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让今年唱衰中国的各种声音不攻自破
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年年都有,今年似乎特别大,贸易战的开打、国进民退论的甚嚣尘上、环保风暴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更是坐实了这种唱衰。打开微信和网络,各种标题党和耸人听闻的文章,让很多人觉得中国经济一片灰暗,但是走进现实世界,又会发现中国经济并没有那么糟糕。
由于工作关系,政经深读经常到地方和企业去调研,调研的多了,对当前经济真相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当前经济的实际情况,可以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概括,有的地方、有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的确成了“沉舟”和“病树”。
但有衰就有兴,有减就有增,“沉舟”和“病树”的另一面是,很多地方政府政策得当、营商环境好,很多企业充满危机意识,善于抓机遇,深耕所在行业,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网络上关注的、放大的恰恰是那些发展的不好的地区和企业,并把局部事实放大,以偏概全,把这些当成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实际上,各种唱衰的声音,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有的数据是编造的,更有甚者直接谣言,以博取关注,而听者则存在“望天”似的跟风和“狼来了”的从众心理,结果出现了“滚雪球”效应,致使唱衰的声音比以往更大。
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最基本的,是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仔细梳理这些数据后,政经深读发现,那些流传甚广的各种唱衰论调,在这些数据面前,都站不住脚。
可能很多人会说,统计局的数字也不可信,的确,地方的统计局为了领导政绩考虑,数据存在水分。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最高层制定经济决策最重要的依据,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是建立在这些数据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大可能造假,也是目前最值得参考的数据。
扯远了,我们还是来看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驳倒了哪些唱衰的声音:
关于国进民退、民间投资下滑:
很多人说民营企业不投资了,纷纷关停或脱实向虚,但刚刚出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民间投资的增长幅度是比较大的。前三季度投资增长最快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长也是达到8.7%,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要知道,中国制造业主体是民营企业,制造业投资的增长也证明了民间投资在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5.4%,民间投资同比增8.7%,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跑赢全国投资,也证明了并没有什么民间投资断崖式下滑。
关于贸易战对经济的重大负面影响:
对于中美贸易战,舆论的悲观情绪尤其严重,很多人说跟美国硬抗是不自量力,是盲目自信,会被西方世界排斥,人家不带你玩了。事实是怎样的呢?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的出口是增长的,而且增长幅度并不低,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9.9%,出口增长6.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增长7.4%,进口增长3.8%。9月份当月,中国对美进出口增长13.1%,其中出口增16.6%,进口增1.6%。这表明,至少从目前看,贸易战并没有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关于外资撤离潮:
网上各种报道和标题党说,外资撤离潮正在发生,许多外资企业都跑了。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企业大多是加工制造型,当初来中国投资,看重的是我们劳动力的低成本。现在撤离只是因为成本考虑,而不是因为中国投资环境差而撤资。这些低端外资撤离的同时,更多优质的外资纷至沓来。近期宝马、福特、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特斯拉等跨国企业,或是已经增资中国,或是宣布即将对中国大份额增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0月15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约47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1%,其整体水平处在至少十年来的历史低位。但例外的是,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增长达6%,总额超过7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
关于失业潮:
很多人说环保风暴和贸易战让不少企业关停倒闭,大量工人失业,但实际情况下,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4.9%,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都分别下降了0.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的就业目标。
另外,当前的就业与以往经济下行时期的状况形成明显的反差。以90年代初期西方封锁制裁、1998年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三个时期为例,那个时候经济一出现下降,失业率就明显提高,现在则完全不一样,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因为即使存在失业,再就业也比以往容易许多,因为服务行业开始吸纳大量就业,新增市场主体和新成立企业每天数以万计,成为吸纳就业的最大功臣。这无疑要归功于总理一以贯之的“放管服”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关于三季度6.5的增速创下近10年来新低:
第三季度增长出现下行,降到6.5%,的确是10年来的新低,但全年经济增长达到6.5%、6.6%是没有问题的。三季度数据公布后,央行行长易纲在公开场合表示,全年能够实现6.5的预期目标,甚至会更高一点。按照易纲的特殊身份,这绝对是高层经过充分测算和论证的,也表面高层对经济的信心。
6.5看似很低,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增速,而前些年增速高,是建立在粗放式增长基础上的。依照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即使是6.5的增速,按照中国2017年82.71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也有5.38万亿元的增量,约相当于2017年印度尼西亚、荷兰的经济总量,半个巴西和半个加拿大的经济总量,2017年世界经济排名中,巴西排第9,加拿大第10,印度尼西亚第16,荷兰第17。这样来看,就知道6.5增速的分量了。
结语:
2018年的中国,外有异常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内有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能取得这些发展成绩,着实不易。改革开放40年来,各种中国崩溃论和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中国始终按照自己的步伐坚定的行走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了一个个重大关口。中国的发展没有按照西方国家和国内某些人的预期走向,让他们很是失意,为了掩饰他们的预测失误,他们发明了一个词——中国的“测不准”原理。
政经深读认为,之所以“测不准”,是因为中国国情的特殊和中国发展模式的韧性。尽管这种国情和模式有许多不如意之处,但一直在完善之中。为什么说中国模式一直在完善之中,因为纵观党史国史,“与时俱进”的确是中国领导层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和理论品质。
中国的发展没有先例可循,至今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试错、纠错、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随着世易时移,这种指导思想也在不断补充新内容、新内涵,从MZD思想到今天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这样一条治党治国的演变脉络。领导层的这种不因循守旧、不断的与时俱进、敢于否定之否定,恐怕就是中国发展不断劈波斩浪,渡过一次又一次重大考验和历史关口的根本秘诀。
往期精彩原创文章:
2、这群企业家和地方官员说了一些掏心窝的话,句句直指当前要害!
7、扼腕叹息:改革开放初期一个自毁长城的发展思路,遗患至今!
9、新一轮刺激终于来了,而这是国企的春天,民企还是勒紧裤腰带吧
觉得本号不错,请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