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庞大的在运机组逐步催生出一个日益可观的后市场。有研究表明,目前仅运维服务市场的规模就接近300亿元。为此,《风能》杂志通过深入采访重点企业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以“封面故事”的形式,从运维、技改、退役等环节记录了我国风电后市场的发展现状,系统梳理归纳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应对建议,希冀为进一步优化市场秩序与环境带来启迪。
《逐鹿风电后市场》封面专题策划分三部分,本文为第3部分。文后附全文下载链接,欢迎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后台回复hsc16获取PDF全文。按照20 年设计寿命推算,我国最早投运的一批风电机组已经陆续步入“暮年”,少数项目更是需要进行退役处理。未来几年,大批量风电机组的退役期就将到来。然而,本刊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问题尚未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安排、技术储备基本处于缺位状态。这些都表明,要为应对机组“退役潮”做好准备,时间非常紧迫,业界应当立即着手推进相关工作。在采访过程中,当被问及我国风电机组退役问题有可能将在何时迎来爆发时,多数受访人认为2025 年是关键节点。背后的逻辑在于,2005 年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分水岭。这一年,可再生能源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于次年1 月1 日正式施行。受此重大利好因素的刺激,我国风电产业进入快速的规模化发展阶段。梳理这段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截至目前,我国风电行业经历过三轮高速发展时期。第一阶段始自2005 年,到2010 年结束,此后进入两年的调整期。从2013 年年中开始,产业摆脱下滑趋势,在行业环境得到有效净化的形势下,实现新一轮有质量的增长,新增装机容量在2015 年创新高。随后受前期抢装透支需求的影响,2016年、2017 连续两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出现下滑,但2017年的降幅趋缓。在新的电价下调截止时间临近导致“抢装”、“三北”地区弃风限电改善促使投资回流、分散式风电崛起、海上风电加速发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2018 年的新增装机容量止跌回升,2019年再创新高。这意味着,2025 年后我国风电机组同样会迎来几次“退役潮”。我国风电机组的第一次退役高峰将出现2025―2030年间(图:David Will@pixabay)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告诉本刊记者,如果以20 年的运行寿命计算,我国风电机组的第一次退役高峰将出现2025―2030年间,预计涉及4400 万千瓦的老旧机组;第二次高峰将在2031―2035 年间,预计涉及1亿千瓦的老旧机组;第三次高峰会在2036―2040 年间,预计涉及1.18 亿千瓦的老旧机组。“当然,市场发展往往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比如划定生态红线、淘汰落后产能等。此外,或许对于老旧风电场来说,运营10 年或15年就会寿终正寝,需要处置。所以,机组退役问题也可能提前爆发。”他补充说。这些总数不少于10 万台的机组接近设计寿命时,需要确定是通过技改来延长寿命,还是进行更新换代。而与之相伴相生的一个难题是废弃零部件的处置,尤其是叶片的回收再利用。对复合材料叶片有着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文韬撰文指出,制作风电机组叶片的主要材料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俗称“玻璃钢”),其基体材料为环氧树脂,固化后无法再进行二次利用,玻璃纤维则固化在纤维体中,回收难度极大,面临着环保和高成本的问题。据他初步估计,这部分材料的用量达到百万吨之巨。“按照2019 年的累计装机规模以及15 公斤/千瓦的复合材料用量来计算,我国所有已安装风电机组的叶片复合材料用量高达350 万~ 400 万吨。” 然而,综合已有的公开报道以及本刊记者的近期调研来看,对于机组退役这个即将到来的棘手问题,从政府主管部门到风电企业,给予的关注度仍然很低,多数表示“开始关注”,但所做的工作仅限于开展前期市场调研、进行技术研发探索,相关投入严重不足。杨建认为,这主要是由机组退役并非当前风电发展的主要矛盾所致。“2005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50.7 万千瓦,至今运行了15 年,还不到退役时间。此外,2005 年的累计装机容量为125 万千瓦,仅占2019 年累计装机容量的0.52%,规模很小,且单机功率大多数不超过1MW。” 与此同时,近两年,伴随风电平价上网政策的落地,各大开发企业都将注意力集中于获取新建项目资源,尽可能地扩大自有新能源资产规模,因此,短期内不太可能在已建项目上耗费过多人力和物力。关注度不足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相关政策和技术的缺失。对于退役风电机组而言,无论是开展技改延寿,还是进行更新换代,目前均缺少审批和电价等方面政策的支撑。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 年12 月8 日,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加强发电企业许可监督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资质〔2016〕351号)中就明确要求,发电机组运行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应当向所在地派出能源监管机构申请退役,不得继续并网发电。到期未申请退役的,由派出能源监管机构进行公示并依法注销许可。发电机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政策,未纳入政府有关部门关停或停用计划的,如需申请延续运行,应当于机组设计寿命到期前3 个月向所在地派出能源监管机构申请延续运行,并应按照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开展延寿改造、安全评估,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除这份文件以外,记者通过检索并没有找到其他与风电机组退役相关的政策文件。据了解,由于没有配套的落地细则,再加上缺少先例可循,《通知》中有关机组延寿运行的规定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对于采取“以大代小”的更新换代处理方式,目前更是没有任何具体的政策规定。若是参照新建项目审批流程执行,会牵涉多个流程和政府部门,手续繁杂。有开发企业负责人曾坦言,“这实际上就是重新走一遍新项目开发的流程,完全没有必要,还不如直接开发一个新的风电场来得简单。” 电价则是另一个困扰退役机组处理的政策因素。此前的20 年间,国家主管部门对风电定价机制进行过多次调整。那些老旧机组经改造后多发的电量,或者经翻新后再次投入运行会执行何种电价,现有政策文件并未做出明确规定。面对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企业将难以充分把控翻新所带来的经济性风险。据文韬介绍,叶片是风电机组退役面临的最大难题,在露天堆放、填埋或焚烧等传统处理方式的基础上,为了更加环保地解决叶片回收的问题,目前存在三种较为主流的叶片处置尝试:将叶片拆解,用于市政建设等领域;将叶片打碎,回收后添加到建筑材料中,增强其材料性能;通过化学方式,将叶片所用的复合材料分解后进行回收再利用。在他看来,现有的叶片回收处理技术手段只能被视为临时性处理方案,无法满足大量报废叶片的回收需求。“这些手段缺少专业的解决方案和装备,多数研究也仅限于实验室阶段,无法达到工程化阶段。它们中值得大规模推广的寥寥无几,或因经济性不强,或是对生态环境不够友好。” 除了叶片因不可降解处理回收困难外,无论是直驱机组还是双馈机组,塔筒的再利用、发电机的回收处理、增速机的再制造以及基础用钢材的回收利用等机组退役问题,都需要专业厂家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另一个应当探索的方向是,部分运行良好的1.5~2.0MW 机型退役后是否可以通过再制造,用于千瓦级风电机组风电场的更替,最大限度地提升退役机组的利用效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风电机组的大规模退役问题,政策制定必须具有前瞻性,尽早启动相关工作,做到未雨绸缪。杨建建议,应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开展调研,收集各地区老旧风电场的运行情况、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老旧风电场翻新改造技术、各个风电开发企业的建议等信息,“在2025 年之前出台机组退役或老旧风电场处置的相关政策”。建议在2025年前出台相关政策(图:HansLinde@pixabay)他认为,政策需要灵活,以引导提质增效为核心,涵盖以下原则:第一,主推对退役机组通过“以大代小”的方式进行翻新,在电网容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增扩容量,实现平价上网,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发电性能。第二,鼓励提前技改,早技改早收益。非增容的技改部分在服役期限内仍然享有补贴电价,到服役期限后执行平价上网政策;增容部分执行平价上网政策。第三,到服役期限前一年对性能较好的机组开展寿命评估,实施小型技改,延寿以5 年为一个评价周期,电价执行平价上网政策。第四,尽可能地简化审批手续。针对加快技术储备的问题,文韬在接受采访时呼吁,开发企业应当投入一定资金作为退役机组处理费用,联合叶片制造企业、整机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一道研究解决方案。同时,在前期阶段,国家也有必要为相关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提供适当资助。此外,有业内专家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强调,应该从三个环节来构建退役风电机组回收再利用的前期商业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前面要有钱,中间要有转化能力,后面要有出口。也就是说,国家层面应该出台优惠政策,为退役风电机组的处理提供补贴或者优惠的税收政策;行业层面则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进一步优化技术,快速降低成本;此外,还需要有一些支撑单位,比如市政与交通部门、水泥协会,在诸如政府采购中向退役机组处理的制成品倾斜,为这些产品找到市场消化出口。CW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