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群企业家和地方官员说了一些掏心窝的话,句句直指当前要害!

夏斐君 斐君思享汇 2019-11-04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到各市县和企业去调研,调研得多了,有时候也会听到一些真话,了解一些实情。最近,我到企业调研,企业老板除了吐槽贷款难和税费高等老大难问题,最抱怨的是政策频繁变动、朝令夕改,让他们无所适从,类似的抱怨以前也有过,但没有像这次这么集中。调研中,地方官员也含蓄的表达了类似的看法。都说民意闲谈中,他们的话,或多或少反映了当前国事的某些要害。

           

赵老板比较敢说,他吐槽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政策频繁变化,搞的政策跟做实验一样,想到了就出一个,有问题了就再改,我们都成了小白鼠了。”

 

钱老板用了一个排比句,“今天政策允许的,明天突然不允许了;今天符合标准的,明天又不符合标准了;今天扶持鼓励的,明天要打压限制;今天规划定在此处,明天又调整改到别处了……”

 

孙老板比较郁闷,环保政策变来变去,让他损失不小。“去年刚花了1000多万元,按照标准对厂里的锅炉进行了环保改造。今年国家又提高了环保标准,这1000多万算打了水漂,还得另外多花几千万,停产带来的损失还不算在内。环保我们支持,但我们最怕的就是今天干的事情明天不一定算数。

 

李老板口才好,擅打比方。“一个饭店,昨天有1000个客人吃饭,今天又一个客人也没有,后天再来1000个客人吃饭。你说这饭店是买菜还是不买,是多买还是少买?政策不稳定,很多企业就成了这个尴尬的饭店。”

 

地方官员则表示比较委屈,因为不是他们要变政策,地方的变也是根据上面的精神来的,上面文件精神变了,下面必须保持一致。“以前,对不符合本地实际的文件和政策,下面还可以顶一顶、拖一拖、阳奉阴违,但是现在督查组满天飞,你不服从、不执行,就给你一顶不保持一致的帽子,地方官员哪个敢和上面叫板。”一位地方官员说道。政令是畅通了,但是负面效果逐渐显现。

 


年中正志局会议提出“六个稳”,这些稳,最终都要靠政策去落实,所以,政经深读认为,中国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稳政策,政策不稳,地动山摇,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治大国若烹小鲜。大大喜欢引用的《尚书》里也有一句“政贵有恒、治须有常”。现在是,能够活过三年的政策,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非常罕见。政策鼓励,行业沸腾;政策打压,行业霜冻。然而,政策从沸腾到霜冻,变脸的时间不超过三年。

 

调研中,周老板很有思想,也很犀利,他说:没有市场经济,只有政策经济。市场,即是政策赌场。赌场,久赌必输。在政策赌场中,没有企业家能成为常胜将军。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成为企业家们的三部曲。能有例外的人,少之又少。在政策赌场中,怎么会有企业家精神呢?

                                

由于特殊国情,中国的商人崇尚的不是企业家精神,而是政治家精神。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首先是政治家,能敏感地嗅出空气中的味道,才能生存。对于企业家来说,对政府人事变化的关心,不是兴趣使然,而是生存所必须。但是,关心政治,怎么能做一名纯粹的企业家呢?没有企业家,怎么能有真正的创新创业呢?没有创新创业,哪有高质量发展呢?

 

以策治国,是中国最大的特色与优势,也是最大的症结与问题。不可否认,相对于西方的法治和事事都要拿到议会上辩论,我们的政策治国具有灵活性、针对性与立竿见影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但是,问题就在于,政策太善变了。稍微风吹草动,政策就可能改弦易辙。我们的政府喜欢用“长效机制”这个词,但是政策善变使得长效机制最终都会变成短效机制,甚至无效机制。结果,只能把各项事业当做政策实验田,轮着上,看疗效。


 

往期精彩原创文章:

1、【深读】1990-1991:改革开放四十年里最沉闷、最平庸的时期

2、多灾多难的中国走到今天不容易,新冷战考验中国智慧

3、中美关系多事之秋之际,不由得想起邓公的对美外交智慧

4、关于当前经济真相,这位市委书记说了一些大实话

5、复盘瑞典游客事件:拙劣的推手和越来越理性的网友

6、扼腕叹息:改革开放初期一个自毁长城的发展思路,遗患至今!

7、顾城谈毛泽东:一个诗人眼中的另一个诗人

8、新一轮刺激终于来了,而这是国企的春天,民企还是勒紧裤腰带吧

9、“骗地”、盖楼、升官三部曲:王石、华大基因和地方政府的精诚合作

10、邓小平晚年谈得最多的,并不是改革开放


觉得本号不错,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