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关于我的书话写作
▲陈子善 图片源于网络
三栖专栏
陈子善《捞针集:陈子善书话》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图片源于网络何谓“书话”?书话大家唐弢先生在《晦庵书话》(1980年9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序文中,有过如下的论述:图片源于网络
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图片源于网络作为有名的散文家,唐弢先生提出的书话“四要素”中,有一个是“一点抒情的气息”,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虽然喜欢写书话,多年来乐此不疲,但“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或许还能不同程度地做到,但“一点抒情的气息”,却委实难以企及,因为我的文字一向比较枯涩,“抒情的气息”实在很稀薄。不过,我也努力做了自己的探索。
左:《不日记》三集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版
中:《识小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右:《梅川千字文》 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图片源于网络在这么短小的千字左右的篇幅内写书话,当然不可能充分展开,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便是讨论一本书、一册期刊,一封书信、一段日记,也只能说说某个侧面,甚至只能说说某个有意义的细节。但我力争所说的都应是值得一说的,都应是现代文学史上还未说或很少说到的,都多少会让现代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感到耳目一新和有所启发的。尽管我自知不可能每篇都已达到我的目标,个别篇还是急就章,有时甚至产生错讹,但我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张友鸾
图片源于网络二,友人示我两幅胡适与郁达夫及其他人的合影,这是我们以前根本不知道的。于是我就写了两篇书话,分别讨论这两幅合影摄于何时何地,合影中到底有哪些人,为何而摄。第一幅合影摄于胡适 1925 年 2 月到国立武昌大学讲学时,当时郁达夫正在武昌大学任教。合影中共有十九人,其他是些什么人,暂不可考,但至少这幅合影佐证了胡适《南行杂记》中所说的在武汉见到“最可爱的”“旧友”的相关记载。第二幅合影有九人,除了胡适和郁达夫及一人暂未认出外,其他六人是周作人、林语堂、陶孟和、凌叔华、陈西滢和丁西林,照片边上还有陈西滢的一句题词。这显然是1920 年代北京文坛的一次较为重要的聚会,与现代评论社的活动有关。具体时间虽一时难以考定,但应在1924年2月至1925年1月之间。我以为这是从照片这个角度来观察现代文学史的新的尝试。
以小见大的书话写作有助于促进我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新发现和新思考,这点我已深信不疑。将来,若把我的这些书话文字再加以整理,去芜存菁,重新编排,或许会成为一部与众不同的有趣的中国现代文学小史,也未可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后,只要时间、精力和条件允许,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仍会继续,真有心得和创见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术论文也自当继续撰写,而我的现代文学书话的写作同样也会继续,何况我对书话写作还情有独钟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