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易猝死,最全心电图特点都在这!
在以往的《读心术》专栏中,我们常常分析某个病例与心电图之间的联系。而在本期专栏中,我们将会全面了解到肥厚型心肌病这类疾病的心电图特点。
“卷首语”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定义。
这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为编码心肌肌节蛋白基因组中的多个基因变异,常表现为左室肥厚且不伴有左室扩大为特征,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室肥厚(主动脉瓣缩窄、高血压、运动员心脏),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患病率约1:500,40%-60%的患者可检测出基因异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发现了与11种基因突变相关,50%以上为β-肌球蛋白重链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肥厚型心肌病的遗传与临床研究已历经了50年。
早期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成角;心肌肥厚时出现壁内动脉管腔缩窄、管壁变厚;晚期结缔组织与异常的细胞间基质增多,心肌及间质纤维化。这是肥厚型心肌病常见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图1: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超声心动图或心脏核磁(CMR)可较好的检测左室壁厚度,用来评价心肌力学、室壁运动、腔室大小和功能,还可以识别心肌组织水肿、纤维化或浸润的程度。
图2: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性心肌病
既然,心超及心脏核磁的表现都如此优秀,那么心电图检查是否真的过时了呢?
NO~NO~NO~
心电图检查非常廉价,且应用广泛、操作简便,在心肌病领域中,可早于组织学及解剖学改变之前及时记录到心电异常,并体现了功能及遗传基质的相关细节,对心律失常相关的猝死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提供了帮助。
01
左房扩大
右心相对于左心位于前方,右心房(RA)位于右侧,左心房(LA)是位于心脏最后方(背侧)的心房,右房除极早于左房除极。当发生肥厚型心肌病时,因心肌肥厚致舒张功能障碍,心室充盈压升高、流出道梗阻及二尖瓣返流的产生,导致左房扩张。
心电图表现:P波可出现双峰,时限延长,振幅增高。
图3:HCM与P波异常
02
房室传导异常
肥厚型心肌病可以发生房室传导异常和希浦系统疾病,在一项较早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55名HCM患者进行电生理学研究,44名患者 (30%)存在HV间期延长(> 55 ms) 。
另一项纳入178例HCM患者的研究发现,31例存在着I度AVB和6例存在着II度AVB ;肥厚型心肌病较少发生严重的房室传导障碍,很少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有学者对451例HCM患者随访了5.2年,仅4.4%的患者需植入永久起搏器。
而孤立性表现为房室传导异常的HCM患者大多为个案报道;虽然肥厚的室间隔发生纤维化,似乎可以解释房室传导异常和希浦系统的病变,但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对存在这些心电图异常的患者进行CMR检查,并未发现与之相关的心肌延迟强化。
03
心室预激
预激综合征可发生在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中,大多表现为心悸、晕厥等症状;当出现左室肥厚伴心室预激时,通常提示预后不良,应想到可能是LAMP2或PRKAG2突变或Anderson-Fabry病等糖原储存疾病,这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心室预激的机制尚不清楚,动物研究显示,其可能与房室纤维环的破坏及纤维化有关。
图4:HCM与心室预激
04
QRS波
QRS波振幅增高 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见的心电图异常。
当心室肥厚时,心脏肌丝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致QRS波振幅增大;
当心脏扩大时,心肌表面积增加,而单纯的室壁增厚并不足以引起QRS波的振幅增高。因此,室壁增厚与心肌表面积的增加存在着“几何”关系,可使其与胸导联的固定角度增加,使QRS振幅增加。
肥厚型心肌病常表现为室间隔及左室壁的增厚,面向左心室的肢体导联(I、AVL)和胸导联(V4-V6)常出现QRS波振幅增高。
图5:23岁HCM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尸检病理特征
QRS波振幅减低 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晚期的表现,因结缔组织与异常的细胞间基质的增多及纤维化,虽然HCM患者的心超仍示心肌肥厚,但由于其心肌电活动的丧失,常致使QRS波振幅减低。另外,当心肌肥厚合并低电压时需排除心肌淀粉样变。
图6:HCM与低电压
碎裂QRS波 由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形成不均匀的纤维化和瘢痕组织,常出现碎裂QRS波,可能是室性心律失常形成的基质,可用于预测猝死及是否需行ICD的植入,其作为预测评估指标的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图7:HCM与碎裂QRS波
05
Q波
肥厚型心肌病出现异常Q波可能与跨心室壁的心肌纤维化相关,与心肌梗死相似。有研究人员对HCM患者行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发现2种可能的Q波形成机制:一种是由于跨壁纤维化引起的局部电力损失;另一种是由于基底室间隔或基底左室游离壁不成比例的肥厚导致QRS波的初始向量异常。而CMR也证实Q波的存在与延迟强化的轻重和部位并不绝对相关。
图8:HCM与Q波
06
类RBBB图形
肥厚型心肌病发生室间隔肥厚时,可使心室除极由左向右的初始向量变大,使V1导联的R波变大,同时伴有ST段抬高及复极时T波异常,V5、V6导联的Q波加深;当心室肥厚时,心肌的除极时间延长,QRS波的时限延长,也可发生非特异性的室内阻滞。
图9 : HCM与类RBBB图形
07
T波倒置
肥厚型心肌病时,QSR波向量向左前增大,心室复极时间延长,复极不均匀增加,继发T波倒置。
图10: HCM与T波倒置
肥厚型心肌病时可出现动脉管腔缩窄、管壁变厚。除复极异常外,也可引起缺血性ST段压低。那么,HCM继发的ST-T异常与心肌缺血之间该如何鉴别呢?
图11:HCM与心肌缺血
08
QTc间期延长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约1/8存在着QTc间期延长,常大于480 ms,明显高于健康人群;QTc延长可能与心肌肥厚、纤维化和流出道梗阻相关。
因心肌细胞存在着电生理重构,可出现明显增强的晚钠电流和延迟复极化,也是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QTc在基线心电图上的延长曾被报道为HCM患者植入ICD的重要临床预测指标。
让我们纵向回顾一下,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的自然演变过程~
心电图在病程中可发生显著变化,反映长期的形态功能演变;
在表型发展阶段,通常在青春期,QRS波电压的增加和ST段和T波异常的发展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最常见的变化表现为左房增大和不同程度QRS波时限延长,反映了室间隔纤维化和传导组织受累;
很少在疾病晚期出现QRS波电压下降,广泛纤维化的表现;
在一部分患者中,可能出现ST段抬高伴T波倒置,为心室梗阻的情况下, 出现了心尖部室壁瘤。
因此,心电图作为HCM的筛查工具可能比超声心动图更为敏感!
图12:HCM的临床结局
肥厚型心肌病发生的心律失常,通常以房颤为代表的房性心律失常,和以室速为代表的室性心律失常(继发于肥厚心肌内的瘢痕或者心尖部室壁瘤),少部分患者出现房室阻滞,而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室颤。
有SCD风险的HCM患者可能需要ICD进行一级预防,然而在年轻人中,ICD保护的益处必须与ICD相关的并发症进行权衡。
那么具体HCM该如何治疗呢?
01
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
图13: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
室间隔切除术自主动脉窦进入,在二尖瓣水平的间隔部向心尖部切除肥厚的心肌,而此处心肌下走行着左束支(LBB),因此手术易导致LBB损伤,发生LBBB。
02
肥厚心肌化学消融术
图14: 肥厚心肌化学消融术
经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分支注入无水酒精,闭塞冠状动脉间隔支,使肥厚的心肌坏死、变薄,而间隔支常供血右束支,因此术后易发生RBBB。
HCM是编码心肌肌节蛋白基因变异,导致左室肥厚的遗传性疾病;
90%以上的HCM患者存在心电异常,心电图可以早期发现心肌异常,动态评估疾病进展;
HCM的心电图表现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左室肥厚、糖原储积病、心肌淀粉样等疾病相鉴别;
心电图仍是HCM诊断和管理的基石;
心电图与最先进的心脏成像技术结合,对HCM的诊断和管理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99%的读者都看了↓↓↓
☑心脏支架是被美国淘汰的技术?装了支架就是废人?专家组团开锤!
☑被误诊的“教科书级”病例,最终患者死亡……☑年轻人多次丧失意识,心内科医生靠一张心电图找出真相……| 深度解析
☑ 这样测量血压最准确!想找文章?点击下方输入关键字就可以啦↓↓↓↓
专家介绍
刘兴鹏
刘兴鹏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律失常科主任。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创始人。
刘兴鹏大夫心电图时间3.0:始终以讲述“心电图波形背后的故事”为宗旨,深入浅出地讲授判读心电图的思维方式和读图技巧。是国内一档通过互联网服务于广大基层医生、年轻医生和心电图爱好者的临床心电图学系统培训栏目。
想获取更多心脏病诊疗知识?
欢迎加入“读心术”讨论群
留下您的微信号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小编,
拉你入群~
注:验证信息麻烦填写姓名 医院,方便入群审核
入群后进行实名制,备注医院-姓名,
不然会被小编清理出去哦~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讲课专家:刘兴鹏北京朝阳医院、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创始人
本文作者:紫菀
责任编辑:董小雯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看过,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