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什么拍这几个孩子 | 李跃儿讲述《成长的秘密》背后的故事
看过电影《小人国》和电视记录片《成长的秘密》,有人误以为李跃儿芭学园是专门接收“问题孩子”的学校。
看过纪录片《零零后》,有人说:“看,里面的孩子都是芭学园的”;还有人说:“看完就担心,不了解芭学园的人一定会误解芭学园”。
上周李跃儿老师写了一篇文章 ▷ 纪录片《零零后》引发的反思。有很多朋友留言,真诚地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甚至有朋友辗转反侧:“在孩子的教育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学校,老师,父母?”
也有人看了之后,摘出其中一段话在别的论坛发帖,嘲讽说:“以为自己是谁啊?”请放心,大李老师清楚知道她是李跃儿,她思考和实践最多的,是如何做服务于孩子生命发展的教育,如何让教育协助孩子适应现在和未来的世界,成长为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时代、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今天这篇文章里,大李老师讲述了当年拍摄《小人国》和《成长的秘密》背后的故事。孩子在长,人的发展有不变的规律和变化的环境,欢迎分享您的思考。
文:李跃儿
已经有很多朋友问过,《小人国》和《成长的秘密》为什么要拍这几个孩子。在《小人国》和《成长的秘密》播出后,我很少公开谈论这两部片子,现在孩子们长大了,更不便评论。有些孩子想念芭学园,会回来在班里再待几天。其实,越是小时候“费过功夫”的孩子,彼此印象就越深。
芭学园是一所以帮助孩子人格发展为目标的学校。人格就是人的精神特质。在像芭学园这样的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重点,在芭学园人的心里很难把孩子看成一群,无论园长还是老师,在他们眼里没有一个班的孩子怎么样,是否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只有哪个孩子出现了什么情况,需要什么帮助。
记录片《零零后》播出后,很多人觉得芭学园怎么有那么多有问题的孩子?其实这些有疑问的朋友需要了解的是:
当在一所学校里,教育者眼睛里是一个班、一个年级时,是不容易出现需要帮助的孩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孩子要想得到恰当的帮助是很难的。
当老师心中是一个班时,在一个班级中有一两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一两个优秀的孩子,会突出地被老师看在眼里。这个班级中大多数孩子是不错的,只有极少数的孩子需要帮助,似乎那些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后的孩子都不需要帮助。
实际情况是,在孩子们成长的历程中,在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方面的帮助。一个真正帮助孩子内在人格发展的学校会发现,孩子不是同时出现同样的问题并需要同样的帮助。
当然,孩子们有更多时候不需要专门的帮助,而是需要成人准备好适合于他们发展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他们自己就会吸收环境中的营养,很好地去发展心智和身体。
像芭学园这样的学校,老师需要仔细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需要帮助的细节。有点像工匠精神,而这很不容易,老师们在尽心尽力,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被帮助到社会所公认的理想程度。
另外,人不是到6岁就完成了成长。人类在6岁的时候才刚刚起步,也就是说他们刚刚完成了一颗种子的使命,开始去长成一棵植物,这个过程仍然需要恰当的帮助。人类的精神成熟普遍被认为要到21岁,在21岁之前,一个人的成长都会出现需要帮助的情况。
现实是这样:有不少像芭学园这样的学校,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灵敏地注意孩子所需要的帮助,并去帮助孩子,而很多学校却看似没有多少需要帮助的孩子,家长也没发现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帮助。
这不是因为需要帮助的孩子都来到了芭学园,而是很多学校把孩子需要帮助的地方忽视了,而家长也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办法,于是孩子需要帮助的地方就随着时间“溜走了”,但不是真正的消失了,而是留到了孩子长大成人后,在多年的生活中自己艰难地去面对、去弥补。
《小人国》和《成长的秘密》背后的秘密就是:其他孩子也都有过类似的帮助过程,只不过那个时候,张同道导演正好请了刘德东老师来,拍下了那一年我们重点帮助的七个孩子,其他孩子的没有拍。相信很多学校做着跟我们一样的事情而且成绩显著,很感人,只是也没有被拍。
下面应网友的问题,详细说说当时为什么帮助这几个孩子:
1
一一:可以内向,但不能不与人交往
先说说为什么帮助一一。在这个世界上,凡是为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考虑的学校,都会把孩子在童年期的社会性能力发展放在第一步,这一点,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
什么是社会性能力?大概说起来,就是理解他人意图,透由他人外在行为理解他人心理,对人群感兴趣,能够感受和体谅他人等等诸多方面。
因为人类无论个体有多大的能力,都必须透由为他人服务才能获得生存机会,也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社会任务。这些社会性能力只能来自于跟他人的来往,无法通过课堂教授完成。
《成长的秘密》片段
一一那个时候,很难讲是天生的还是吸收了家人的特质,完全不与任何人来往。如果在孩子人格建构的初期,我们没有帮助一一愿意与哪怕一个人来往,那么一一到了六岁,人格基础已经形成,不与人来往就很有可能成为人格特质中的一部分,而且孩子会创造很多自己的理论来完善“不与人来往”的原则(其实在那么小的时候一一已经在创造这套理论体系了),等到这套理论体系被实践得成熟了,那时候就很难了。
孩子发展社会性能力,与内向和外向没有太大关系,内向以内向的方式交往,外向以外向的方式交往。一一的爸妈虽然比较内向,但他们跟其他家长玩得很好,而一一却完全不接触其他孩子。有人说: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这句话耽误了多少孩子!因为等待的结果不是肯定的,我们不能等到孩子长大再看看那个问题解决了没有。
一一的确费了很大的劲,但最后我们发现,一一有了朋友之后内心是快乐的,她的快乐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一可以继续保持内向没有关系,实际上在芭学园没有任何人对她的内向有任何看法。
一一现在内向,但是有朋友,能结识很多好朋友。当初帮助一一解决“不与人来往”这个问题,并不是谁要求的,而是我们看到孩子的社会性能力发展需要帮助,决定去做的。
任何一个决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的老师都曾体会过,要帮助孩子,往往意味着你要顶着误解,跟家长做很多沟通,承受精神和身体的压力,最后还是有很大的可能被误解。这就是教育者要预备承受的,教育者必须具有这样的精神,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做教育。
2
池亦洋:从紧张万分到成为“孩子王”
第二个说说为什么帮助池亦洋。池亦洋一岁半就被妈妈送到一个幼儿园或是托儿所,我们不了解那是所什么样的幼儿园,只看到三岁刚刚转到芭学园的时候,他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
那时我们每天下午都有一个快乐晚餐,就是老师要跟孩子一起玩一个孩子们很喜欢的故事游戏。大家有看到最早的一幅照片,我被孩子压倒在地板上,就是那种游戏的留念。
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我们发现当其他孩子大喊大叫着玩得不亦乐乎时,池亦洋总是紧张万分地紧紧贴着墙,有时候还把自己藏在窗帘里,可能在他以前的幼儿园,孩子们这样大笑大叫时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转来芭学园不久的池亦洋和小朋友们、大李老师)
当时看着池亦洋我们很心疼,就开始帮助他先不害怕老师,然后能够快乐。大约花了半年,池亦洋终于开始活跃起来了,但当他感觉到这里没有危险,就开始控制其他的孩子,他使用的方式是训斥。
无独有偶,数年后转来一个手被老师用牙签扎肿了的女孩子,经历了跟池亦洋一样的过程,连骂人的话和骂人的姿势都一样。他们来芭学园之前,上的不是同一所幼儿园。
后来池亦洋就开始当大王,开始探索权力,他很有智慧,经常能创造游戏带着其他孩子玩。虽然孩子较早的探索权力,往往是因为早早地被权力唤醒了,但是探索权力也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给权力戴上不好的帽子,也就是说孩子有权力探索权力,也有权力将来成长为一个领袖。
(2016年,池亦洋回来芭学园玩)
那么什么样的的领袖是能够成功的呢?什么样的领袖会失败呢?肯定是智慧的,爱护被领导的成员的,这样的领袖是比较有品味的领袖。所以芭学园的老师们就开始帮助池亦洋成为一个有智慧有爱心的领袖。
池亦洋这次没出现在《零零后》中是因为他的故事太精彩了,可以编辑成电影。
3
辰辰: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应试教育
第三,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帮助辰辰。辰辰的妈妈在她四岁时把她送到芭学园,其实那个时候芭学园不收四岁的孩子,因为来不及帮助,孩子就该上小学了。但是我常常看着孩子不忍心,所以常常破戒。
辰辰的情况在电影中大家都看到了,辰辰的爸妈一直很好沟通,很配合,辰辰在芭学园解决的也是社会性能力的发展问题。
关于辰辰的学习,是另当别论的。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应试教育,也不是说一个孩子在应试教育的学校里表现不佳,就说明这个孩子有问题。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应试教育的利弊,你会看到评论是一边倒的,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负面评价一边倒的教育模式,这样的一个教育模式,有孩子不适合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在芭学园院子里玩的辰辰)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一个女人,她小时候总是流着哈喇子,跟着人家乱跑,从来不知道人家为啥跑,为啥停,反正人家跑她就跑人家停她就停。如果把她放在现在的芭学园,老师会心疼得不得了。
这样的一个孩子上了学可想而知了,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她基本从来没做对过一道算术题,在小学毕业之前她只考过一个及格,还是60多分。她真的不适合应试教育,这个孩子就是我,是李跃儿。
我不知道有多少“李跃儿”被搞得灰溜溜的,一辈子都是灰溜溜的,我是幸运的:一是,我童年的时代家长对孩子没有这么要求高。二是,我妈妈觉得我就是个傻子,所以到处跟老师说不要难为我,于是我才会有越老越爱学习,越老脑子越好用。
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例子不少了,光是世界级的大名人就有许多,为什么我们非要把不同的孩子都放在一棵树上?哪个孩子在树上的样子特别一点就会造成家长的焦虑。
4
柔柔:去到适合的环境,成长得非常优秀
最后再说一下柔柔。柔柔快五岁的时候才被妈妈送来,妈妈是好奇来参观一下,看到芭学园厨房很干净,于是就想把孩子转过来。
那个时候柔柔在家门口一所幼儿园,在我们又一次搞活动时,柔柔妈妈带着柔柔来参加。不知怎么的,柔柔就猴在妈妈的身上,声音震耳欲聋地哇哇哭,妈妈站着抱着她,没有任何其他动作,像是冻住了。
我觉察到这个孩子可能一直用这样的方式“控制”妈妈,妈妈不反应,孩子就会一直哭闹。凭我的经验,妈妈这种不反应该是在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我很欣赏,柔柔妈妈知道不该向孩子发火。但她当时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我对柔柔也很好奇,于是柔柔转来了芭学园。
接下来,我们发现柔柔像一个小天使,整个人还没有来到地球,对于小朋友的语言、小朋友的爱好、如何跟小朋友来往,都一窍不通。但是她跟一一不同,一一是觉得自己不需要,柔柔是想要跟别人来往但是不会。
(在芭学园时的柔柔)
柔柔想要跟小朋友互动,但是社会能力发展得不够用,对孩子们的群体来说,柔柔就像是天外来客,加上会用那种特殊的哭声当作武器,很快就受到小朋友的忽视。
由于她又想要跟大家在一起,于是就产生了柔柔一个人和孩子群体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跟着柔柔和孩子们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最后终于解决了柔柔的交往问题。
在柔柔上小学前,我试图抓紧时间再给柔柔做一下学前准备,但是我花了一周也没有教会柔柔把8的数字与数名配对。
后来柔柔的爸爸妈妈做得非常好,学校的老师也很负责任。再后来,柔柔到美国去上高中,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几乎成了校花。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特质,任何一个教育也不会适应所有的人,而芭学园尽量做得适合于不同的孩子。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教育能说自己已经完美了,不用再发展了,再完善了,芭学园从来没这么想,因为教育是时代的产物,人也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变化教育就得变化,所以芭学园教育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革。
感恩《小人国》和《成长的秘密》中所有的孩子和家长,他们勇敢地献出自己的真实故事,帮助了无数的人理解什么是人格建构教育,了解到“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教育理念在芭学园是如何实施的。
目前,这两部片子已成为好多师范院校给学生们看的“先进教育理念实施状态”样板。用美国幼教协会的罗女士的话来说:“这是我们给大学生们描述的理想幼儿园”。
一个好的幼儿园是最适合孩子发展人格的地方,如果幼儿园教育与人格建构无关,就不是幼儿教育。
李跃儿
2017年秋
注:纪录片《零零后》在央视网能看到完整版。芭学园微信公众号平台底部的菜单栏,【毕业生】--【小人国】【成长的秘密】,点进去可以看到视频和解析。
更多孩子们长大后的故事
请点击下方文字链接
李跃儿芭学园0-12岁一站式教育服务| 2017-2018学年招生信息
做 更 懂 孩 子 的 教 育
www.liyu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