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是普通人 | 从美剧《王冠》说开去

海鸥 李跃儿芭学园
2024-10-15

文/海鸥

前段时间看到刷屏的文章,清华教授、北大教授说自己的孩子是普通孩子,学习不如自己当年,正势不可挡地长成一个普通的大人,有评论说「不要相信知识分子的鸡汤」、「佛系养娃你就惨了」。

我当时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最近看了英剧《王冠》,特别是第二季第九集,跟这个话题结合在一起有了更深感触。

英剧《王冠》一共四季,讲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从26岁即位,在「公主、妻子、母亲、姐姐、女儿、女王和她自己」这诸多身份角色中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也呈现了王室家庭中每个个体作为一个「人」成长和生活的复杂性。


第二季第九集,聚焦伊丽莎白女王和其丈夫菲利普亲王作为「家长」,在查尔斯王子高中阶段的教育上的冲突和选择,以及查尔斯的艰难挣扎。

这集是双线展开,一边讲查尔斯王子被送到戈登斯敦学校的前前后后,一边插叙菲利普亲王少年时的经历。

查尔斯王子到了上高中的年纪,母亲伊丽莎白想送他去贵族学校伊顿公学,但是父亲菲利普心心念念自己中学时代的母校,希望查尔斯去那里接受教育。 


菲利普亲王有一个动荡的童年,他1921年出生在希腊,为希腊王室的一位王子。1922年,希腊时局动荡,伯父退位,父亲被驱逐,尚处婴儿时期的菲利普便随家人流亡海外。

少年时期,菲利普被送到苏格兰一所寄宿学校——戈登斯敦学校(Gordonstoun School)上学。从小颠沛流离的菲利普在飞机上与姐姐分离时,心中既有对家人的不舍,又有对未知生活的恐惧和担忧。


来到学校,菲利普遭遇了同学的排挤和欺侮,他在电话中向姐姐求救但是姐姐也无能为力。不久,又听闻即将临盆的姐姐遭遇空难,菲利普几近崩溃。亲人发生的悲惨意外弥漫整个童年少年期的动荡不安孤立无援,即使多年后菲利普回忆起来都痛彻心扉。


在戈登斯敦学校接下来的时光,少年菲利普是如何度过的?一个重要的事件,是菲利普一个人咬牙拼命盖起学校大门的那堵墙,校长看见了这一切并给予这个少年平静的等待和及时的援助。

校长的理解和帮助当然不可或缺,但是对少年菲利普而言,他靠着自己强大的意志和内心力量,扛住了内心和外界的种种痛苦与磨难,获得了同伴群体的尊重,完成了青春期的蜕变。在苦难之后,他度过了快乐的中学时光。

于是,当儿子查尔斯王子该上高中时,父亲菲利普坚决把查尔斯送到他当年上的这所学校,他希望查尔斯也能在这里完成从文弱少年到男子汉的蜕变。

父亲菲利普把儿子送到他心目中最好的学校,而查尔斯的感受是什么呢?



入学不久,查尔斯就在这个离家很远、条件艰苦的学校受到嘲讽、孤立和欺侮。


从小对查尔斯呵护有加的蒙巴顿勋爵(查尔斯王子的叔祖父)来到这所偏僻的学校,希望能确认王子在这里过得快乐。但是很明显,查尔斯并不开心。

母亲伊丽莎白听说之后,难过又担心。她与菲利普谈,希望把查尔斯接回来送去伊顿公学,但是菲利普不同意。他们夫妻曾经为了挽救濒临破裂的婚姻,对长子的教育权有过划分,查尔斯王子的教育由父亲菲利普决定,这是他为自己争取来的「一家之主」的权利。


父亲菲利普满心期待儿子查尔斯可以像当年的自己一样,他专程赶来为学校的年度体能考验活动颁奖,就是希望看到儿子取得优胜的成绩。但查尔斯显然并不擅长体能,中途几乎要放弃,他最后一个回到队伍,面色羞愧,感到自己无法面对父亲。


返程时,菲利普开着飞机送儿子回家,飞行途中飞机因遇到气流而颠簸,查尔斯十分害怕。作为父亲,看到儿子瑟缩的样子,加上刚刚体能测试中儿子的表现,菲利普相当恼火。


终于回到家里,母亲伊丽莎白只看到儿子查尔斯沉默孤单的背影,父亲都没有跟儿子一起进家门。

在之后多年里,查尔斯王子回忆起自己在戈登斯敦学校的经历,都说那是一段非常痛苦的时光。他与父亲菲利普亲王的关系也一直是疏离的,他心里知道,父亲对他不满意。

你可能想说:父亲经受住了重重磨难,父亲能扛得住能练出来,为什么儿子就不行?

或者:父亲为什么非要逼迫儿子承受本来不用承受的苦?

又或者:血性、刚强的父亲,安静、敏感的儿子,各人有各人的苦。

我的思考是,从剧集讲述的故事来看(剧集自然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查尔斯没有那么强的好胜心,没有那么强的斗志,很难用跟父亲一样的方式去面对男孩子之间的粗暴和竞争,也不像父亲那样热爱体育运动。

菲利普亲王二十多岁时是杰出的海军军官,还学会开飞机并热爱飞行,热爱科学,喜欢尝试新事物。《王冠》第三季有讲到查尔斯上大学时的故事,他强烈地喜欢戏剧、热爱表演,他跟父亲有着非常不同的内在气质、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追求。

父亲菲利普希望儿子成长为坚强的男子汉,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他可能忽视了,或者说他不曾意识到,少年查尔斯是跟少年菲利普不同的两个少年,不能把儿子送到学校之后就坐等儿子蜕变成自己满意的样子。儿子可能会需要他的支持,需要父亲看到自己的努力,需要父亲的肯定,需要父亲接纳「儿子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个样子」。

这让我想到,时常看到有家长问孩子内向害羞怎么办。如果孩子目前是内向、敏感、害羞的状态,无论他是天生这样的气质类型,还是从出生后到现在所经历的养育、所成长的环境使得他成为这样的状态,如果你作为父母不接纳他这样的状态,不给予他发自你内心的支持,他还能从谁那里获得呢?你是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人啊!

孩子跟父母在血缘上、在情感上、在意识深处是非常紧密的关系,除了跟父母(将来跟伴侣),孩子跟任何人都不会有如此紧密联结的关系。



回到文章开头,我为什么把这一集和「孩子是普通人」的话题联系起来?

从社会属性来讲,查尔斯王子的确不是「普通人」,但从生物属性来讲,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有父母双方给予他的基因,有基因所带来的天生的气质和性格基础,有跟父亲母亲都不同的童年成长环境、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他不可能复制父亲的成长过程,不可能复制父亲中学时的蜕变,他能走的,是他自己的人生。

我不是在说父亲菲利普的做法是绝对错的,也不是在说就应该佛系养娃,而是想说, 孩子虽然是父母生的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孩子也是跟父母不同的另一个人类个体,注定跟父母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时代,也将会有与父母不同的人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就等于要在内卷中鸡娃、要把孩子培养成学霸方能安心吗?我们所承受的焦虑之苦有没有可能少一点,一方面知道要为孩子的将来着想,一方面也允许自己松口气,去看一看眼前这个活生生的孩子的心灵真正需要什么呢?

教授的娃、教育专家的娃必须是学吗?教授说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就一定是鸡汤吗,有没有可能是教授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传统的学业上确实不是那么擅长,而且真的接受这一点呢?

再说到教育专家、育儿专家,TA可能正是因为在养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把孩子“养坏了”,孩子很痛苦,而且适应学校、完成学业有困难,才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养育,开始研究儿童的成长;或者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在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中出现了与「正常孩子」、「正常发展节奏」不同的情况,才下决心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去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

而他们的探索和发现,既是对自己孩子的,又是属于人类的对人自身这个物种怎样发展、怎样成长的观察。

人类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科技还是心理学、心智科学方面的文明进展,都是有一些人勇敢地坚定地观察、探索、研究并说出他们的发现,才得以走出新的天地。

不是要盲目相信,也不需要「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带着自己的成长经验、自己观察到的人类群体和个体成长过程,去进行自己的思考。




● 延展阅读,点标题进入链接:

【小巫老师关于“无条件养育”和“培养学霸”的看法】:娃必须是学霸,娘才配当专家?

【梁永安、程猛、徐腾三位学者关于“读书”的对谈】:高考某种意义上是挺悲惨的一件事情,它把人变成“失败者”

李跃儿老师写在电影《零零后》上映时】:带着安然的心去支持孩子度过困难和坎坷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李跃儿芭学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