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资讯】李嘉诚“又在跑”!?评论:李嘉诚真的跑了!这10句话告诉你“内幕”!老臣子称李泽钜“明年的主席”,暗示 or 玩笑?

2017-08-06 墨尔本时代Lucia 墨尔本时代


李嘉诚“又在跑”!


7月30日晚上,李嘉诚家族旗下的和记电讯发布公告,将以144.97亿港币出售在香港的固网业务。


而在几天前,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长江基建联手收购了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属公司,收购价格合计约414亿港元。


在中国内地、香港卖卖卖,在澳洲等地买买买,一直是过去几年李嘉诚家族资产配置的基本逻辑。


2015年以来,李嘉诚还重组了家族资产,把两大旗舰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的注册地也迁离了香港,去了开曼群岛。今年7月14日,“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又更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去掉了“地产”两个字)。


对于李嘉诚家族的资产大腾挪,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些大腾挪将对普通人产生什么影响?刘晓博的看法如下:


1、李嘉诚家族的确淡出了中国内地、淡出了香港,或者说“跑了”。虽然他本人多次否认,但事实如此。在市场经济里,这很正常,不必苛求、过度解读。


2、李家的淡出是明智的,也可以说是“被迫的”。首先,是被自己儿子“迫使”的;其次,是被香港是所谓的“李家的城”这种说法,以及说法背后的潜台词“迫使”的。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都不如其父亲那样长袖善舞,善于处理中国式的政商关系。


3、在中国,能处理好政商关系的企业家可以做大,可以享受到改变世界、超越一般商人的很多乐趣。李嘉诚曾享受过这种日子,但他的儿子们可能享受不了,他们只想当安稳的“富家翁”。从李嘉诚购买的资产看(基础设施、能源),求稳放在了首位。


4、李嘉诚、王健林这些富豪们配置资产的方式,其实跟普通人没有多大关系,你如果刻意模仿,就傻了。他们有时候要打提前量,有时候要快刀转乱麻,各有各的“不能说的原因”。


5、有人说,李嘉诚都看淡内地楼市了,所以内地房地产泡沫必然破裂。但我要告诉你,李嘉诚内地卖房子,集中在2013年到2015年,而内地楼市刚刚在2016年大涨了一波。所以,盲目跟随富豪投资,会吃大亏的。他们的逻辑,跟普通人的逻辑完全不同。


6、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需要配置海外资产吗?这个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总资产没有超过5000万人民币就贸然配置海外资产,只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管理海外资产是需要成本的。5000万资产以下的土鳖(没有在海外上过大学),还是老老实实在中心城市买些房子,然后有机会参与一下私募股权投资,换点美元黄金算了。


7、如果你连5000万资产都没有,就更没有必要哭着喊着学李嘉诚了。贸然把房子卖了,拿着现金是非常危险的。即便是中国即将进入“大金融时代”,创业投资机会很多,但这些投资仍然是高风险的,需要专业人士提供服务。


8、有人说,现在到了现金为王的时代。这个恐怕有点扯淡,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没有转变,总的社会投资里“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仍然占比超过40%的情况下,M2的走低是“假装的”。“M2同比增速÷GDP同比增速”很难长期维持在1.4倍以下。在印钞速度是财富创造速度1.4倍的情况下,现金为王恐怕是痴人说梦。——只不过,有些杠杆率太高的富豪需要谨慎一点,这是对的。


9、李嘉诚都跑了,在提倡“租购同权”、“租房落户”的时代,内地楼市会发生什么变化?其实很容易看明白——人口将加速向拥有优质公共资源、就业机会的大城市(及其都市圈)转移,大城市房价、租金更难以下跌,远离大城市的中小城市将被不断抽血,最终非常危险。


10、香港会被国企、内地民企全面接盘吗?会的。这没有什么不好,内地资金走出去第一站是香港,所以内地资金“水浸香港”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董建华们可以把资产卖个相对高价,然后拿着钱到西方投资更便宜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接力的链条”。内地资金走出去,先在香港练练手,风险较小。所以,这个资金“接力赛”对中国还是整体上有利的。


李嘉诚连香港资产都卖了,是不是金融危机真要来了?


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就在陆续抛售中国内地资产,赶在去年下半年中国外汇管制之前,成功逃出了中国内地。


现在连香港资产都不要了,难道李超人是认定中国逃不过最近半个世纪,每十年发生一次的金融危机吗?


1抛售中国资产

7月27日,李超人以412亿港币收购德国能源公司依斯塔,加仓欧洲;三天后,他又以145亿港元卖了香港的固网业务。不止是房地产,连基础设施业务,他都不要了。


现在回头看李超人的撤离时间和布局,真是不得不服。


2013年10月,李嘉诚以71.6亿元将上海东方汇经中心整栋出售,刚刚竣工就卖给交通银行,2014年以57.6亿元卖了北京三里屯盈科中心。


自此前后,拉开了李嘉诚抛售大陆资产的帷幕,广西、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的诸多大宗项目相继售卖。去年以200亿卖了上海最后一个楼世纪汇广场。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以来,李嘉诚已经在大中华区卖掉了800亿港元的资产。大举转战欧洲,尤其是英国。


当时李嘉诚的撤退,也引来了恐慌,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快到危险时刻的信号,因为李超人的投资向来被认为是市场的风向标。


但货币宽松引发2015年来的这一轮房地产暴涨,早就让人忘记了,甚至还有人嘲笑,李超人有时候也看不准,至少错过了这一轮暴涨。


而直到2016年下半年,中国外汇减少了1万亿规模,人民币贬值,资金加速出逃,中国加强外汇监管,大规模资金流出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很多人才回过神来,啊,超人就超人,如果不在2013年逃走,现在就成了困兽。


这两年的房价暴涨,应该就是李超人所说的“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了,毕竟,这么多年,李嘉诚在内地已经赚足了,他的资产规模大,可不是几个月就能马上甩掉的。


李嘉诚该庆幸的是,他在香港,金融自由市场,资金不受管制,随他去哪国投资,哪怕香港不再是港人治港,政商格局再变,也没人找他麻烦,这一点,比起王健林他们,李幸运多了。


2李嘉诚为什么要逃?

经历过最近几年的西欧投资高潮,长和系1.5万亿元的资产,已经有7500亿元来到了欧洲。其中英国就占到了3000亿,成为李氏家族的“大本营”。英国媒体曾调侃:“李嘉诚买下了整个英国。”



李嘉诚为什么要逃到国外去?


首先,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在香港治理那么多年,李嘉诚完全熟悉英国治理和中国治理的差别,不言自明。


其次,英国等欧美国家,已经是发达国家,市场已非常成熟,法律制度完善,不需要你去花心思找关系走后门获取资源和优势,没有复杂的政商关系,资产投资的安全程度高,不会像某国和俄罗斯一样,喜欢打土豪。


第三,全球那么多次危机都表明,经济是有周期的,欧美国家已经处于危机中,差到不能再差的地步,经过救市,经济调整,该破产的破产,那往下肯定就是好转的方向,而中国却处于繁荣的顶点,高速发展那么多年,累积的问题那么多,靠印钞票的繁荣是不可能持续的,危大于机。


2013年,欧洲还处在欧债危机中不能自拔,福利透支太大,人口老龄化严重,经济毫无活力,几乎大部分人都看衰欧洲,但李嘉诚却来抄底了,别人看到的是危,他看到的却是机会。


目前,美国经济复苏,都已经进入到了加息周期,而欧洲也触底反弹。欧洲央行行业德拉吉宣布了调高2017年至2019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测的举措也表明,欧元区经济稳健增长的势头已形成预期,对欧洲经济增长的信心正在逐渐恢复。


但在这不得不提的却是,早在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发表英国“硬脱欧”演讲前夕,李嘉诚转身就投了澳大利亚的一笔大生意。


1月16日,李嘉诚旗下公司长实地产、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及长和发布公告,组成财团收购DUET GROUP的公告。其中,长实地产、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的出资比例分别为40%、40%和20%。长和本没有参与此次收购,但由于李嘉诚父子为长和大股东,根据香港上市企业规则,长和也同时公告了这份收购。


转投澳大利亚资产的背后,是李嘉诚在英国投资的失利。尽管长和方面表示,其在英国的投资为民生必需品,根基不受影响。但脱欧前他在英国每年赚100万英镑,受汇率影响,现在相当于缩水了18%。

  

彭博社认为,李嘉诚将目光转向澳大利亚也是想逃离欧洲—尤其是英国。

  

“如果英国真的脱欧,这对英国和欧洲的影响都不利,我希望英国不要离开欧盟。”英国脱欧公投前,这位“买下了英国半壁江山”的富豪曾经如是称。

  

而就在脱欧公投的三个月前,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年度业绩之际,李嘉诚还曾对媒体表示,假如英国真的脱欧了,他就撤出在英国的资金。

  

如今,英 39 38541 39 15289 0 0 2832 0 0:00:13 0:00:05 0:00:08 3059脱欧已成定局,“硬脱欧”也箭在弦上。李嘉诚却再也没提起过当初讲的这句话了,只有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的发言人还笑着说:“我们对自己在英国的商业有信心,我们会蓬勃发展,持续给英国提供刚需商品和服务。”

  

“哪里有回报,我就去哪里投资。”2017年年初,88岁的李嘉诚在长江集团的周年晚宴上如是说道。



时间再次证明,这位投资几乎没有出过错的,精准把握经济周期的超人,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李嘉诚如今89岁了,经历了多少轮金融危机,人家的视野和判断力,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比的。


3富人都在跑

这几年中国的富人都在跟随李嘉诚的步伐出逃。


早在2011年中国富裕阶层就已经拥有了33万亿元资产,当时海外资产投资已经达到了2.8万亿元, 相当于中国2011年GDP的3%。


根据瑞银的统计,2016年中国总体上流出3240亿美金。高盛估算得出8月份人民贬值后的三周之内流出2000亿美元资本。绝大部分是房产、债券和股票,实业投资仅占14%。


下面盘点一下,2017年,在澳中国开发商将有哪些新计划?游戏、汽车、电商、金融教育行业的收购都没罗列了,光算房地产投资。


许多大型的中国开发商公司如万达、Aqualand、世茂集团&B1对于澳洲房产市场都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澳洲房市的发展不会走低。但他们也表示对中澳关系以及特朗普政策持谨慎态度。



万达地产始终认为澳洲的房地产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澳洲经济将持续走高,中国境外游客和投资者正在不断涌入这里,我们相信澳洲的房地产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大连万达房产公司悉尼片区总经理John Wei说,他们将继续推进悉尼Goldfields House项目的申请工作,同时还会寻找新的开发项。


“我们的风险主要在于中澳关系以及美国新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万达集团目前准备耗资10亿澳元改造位于悉尼Circular Quay的Goldfields House。



万达集团将耗资10亿改造悉尼Goldfields House


世茂集团&B1联合开发公司总经理Anne Bi表示,他们将继续专注住房市场,但由于特朗普上任,全球走势还不确定。


该公司曾在Macquarie Park投资过商业地产,目前他们正在悉尼的Erskineville开发住宅公寓项目。



世茂集团&B1公司在悉尼Erskineville的住宅开发项目CASA


Knight Frank在2017年1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开发商在澳洲的崛起)中指出,中国开发商对澳洲经济有很大的贡献,去年他们总共购买了价值240亿澳元的住宅开发用地。每块地的平均面积为2公顷,可建房屋为502套。


“现在必须制定长期策略,希望中国政府收紧资金外流的容易程度;同时,本地贷款者需要限制资金从而控制其流动性,同时使其满足APRA的要求。”Knight Frank澳洲居住研究中心负责人Michelle Ciesielski说,但是有有一点很清楚,中国开发商决心在数代移民华人居住的澳洲获得成功。


研究小组成员Basis Point 认为,除开特朗普,中国转移资本和澳洲贷款政策双双收紧是中国投资者接下来最大的威胁。


中国开发商 CWG表示,对海外投资者持续上涨的印花税,低效率的规划系统都不利于商业发展。


“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对住房可支付性产生影响,这应该通过政府和房地产行业共同来解决。”CWG悉尼首席执行官 Ying Rao说。



CWG(中锐地产)悉尼首席执行官认为,未来房价可负担性需要政府和行业共同解决


“但是我们相信低利率和较低的失业率将继续刺激新州主要区域和正在成长区域的投资者和业主的需求,尽管今年澳联储将很可能上调利率。”


CWG一直坚持在澳洲进行多元化地产投资,如教育地产,住房以及土地开放项目。世茂集团&B1也是如此,他们正在了解学校和酒店项目。Knight Frank的Matt Meynell 补充说,许多中国开发商已经将投资转向了长期租赁房产。


开发商Aqualand将和2016年一样,进行平稳的投资项目。“我们将继续关注强劲的悉尼市场,特别是高端住宅。我们不希望2017年有任何真正的变化。”公司销售市场部负责人AlexAdams表示。



中国开发商 Aqualand 将和2016年一样,进行平稳的投资项目


“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媒体还在不断提到房市需求疲软的问题,我们相信市场将依然保持健康状态,因为接下来开发商对项目的选择会更谨慎。”



中国开发商Golden Age(盛世集团)接下来将更谨慎地选择项目开发地点


墨尔本的中国开发商Golden Age的策略也是如此。“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更加谨慎和聪明地选择项目开发地点,否则这会很是一条很难走的路。”公司总经理Jeff Xu说。

除此以外,今年上半年中国对英的投资,总共有43笔交易,其中22笔和房地产有关,金融时报报道,今年上半年伦敦金融城成交的项目有43%是被中国投资者买走。


中国人在美国的购房支出,一年里就接近300亿美金。温哥华一个地方受中国买家推动在过去10年增长了一倍。不管是美国、加拿大,还是澳大利亚、英国,都有很多中国人的身影,推动了当地房价上涨,因此有些国家开始限制中国人购房。


4为什么要去海外配置资产?

为什么富人要向海外转移资产或者进行海外资产配置呢?


一部分是公司海外业务拓展的需要,但主要还是因为人民币贬值,寻求资产保值和增值,以及对安全性和隐密性的需求,有些个人还有养老和医疗为诉求的移民和子女教育要求。



从2014年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是下跌,到去年末,贬到6.9,三年时间里,累计贬值幅度达14%。


在多方面的干预和监管下,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才有所企稳回升。目前已经回到了6.72附近。


富人出逃好理解,在人民币仍有预期的贬值背景之下,大家还是希望做一些海外资产配置。


为什么央企也要去做海外资产配置呢?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也在担忧人民币还是要贬值?国家需要做一些对冲规避风险?


我身边也不乏有钱的人卖了中国的房产,已经移民去海外,静观其变。


为什么卖?


其实还是对于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的一种担忧,房价涨太猛了,远远超过了国人的购买力。所以资产上了三五千万的人,一般会开始配置海外资产,防范风险。


但大家因担忧当局继续放水,钱继续贬值,而且本来也缺乏好的投资渠道,一般的中产有点钱的不知道干嘛去,所以纷纷加杠杆买房寻求保值增值。


5现在如何配置资产?

对于有钱人来说,比如净资产上了千万的,注意,是净资产,不是总资产,就是不包括贷款欠债的,你总资产3000万,欠银行2100万,那你净资产其实只有900万,连千万富翁都算不上。如果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可预知的风险还是蛮大的。所以最好还是分散投资,将风险降到最小。


那如何配置资产呢?选择去哪国投资?小编认为,你自己不懂,就可以跟着大佬们走,比如跟着李嘉诚投资欧美,投资英国。把国内的资产配置降低到三分之一,境外的提高到三分之二。


国外的房产不像中国,半年可以翻倍,一年可以翻三倍,短期积累的泡沫太大了,指望他们短期暴涨的几率不大,个人去国外买房主要还是做一个资产的配置吧,规避未来中国可能引发的资产泡沫破灭风险,跑赢通胀和贬值,其实这也更安全,因为泡沫小,风险小,安全边际高。


老臣子称李泽钜“明年的主席”,暗示李嘉诚退休还是开玩笑?



李泽钜


8月3日,李嘉诚麾下长和(00001.HK)和长实地产(01113.HK)发布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在当日晚间举行的长实分析员会议上,长和系“老臣子”、现任长实地产副董事总经理的叶德铨竟笑称李嘉诚长子、现长实副主席李泽钜可能是“明年的主席”,有暗示李嘉诚将在明年退休之嫌。


不过,李泽钜本人却立即否认了这一说法。而长和系随后也据此事澄清说,叶德铨的说法只是用此前外媒报道开玩笑。


在长实的分析员会议上,李泽钜在被追问回购和派息问题时曾回答,“不要尝试从我口中得到派息的预测,你是不会得到回答的,这是主席(即李嘉诚)的决定。”


然而,叶德铨却突然插话,称李泽钜可能是明年的主席(Maybe chairman next year)。


不过,李泽钜却没有被叶德铨带入“陷阱”中,他笑了两声后便否认了这一说法,明确说“我不是,我也不会回答这个问题。(I’m not,I’m not answering that question either.)”



李嘉诚退休的话题随着今年6月20日《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报道再度发酵。当时,华尔街日报曾援引消息认识称,李嘉诚将在明年(2018年)退休,不在担任长江和记实业主席的职务。


该报道称,步入89岁高龄的李嘉诚并没有透露具体的退休日期,但他可能会在90岁生日之际作出这个决定。


但这一消息并没有得到长和系肯定的答复,长和发言人曾回复澎湃新闻称,“李嘉诚身体非常好,现时没有确切退休时间表,若有决定,将会正式公布。”


6月21日,李嘉诚本人也在家门口亲自向媒体回复了退休事宜,说法与此前长和系官方回复大体一致。李嘉诚再次强调自己身体很好,并称如果确定退休,一定会宣布。


时隔一个多月后,有关李嘉诚将于明年退休的说法居然又被“老臣子”叶德铨重新翻了出来,对此,长和系的解释是叶德铨只是根据此前外媒报道内容在开李泽钜玩笑。


但或许,不管叶德铨是露口风还是开玩笑,他的说法已经给长和系“搅了局”。



资料来源:综合

采编:Lucia



【城市房产】澳洲“房产空置税”来了! 购房投资需谨慎选择房产项目!不过,墨尔本空置率降到7年最低点了!

【校园性侵】澳洲大学生嘴贴黑胶发起静默示威,抗议校园性侵!报告:1/3发生在操场或教学楼!

【奇葩澳洲】周五不能穿粉色短裤?囤土豆也违法?八一八这些传说中的澳洲奇葩法律到底是真是假

【城市发展】澳洲人对中国好感激增!在澳洲的大街上随便拉住个老外都能蹦几句中文,筷子用的更是杠杠的!

【澳洲生活】踹一脚房子就会碎?!澳洲无良商家竟用泡沫塑料建房!千栋房屋犹如“定时炸弹”!

【城市发展】澳大利亚要向外劳征税?签证改革赶跑海外求职者?专家:澳大利亚移民改革吓跑技术人才

【城市生活】中国暂停从六家澳大利亚肉制品工厂进口牛肉!下个月中国可以进口美国牛肉了,这将挑战澳洲牛肉的地位

【城市健康】澳洲食品安全神话破灭?!亨氏公司儿童食品涉嫌误导消费者在澳遭起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