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书 |《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

《每周一书》第九期

读书,让我们看见最好的自己

荐书,让我们的灵魂不再独行


作为风能人,我们行万里路,更要读万卷书

为营造一个适合风能人的阅读密林

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分享,一起走进

期待到年终

本栏目能构建出风能人自己的阅读书单




- 每周荐书 NO.9-

 RECOMMENDED BOOK

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 编 

出版年: 2009-9


内容摘要:利用IPAC模型对我国未来中长期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进行分析。设计了3个排放情景,介绍了情景的主要参数和结果,以及实现减排所需的技术,同时探讨中国实现低碳情景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国家,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快速明显增加。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路径,必须从现在就采取适合于低碳发展的政策,着重发展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重大清洁能源开发、转换和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技术,提高公众意识,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行为,逐步实施能源税和碳税。


/

推荐理由

前言

执行总结(部分)

/



- 推荐理由 -

《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以2005年为基准年,2050年为目标年,应用展望与回望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模型方法相结合以及情景分析等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探讨了气候变化的事实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及其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诠释了影响中国未来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各种驱动和限制因素,模拟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中国2005-205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和CO2排放的影响;提出了在不同时段,选择、推广应用不同技术和实施不同政策措施,对实现低碳经济情景的主要途径及路线图。《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可供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考。



- 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08 年中国GDP已经达到30万亿元,按当前国际汇率折算,已经超过4.4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三强之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逐步改善,百户居民家用小汽车拥有量和冰箱、彩电、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比重稳步提高:随着经济实力的日趋壮大,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2008 年人均GDP水平只有2.2万元,按国际汇率折算,还不足3400美元,并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的差异还非常明显,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在过去30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背后,中国仍未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增长模式,并因之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1978 年中国仅消耗了5.7亿tce的能源,而到了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8.5亿tce。特别是“十五”期间(2001-2005年),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短短5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增量超过了改革开放20年(1981-2000年)的总和。这种增长态势也使得中国能源消耗带来的CO2排放量①迅速增长,据有关部门测算②,1978年中国碳排放量为13.8亿t CO2, 2007年达到60.1亿t CO2;1978 ~ 2007年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CO2年均增速达到5.2%。


事实上,能源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某种程度上也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志。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当其人均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其人均能源消费量均高于4tce,人均CO2排放量也都在9t以上③;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区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已超过4tce,人均CO2排放量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也反映出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以及碳排放之间存在刚性的联系。尽管近几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CO2排放量增长非常迅速,但人均能源消费总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9%、美国的17%、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8%④,CO2排放量仅为美国人均排放水平的22.5%、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39.1%,比世界人均排放量还略低。


①以下不做特别说明,均为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的CO2。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的评估报告,2000年全球因人类活动而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能源利用所排放的CO2量约占65%。按照国际能源署(IEA) 提供的数据,2006年欧盟15国能源排放的CO2量约占其排放总量的80%。


②按照能源研究所2000年的排放清单进行简单估算,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732t C/tce、0. 565t C/tce、0. 445t C/tce。


③2005年法国的人均CO2排放量仅为6.2t,主要在于法国核电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3以上。


④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根据各方研究,实现既定的长期经济发展目标,能源消费成倍增长将难以扭转。若按照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当2050年中国发展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即便达到目前能源效率最高的日本水平,届时能源需求也可能接近60亿tce,显然这将会给全球能源供应带来严峻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大量消费能源,尤其是化石燃料消费,已经对全球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国际能源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英国的《斯特恩报告>、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电视宣传片《不得不说的事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发表的评估报告,以及马德里俱乐部宣言,都肯定了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IPCC的报告认为,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动,世界平均温度在未来100年最高可能增加5.8℃,并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威胁。


随着政界和科学界对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深入,要求国际社会采取对策、努力限制或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由于气候变化与能源之间的关系密切,气候变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各国制定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主要国家纷纷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指导本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方向,重点是限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使用。且不论欧洲、美国、日本等友达当多个地出 标能否真正落实,但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发展新的制约因素,并成为自两次石油危机后推动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主要驱动因素,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预见,随着国际社会对减排温室气体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能源技术向低碳、无碳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将日益增强。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气候变化问题正从环境问题演变成一个涉及全球环境、 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的复杂议题,并对未来世界的政治、外交、投资、金融、贸易、能源市场配置、能源技术开发、能源结构转型等产生影响。


从更为现实的角度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外交博弈的热点问题,国际气候谈判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之后,就-直存在着两个阵营、三方制衡的局势。当前有关加强公约实施以及温室气体减排、限排义务的谈判早已超出单纯的环境事务范畴,而被视为在广泛的安全和地缘政治问题上改变主要国家的国家利益平衡、关系到未来各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道路选择。为了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提出的“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干扰的水平上”的目标,同时增加谈判筹码,有关国际机构和组织纷纷采用排放情景的研究方法,对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由国际组织和国外研究机构所作的排放情景中,都把中国的排放情景作为重要内容,或专门做中国排放情景。排放情景的结果常常被运用到激烈的国际谈判中,不仅被作为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以及制定全球减排措施及减缓和适应战略的重要依据,将来有可能成为进行排放权分配和前制定限排指标的依据之一,而这些均关系到一 个国家的主权和根本利益。


对中国而言,由于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阶段,居民消费结构也处于升级换代之中,这一阶段恰恰是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而且还很可能是化石燃料消费进入高增长阶段,确实有必要研究探讨中国在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过程中,能否吸取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先发展、后治理"的经验教训,探寻出一条既能减缓 温室气体排放,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双赢道路。事实上,在全球经济-体化的格局下,中国也存在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经验和教训,采取更先进的技术路线和管理模式,实现技术上的“蛙跳”式发展,以比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国际社会话语权的不断加强,中国也应当正视和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开展中国自己的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研究,不仅可以修正国际社会给中国所设定情景的可能不合理性,维护国家利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掌握主动,抓住机遇。


正是在此背景下,课题组试图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框架下,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中国实现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下的能源需求及CO2排放趋势作出判断和展望,研究、探索中国如何在资源与环境可承受的条件和约束下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中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之路,描绘出中国低碳发展的路线图,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国际社会如何为中国的低碳之路提供支持和保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 执行总结(部分)-


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中国有可能实现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寻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能源发展道路。


主要研究结论和发现包括▼


国要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5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成倍增长,其中工业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速2035年后将逐渐减缓,建筑物和交通部门将逐渐成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电力需求总量、人均用电量以及人均CO,排放量也将明显上升。


如果不采取特别强化的节能减排政策,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67亿tce,其中石油需求量将高达12.5亿t,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到122亿t CO2。考虑到巨大的人口基数,虽然届时中国以比日本目前低20%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实现了中国“经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但这么高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无疑将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能源市场、投资、环境保护乃至能源安全带来诸多严峻的挑战。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届时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和CO2排放将发生重大变化。在低碳情景中,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56亿tce,CO2排放总量为87亿t。如果国内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规模和速度,且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同时国际社会积极协助中国减排,中国2050年CO2排放可大规模下降,从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选择合理的消费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发展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是中国实现低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要走上-条 低碳能源发展道路,将取决于以下四方面的努力:一是引导合理需求,抑制能源服务水平的急速扩张,推动形成节约型的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二是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选择节能型的生产和消费结构,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经济结构;三是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推进终端用能部门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四是建设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工业,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前三个方面主要针对量大面广的终端用能部门,对应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最后一个方面主要针对能源工业的重大技术变革。


要实现中国的低碳能源发展道路, 各类节能减排途径需齐头并进,关键部门要重点突破,推进技术进步、发展低碳技术是节能减排的根本保障。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类途径所起的作用、贡献和难度各不相同,其中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对减少能源需求的贡献度最大,预测期内的贡献度一直保持在1/3以上;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建立高效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是减少碳排年其减碳贡献率接近30%。放的两大贡献者,2035年以后,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对减少碳排放的效果日趋显著,到2050年其减碳贡献率接近30%。


如果大力发展低碳、无碳能源,显著提高能效水平,化石燃料需求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达到峰值,之后碳排放进入缓慢增长期。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碳排放变化将经历三个历史性的阶段,分别是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快速增长期阶段(目前至2020年)、能源多元发展粗具规模阶段(2021-2035年)以及CO减排关键阶段(2036 -2050年)。其中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最为关键,这两个阶段将决定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能否得到优化、高度依赖煤炭的格局能否彻底改变,也决定了中国未来化石燃料需求能否达到峰值、实现经济发展与CO2排放的“脱钩”,并在第三阶段可能开始进人CO2排放的峰值区域。


能源供应走多元化道路是推动能源低碳发展的根本要求,对减缓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而言,大力发展燃料替代将是影响未来石油需求特别是交通用油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推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结构、走多元化能源供应之路将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战略措施。促进能源供应多元化可分两个阶段推行:第一阶段, 着眼于2020年以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主要是优化常规化石能源的供应结构,进一 步降低煤炭消费的比重,尤其是在终端用能部门的消费比重,合理利用国内、国际市场,扩大油气供应,不断提高其消费比重,同时也应对其应用领域加以合理规划,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第二阶段着眼于2020年以后,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氢能及其他新型替代燃料,促进能源供应体系的升级和转型。


中国存在走低碳能源发展道路的可能性,但取决于未来新一代能源技术研发状况及融资保证问题。情景分析的结果表明,如果未来中国在引导合理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供应体系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建立在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基础上。但要实现未来能源的低碳发展之路,中国必须在引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大力推进新型能源技术开发以及建立完备的公共交通设施与基础设施等等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特别是生活方式的引导方面,国际社会没有十分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毕竟市场经济本身鼓励多元化价值体系,中国能否走出一条开创性的发展道路需要时间的沉淀,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能否创造一条低碳发展道路尚面临诸多挑战和难度,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加大油气消费比重,增加核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可以降低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强度;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最终要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来实现,而无论是在利用国际优质能源还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时,包括开发国内水能资源时,中国要么面临着“中国能源威胁论”、“油价飙升的制造者”的指责,要么面临着“环境威胁论”的误解,甚至被妖魔化。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无疑需要国际社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解决好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是对全世界最大的贡献,而且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会为全球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这本身就是双赢和多赢的选择。


★要实现全球变暖控制目标,发达国家必须承诺深度减排,并做出重大努力,发展中国家才有可能获得腾挪的时间和空间、积聚实力,为其2020年以后的全球减排做出积极贡献;中国的低碳能源发展道路也将在2020年以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贡献,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如果要实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半的宏伟设想(450ppm), 能源系统必须尽早低碳化,并在技术上大量运用生物能源、碳储存、地质储存等零或负排放技术,到2050年发达国家必须要减排90%甚至更多,且各国基本没有增加排放的余地。研究还表明,若全球能源活动的CO2排放遵循中国低碳情景的路径,就2000-2050年整个考察期而言,全球能源活动产生的CO2排放基本能实现500ppm的浓度目标。其中:中国致力于低碳发展对全球减排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中国人均累积碳排放(1850-2050年),无论是节能情景还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其指标远远低于所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强化低碳情景下只有美国指标的23%,日本的37% ;体现在中国2035年基本达到工业化阶段后,低碳情景的国家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就开始出现拐点,并随后保持较快的持续下降趋势。当然,若届时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即使是强化低碳情景而对全球减排做出重大贡献,但由于2050年人均碳排放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可能面临着进一步减排压力。






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每周一书》栏目欢迎专家和读者赐稿,涉及能源转型、新能源、风能技术相关、新能源环境和社会效益、企业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等各方面的图书、重磅报告,都适合在本栏目推荐、解读。


欢迎在后台留言推荐图书

或发送您的推荐书单

书评或书摘文章至:heshan@cwea.org.cn

我们期待您的推荐!



 风能人の书柜 


荐书01期 |《重塑能源》

荐书02期 |《风电人健康管理手册》

荐书03期 |《能源转型加速度》

荐书04期 |《能源和交通的清洁革命》

荐书05期 | 《筚路蓝缕》

荐书06期 | 《能源转型:数据、历史与未来》

荐书07期| 《中国风能可持续发展之路》

荐书08期 | 《为欧洲提供动力:风能与电网》



 关注我们,每日获取最新最全风能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