,它们顺着山角的松尖缠绕,再缠绕,慢慢地,消失在远方的风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全国非毛最厉害的时候,韶山的失落感,跟飘荡在这山间的晨霭炊烟一样,不知所终。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段里,一个谁也没有注意到的早晨,毛泽东的女儿从长沙出发了,她是往韶山来的。
(一)
李讷出生在延安,但是她认为她的老家应该是韶山。李讷为江青所生,是毛泽东主席的小女儿。毛泽东一直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1961年,正在患病中的李讷曾跟父亲说:“爸爸,要去韶山看看。”父亲见病中的李讷有些虚弱,没有同意,说你病好了再说吧。
此后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了,接着就发生了那场运动。李讷也不可避免地卷了进去。或者是因为有毛泽东这样的父亲,或者因为有江青这样的母亲,李讷登上了《解放军报》总编的位置。父亲去世后,李讷从巅峰滑至谷底,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与自由。想到父亲、想到韶山,想到自己这么些年来,特别是父亲在世时没有来韶山,她深深后悔了。
她一直在寻找着来韶山的机会。
1984年8月,李讷终于踏上了去韶山的列车。
(二)
李讷所走的路,就是二十五年前父亲回乡时所走的路。
风从耳边吹过,她能感觉到,这是曾经吹过父亲脸颊的风;溪从脚下流过,那粼粼的波光,也能折现出当年父亲的身影……
李讷沉默地注视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这次到韶山,李讷心里一直有着一个沉重的负担。
她不敢一个人来,也不敢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和姓名。
为了这,她去云南怒江军分区,接回了刚办好了离休手续的丈夫王景清。王景清是怒江军分区参谋长。
在韶山管理局的接待名单里,就只有王景清参谋长作为参观者的名字。
王景清出现在韶山故居的土路上,大家将他簇拥在中间,陪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参观。
李讷远远地拉在后面,心在与这一片土地对话,也似在与亲人诉说。在参观毛泽东少年时代劳动的一些家具时,李讷手摸着父亲儿时用过的家什,内心里涌动着一种难以言状的情绪。为了不让其他的人注意到她情感的变化,她再一次将自己拉远了与参观人群的距离。
李讷抚摸着旧时父亲的劳动用品,似乎能感受到依稀残留的余温,内心百感交集。
她的行为,让韶山管理局的几位陪同参观的负责人感到有些奇怪,不知道王参谋长为何还带来了一个穿着很土的中年妇女。
在从堂屋里穿过,进入牛栏房时,李讷靠在门框上,情感难以自持,王景清将其看在眼里,他想去扶扶她,但是,昨晚她的嘱咐是那么的坚决。王景清放弃了,只是埋头跟着陪同的人群往后山晒谷坪方向走。
一行人上了晒谷坪。
晒谷坪下,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是毛泽东同志小时候劳动的地方”。
李讷也看到了这块牌子,这块曾经多次出现在她梦中的田地与标牌。
李讷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她的内心翻江倒海般,涌动着对父亲的怀念,泪水像山涧溪流的水,奔涌而出。一声压抑的哭声,重重地从胸腔里喷了出来。她一下跪在那块父亲曾经劳动过的田埂上,一双手向泥里挖去,挖去,并深深地插在泥土里!
她的突如其来的动作,让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人们不知道这个沉闷地饮泣着的中年妇女是谁。
(三)
王景清立即冲出了人群,跪下来,扶着李讷。他那军人的大手,殷殷地为她擦去泪水。
王景清觉得再也不能隐瞒什么了。他扶着李讷,向韶山管理局的领导人解释说:
“这是李讷,是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
李讷?毛主席的幺女儿李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当惊呆了的人们仔细打量时,这才看清楚了这位酷似毛泽东的女人是谁。
李讷已经擦干了泪水,她怔怔地望着父亲劳动过的土地,父亲小时候爬过的远山,心里不知什么滋味,酸甜苦辣痛,什么都有。
韶山管理局的负责人责怪李讷:“你怎么不告诉我们一声啊?你这是为什么啊?”
王景清言语不多,想说些什么,没有说出来。
还是李讷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我是江青的女儿,我母亲做了很多让人愤恨的事,所以,我怕……”
一位领导含着泪说:“不错,你是江青的女儿,但你更是毛泽东——毛主席的女儿啊?你回到了韶山,这里不就是你的家吗?”
人群里一阵唏嘘,所有的人都心事重重地哭了。
一位当地的妇女像是呆了,手中提着的猪草篮子掉在地下,泪水在脸上漫流着,谁也不认识她……
呵,历史啊,政见啊,你要怎样地去捉弄生活中的人们?!
远处的韶峰,似乎见证了这一幕的沉默,脚下的土地,这块曾经是一代伟人儿时劳作过的土地,同样见证和记载了世纪沉浮后的辛酸!
(四)
李讷回来了!
李讷回韶山来了!!
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回家来了!!!
韶山的亲友们,韶山的老乡们,韶山的老人、少年、穷农户、富商家,所有的人,都奔走相告,就像当年毛主席回韶山来了一样,人们在传递着李讷回来了的消息!
人们把手伸过来,李讷也把手伸过去,一双双的手,一声声的呼喊,好像离别了几个世纪,几千年。是对谁的怀念,谁都心里清楚,但是,那是1984年啊。1984年的季候,乍暖还寒啊!
李讷眼里还噙着泪水,但这泪水已经不再酸涩、不再苦楚。她没有想到,从来没有来过的韶山,从来也没有见过的乡亲,把她当成了女儿,当成了亲人。
更多精彩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