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大举措,融深融湾!2022年,惠州要大干一场!
来源:南方+
(一)推动建立与周边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机制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深度对接
主动参与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相关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接
(二)加强与深圳、广州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重点加强惠阳区与深圳龙岗区、坪山区,大亚湾开发区
与深圳坪山区、大鹏新区,惠东县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博罗县、龙门县与广州增城区的规划对接,促进接合片区规划无缝衔接
(三)建立交通规划衔接常态化对接机制
推动深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整体谋划
推进将惠州南北市域(郊)铁路及深惠跨市轨道交通纳入《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规划》
探索惠深重大交通项目共建共享和成本分担的投资收益模式
(四)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
全线开工建设1号公路(惠霞高速),实现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至大亚湾段半幅通车
加快推进惠龙高速、惠河高速改扩建、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大亚湾至坪山段,建成广惠高速金龙互通
推动实施惠坪高速、惠肇高速(广惠第二通道)、环稔平半岛高速公路项目,完善“九横八纵三加密”高速公路网
加快推进新龙大道、新清大道,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博罗石洲大桥、罗浮山大桥等项目建设,启动惠泽大道快速化改造,完善“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网
(五)积极参与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加快广汕高铁惠州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轨道项日以及广汕高铁惠城南站和深汕高铁惠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与深圳市共同推动深汕高铁惠州段建设
加快推进深惠城际坪地至沥林北段前期工作。深化惠大铁路复线电气化(市域铁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六)加快推进千万级干线机场建设
推动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开展空港经济区规划研究
(七)大力推进惠州港扩能升级
理顺惠州港建设和管理体制,探索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从产业港向贸易港、产业港并重转型
新建惠州港东马港区欧德油储公用石化码头扩建工程惠州港惠东港区LNG码头工程、恒力石化惠州通用码头、惠州港荃湾港区荃美石化码头等码头项目
实施荃湾、东联及碧甲港区进港航道等级提升工程,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八)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完成基地战略研究和总体概念规划编制工作
推动发展多式联运,鼓励大宗货物集疏港向水路和铁路转移,推进江海联运发展
(九)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加快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牌惠州三期乙烯等项目建设,推动恒力(PTA)主体项目、中海油惠州石化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升级项目建成投产
加快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集聚发展,推动宇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一期、百利宏硫综合利用等项目动工建设
(十)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
深入推进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深化深惠产业链协作,推动仲恺高新区半导体显示产业链百亿投资项目、伯恩智慧互联科技园、信利康乐创汇5G智慧园、创维数字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建
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建设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十一)加快建设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
加快推进中广核海上风电场、太平岭核电一期、惠州LNG接收站、丰达电厂二等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尽快核准和全面动工
谋划建设稔平半岛清洁能源新技术综合应用试验区,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工作
积极打造大湾区首个、全国领先的地市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十二)培育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制定出台《惠州市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各级实施方案十项措施》
推进国家林药科技示范园、九龙峰南药种植示范基地、岭南药用植物园建设,打造道地药材和岭南特色中药材原料产业基地
充分开发利用环罗浮山、南昆山等健康产业资源,加强与广深港澳等地交流合作,探索建设惠港(澳/穗/深)等健康产业等特色合作平台
(十三)推动“3+7”工业园区提质增效
坚持工业企业集中入园发展,加快建设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区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园区承载力
编制发布“3+7”工业园区产业地图,推动精准招商和精准供地
强化产业链招商,全市推动工业项目建设1200宗以上
(十四)着力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动简单汇平台在惠州服务超2000家企业,提升解决链条企业融资规模
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新增5家上市企业
(十五)建设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助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建设
积极推动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上升为国家实验室
高水平规划建设河桥科教城
(十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快推进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深圳创新资源首要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加快建设惠深创新中心(深圳异地孵化器),积极推动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中试基地建设
(十七)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争取设立大湾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惠州分中心
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十八)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强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600家、2200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5家
引导龙头企业与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校地合作研究院
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新增工程技术中心30家
(十九)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深入实施“惠”聚优才行动,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和“鹅城工匠”锻造行动
探索推动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旅游、司法、医疗、建筑会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开展境外执业资格认可
(二十)建设惠州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
规划建设集科创孵化、就业创业、政务服务、辅导培金融服务、交流联谊、生活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中心。
做强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科技孵化10),打造惠州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科技孵化1.0),打造惠州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二期(含民生工程及科技项目落地2.0)和港澳台侨科技园(产业发展3.0)。
(二十一)促进大湾区青年交往交流
谋划建设港澳台侨交流培训中心,打造港澳青少年交流学习(实践)示范基地。
配合香港实施“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积极参与举办粤港澳青少年红色寻根之旅和“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寒假实习活动
(二十二)积极打造大湾区康养旅游高地
推出更多大湾区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
继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创客(惠州)交流营活动IP。
联动深圳共同打造深圳大鹏半岛一盐田、环大亚湾等一批旅游产业集聚区。
推进深惠汕海上客运航线及邮轮旅游,共建世界级滨海旅游休闲中心。
(二十三)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和宣传
配合省联动深圳、珠海等市办好大湾区文化艺术节
举办惠州市第二届“秦生杯”粤港澳大湾区书法大赛
讲好惠州湾区故事,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报道
(二十四)便利港澳人士在惠就业生活
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发展若干措施》
制作《港澳同胞在惠创业就业生活一本通》等服务清单手册
(二十五)强化区域生态环境同保共治
与大湾区周边城市开展联合生态环境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跨界环境讳法行为。
强化跨界河流污染整治,深化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二十六)深化民生领域交流合作
依托惠港、惠澳姊妹学校,积极开展惠港、惠澳师生教育交流活动。
推动与粤港澳名校合作办学,提升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水平。
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强与广深港的高水平医院联动。
积极推动“港澳药械通”落地惠州。
加强与广深莞等周边城市开展警务协作和社会治安联合
(二十七)高水平打造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新型服务体系,打造大湾区“中央厨房”。
新认定2个以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新增10个以上“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
(二十八)加强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实现与全省20个地市高频事项跨市通办。
推广惠城区·香港政务服务单向“跨境通办”改革试点经验,探索惠港“双向通办”新模式
推动建立奥港大湾区智彗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
探索开展“一照通行”涉企审批事项改革
(二十九)支持潼湖生态智慧区高质量发展
落实《关于支持潼湖生态智慧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造惠港惠澳合作重要承载区。
加快建设港澳青年科创园,聚集一批港澳资企业及港澳籍人士到智慧区创业兴业。
成立智慧区发展建设基金,吸引港澳资本参与智慧区项目建设。
高标准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新高地。
(三十)谋划建设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积极学习借鉴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创新经验,全力推进港惠特色产业合作平台建设。
高水平编制特色合作平台建设方案,加快打造省级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三十一)加快中央中国(惠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加快惠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争取早日接入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推动平台尽快上线运营。
建成保税物流中心,抓好大宗商品保税进口工作。
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红利,加快建设贸易强市。
(三十二)推动建立健全高层协调机制
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等城市,推动建立城市间高层沟通协调机制。
强化深圳都市圈协同联动发展,推动深莞惠重大规划和重大产业政策协同。
(三十三)深化大湾区城市间交流合作
加强与广深莞等周边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各领域交流合作。
探索建立部门“一对一”合作机制,制订合作计划,不断细化落实有关合作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