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美国险恶用心暴露,高层已摆下一盘大棋应对!
全文4500字 阅读时长约8分钟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接连出拳,一天一个重磅新闻,不可靠实体清单、公布白皮书、正式启动5G商用、留学预警、旅游预警等等,很是给力!
政经深读认为,我们接连重磅出拳,固然有强力回击的意思,但更多的是想以打促谈,将美国拉回到谈判桌前,还是希望与美帝达成一个协议,以应对内部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
有人会说,就应该这样啊,经济战不可能永远打下去,停战对双方都是利好。这种固化的思维恰恰陷入了美国人精心布置的陷阱。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一向以牙还牙的美帝,这次在我方接连出招后,却纹丝不动,似乎没有接招的意思。这是为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
01
美国更深一层的险恶用心
现在,举国都认为,美国打经济战、科技战,目的就是阻挡中国的崛起,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到的。但没有看到美国更深一层的险恶用心,就是利用中国比美国更需要对方市场、内部经济压力更大的弱势,通过一纸协议,让中国继续对美国的市场依赖、美元依赖,从而将中国拖入依附型发展的深渊。
由于国力摆在那里,我们对美国的各方面依赖,还不至于让我们重蹈拉美国家的覆辙,但这种依赖,让中国经济永远站不起来,只能仰人鼻息,处处受制于人,不能站着把钱挣了。
就业难、物价上涨、无内需、没有好的投资机会等等,表面上看是经济战背景下的短期现象,其实不然,这些都是中国长期以来严重依赖出口、严重依赖美国市场、依附型发展的必然结果。不管中美打不打经济战,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只不过现在出口受阻,让这些问题更快的暴露了而已。
看起来似乎不乐观,但是,辨证来看,中美对抗长期化,其实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位置和现状,反思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如果此番美国带来的外部危机,让我们痛下居心,斩断对美国的各种依赖,变出口导向型发展为内部需求型发展,真正把内需启动起来,下功夫破除长期以来内需无力的根源,让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我们所用,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新生,真正站起来!
过去,没打经济战之前,我们其实就是温水里的青蛙,不知自己深处险境,还觉得很舒服,对出口换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和世界工厂的地位而沾沾自喜,对于经济彻底转型、摆脱依附没有那么强的紧迫感、危机感。现在美方给中国的极限施压,犹如在温水中陡然加入热水,让温水中的我们感受到了险境!
总之一句话,中国迫切需要从对美国的贸易、技术和金融依附中摆脱出来,而美国发动的经济战恰好提供了这种重大历史机遇,中美经济战正是中国经济大转型的大好时机。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已经错过了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机遇,我国绝不应该再错过这次机会!否则,将大大推迟中国经济崛起的进程!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国经济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美国陷阱的。
02
隐忧浮现
一言以蔽之,中国经济的最根本问题就是无内需和严重的出口依赖症,而且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内需不给力,我们不得不依靠出口;出口导向就是拼成本,必然带来低工资、低福利,从而加剧了无内需;越无内需,越依赖出口,越依赖出口,越难以自拔!
这里还需要说清楚的是,内需不给力,固然是因为我们底子薄、人口多、发展阶段所致,但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是内需不足的一大根源。
今天的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首先是巨大的市场依赖。由于较高的制度成本,导致国内需求乏力,这么多年的刺激内需,效果其实很有限。内需不振,注定我们的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美国因较强的消费能力,成为消化中国出口的最大市场,尽管它是负债买我们的产品。
同时,出口也是我们稳增长稳就业的最大保障,看看珠三角、长三角多少厂家是做出口的、看看有多少农民工在这些厂里谋生,就知道了。一句话概括,由于无内需,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出口严重依赖美国市场。
其次是无处不在的美元依赖。如果说对美国的市场依赖,还可以通过开拓新兴国家市场和衣袋易路得到部分缓解,但对美元的严重依赖,则是中国经济的致命软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变强了、变富了,老百姓手上有钱了,那么,中国人的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由于中国独特的金融制度,央行增发人民币的依据是国库中有多少外汇储备,尤其是美元储备。美元储备增加,央行就增发人民币。外汇储备越足,增发的人民币就越多。
改革开放中国启动出口导向战略以来,尤其是2001年入世之后,中国出口创汇越来越多,从最大市场美国流入中国的巨额美元,让中国每年得以增发数以万亿元人民币。由于美元储备雄厚,增发的人民币不但不会构成通货膨胀,而且投入国内市场,拉动起天量投资和内需(当然,主要拉动的是地方政府投资、房地产和股市),从而维持着中国经济外表的一片繁荣。这些增发的人民币,其实也是各级政府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一句话,美元储备是中国财富的重要来源。来自美元储备所提供的人民币资源,是中国近十几年来,国内投资和需求旺盛,尤其是房地产兴旺的最大货币来源。
不但国内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美元储备,对外战略亦然。无论是大国外交、购买外国先进技术和服务,企业海外投资和并购,还是今天衣袋易路上的海量基础设施投资,都需要美元来支付,而且随着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尤其是衣袋易路向纵深推进,我们需要耗费越来越多的美元储备。
而美国发动经济战的根本目的,除了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另一个心照不宣的动机,就是削减中国的美元储备,进而让中国的财富来源枯竭。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投资的急剧增加和国际市场低迷导致的出口创汇下降,入不敷出,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减少。截至201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30727.12亿美元,相比2014年末,下降了将近1万亿美元。
美元储备是中国经济繁荣的基础,也是支撑中国市场巨大货币需求的来源。一旦中国的外汇储备,以近两年这样的速度,甚至更快的速度大幅度缩水,不但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内需会出问题,对外还会影响衣袋易路进程。
中国对美国严重的市场依赖和美元依赖,正是美方发动经济战的底气所在。在美方看来,我们与他们脱钩不起,只能继续依赖这个最大的外部市场,继续赚取我们不可或缺的美元。这也是美方在谈判中自始至终都强硬的根源。
03
反思出口导向和引进外资
美国是有史以来最幸福、最快乐的债务国家。美国发展模式,一言以蔽之,就是靠借别人的钱,提前消费过日子。所以人家能阳光、沙滩、比基尼,我们只能苦逼的加班、流汗、又受气。这就是金融霸权国家对比贸易国家的绝对优势。
我们苦哈哈的一毛一毛的赚外汇,积累起巨额外汇储备,却以极低的利息被美国借回去了,然后我们反过来大量引进外资,但是这个外资的成本,远远高于借钱给美国的收益。
长期以来,我们是贸易顺差国,顺差意味着中国国内不缺资本,即中国的储蓄足以支持国内投资,而无需大规模引入外资。但事实上,中国在保持贸易顺差的同时又大量引进外资。
简单来说,就是“穷人以高价从富人手中借来钱,然后又将钱廉价地借回给富人”。
这里面对中国经济最大的损害,在于中国的储蓄(即本国资源)没有被充分地用于本国的再生产过程,其中相当一部分实际上为发达国家所廉价利用。
中国作为一个人均收入列世界第100位之后的欠发达国家,长期保持大量贸易顺差,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向人均收入十倍于中国的世界最富国家美国大量输出资本。
作为穷人,中国人辛苦劳动、拼命挣钱,勒紧裤袋、不能消费,却把钱几乎无代价地借给美国;而作为富人,美国人开动印钞机印制大量绿纸片,低价购买中国人生产的产品,过度消费。
巨额外汇储备已经使中国成为美国的“人质”。我们既不可能排除美国毁约赖账的可能,更无法防止美国采取美元贬值、通货膨胀等办法减债、逃债的可能。
除了美元陷阱,我们还有必要深刻反思出口导向型发展的理论基础——所谓比较优势理论。这种理论真是贻害无穷!
今天的国际市场,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品市场是被发达国家垄断的,中国出口绝大部分都是低端产品。由于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大量过剩,我们的出口企业不得不竞相削价,而产品价格的降低,反过来又迫使企业只能通过削减工人工资来降低成本,其结果是造成内需越来越萎缩,而内需的萎缩又迫使企业不得不依赖国外市场。
简单来说,出口导向下的低工资导致内需不足,而内需不足导致在美元霸权之下对出口的过度依赖,而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又产生了压低工资的内在要求,这种恶性循环使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了结构性陷阱之中。
同时,出口导向型经济还存在一个致命弊端,外部形成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资源不断被虹吸到发达国家;而在内部,欠发达地区形成对发达地区的依赖,先富不仅没有带动后富,不仅不能解决沿海与内地的矛盾,反而导致了资金、资源和劳动力被虹吸到沿海的出口企业,造成内部的二元分化,成为内需长期无法启动的根源之一。
特别是2001年入世之后,我们几乎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与全球化接轨上,而严重忽视了国内经济一体化进程,以致于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统一国内市场问题至今仍困难重重,地方保护主义成为外资垄断我国市场最有力的工具,诸如此类,严重阻碍了内需的培育和扩大。
04
外部环境的剧变,注定我们目前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向内看,我们发现严重依赖出口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向外看,发达国家都在纷纷削减逆差、挥舞保护主义大旗、纠偏赤字发展过度消费的发展模式,凡此种种,注定了我们的贸易顺差将逐渐减少,依赖出口的发展将越来越不可持续,这是大势所趋!
这一切源于十年前的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彻底打破了美国资本市场近乎完美无缺、回报高风险低的神话。一旦有选择,外国投资者不会像过去那样盲目购买美国金融资产。另一方面,美国家庭也在改变以往提前消费买买买的生活方式,降低家庭债务水平。
这一调整过程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也可能会很快完成。而这一调整意味着美国贸易逆差的减少。无论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刺激措施,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都难以避免。或迟或早,中国将实现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随着中美对抗的长期化,中国企业走出去获得先进技术的道路将会越走越窄,中国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模式,也很难继续下去。
因此,中国必须把经济增长的立脚点放在内需上。如果不愿主动调整,中国将付出极高的代价。对此应该有清醒认识。
05
高层在下一盘大棋
看起来似乎很不乐观,但高层已经在未雨绸缪!
这几年,为什么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纷纷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且每一个战略在官媒的表述中,都是最高层“亲自部署、亲自谋划”的,可见战略意义之深远。
其实,这些国家级区域战略的终极意义,在我看来,就是通过一体化和区域合作,打通内部市场的障碍,形成内部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大国市场的红利和规模效应。
从长江之行,到东北之行,再到京津冀之行,最高层国内考察调研不同于前任的一个特点,是跨多省市、着眼特定区域发展的新特点越来越鲜明。常常在几天时间内行程上千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充分表明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件事,在高层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以重大区域战略为引领,联动东西南北,如果这盘棋能下活,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红利和规模效应将不断释放,为中国经济提供巨大战略回旋空间,并真正启动高质量的内需。届时,中国经济的出口依赖症将大大缓解,回到内需主导型的正确道路上来!
到那时,中国经济才算真正站起来了!中国将不再仰人鼻息!
往期精彩原创文章:
华为凌晨的信,戳中你我泪点的是中国人的血性和不屈!(深度好文)
觉得本号不错,请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