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凭吊千年古镇剥隘——文山行之三(文、图、曲)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位于云南文山州富宁县的剥隘古镇,古有“滇粤津关”之称,是出滇要冲和水陆码头。2005年,随着国家重点工程——百色水利枢纽工程闸门合上的瞬间,剥隘古镇结束了它的千年历史,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2011年6月20日,我来到这里,富宁港工程尚未竣工。我禁不住凭吊这个已经沉入水底的千年古镇: 

  未沉入江底之前的剥隘古镇鸟瞰(图来源:画册《千年古镇——剥隘》)

因为要建现代化的港口

一座古镇被沉没水底

千百年古城的旧梦和沧桑

如今已成为水下的世界

 ——

古镇有过热烈生动的人生

石板路上无数人的足印

有多少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古桥古道古屋古碑

记载了剥隘人的心路

无数的商贾过客

留下了历史的烟云

如今鱼虾游弋在房舍街巷

古镇的岁月成为水底的梦

 ——

古镇的人搬迁到了高地

散居在江边的山坡

往日的梦伴随着他们

繁华已经远逝了

剥隘在地图上消失

它的创建者从不会想过

有一天这座城会沉入江底

和古镇一起埋葬水底的

不仅是街道宅院集市

还有那千年的人文之脉

 ——

我在江边凭吊古镇

慨叹历史的无常与悲怆

概叹历史对现代化的付出

我在心底祈愿

何时这里的港口繁荣了

也许能告慰古镇的灵魂

 ——

                2011年6月2日

 ——

昔日的古镇,如今已沉没江底。



昔日古镇的石板路
昔日古镇的民宅院墙
古镇一块刻于光绪年间的碑。

远去的往日古镇生活

《坡芽歌书》是流传在云南省富宁县壮族地区,以图画文字将壮族民歌记录于土布上的民歌集。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用图画文字记录民歌的文献,由 81个图画文字构成,笔法简洁、形象,每一个图画文字代表一首歌。这是一部迄今为止发现的用古老形态记录民歌的歌曲,它集中了壮族民歌的精华,承载着壮乡儿女天籁欢歌般的情爱密码,是壮族最优美的篇章。2006年年由学者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自治州富宁县境内发现整理成《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于2009年正式出版发行。

古镇已杳然,6年已经过去,看这工地的样子,要建繁华的港口,建成“云南从这里走向海洋”的港口,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知现状如何)



江边坡地上古镇移民区一瞥

  剥隘古镇:坐落在滇桂交界上千年的剥隘古镇辉煌了数百上千年,素有“滇粤津关”之称。传说这里最早是来往两省的马帮歇脚处,后来一对壮族父女来到这里定居,对马帮施与照应,“剥”在壮语里是父亲的意思、“隘”是对已经出嫁的女儿的称呼,再后来两广陆续有人迁来,逐渐兴旺,人们为纪念这对父女,就把小镇定名为剥隘。“具说南溪景最幽,家家都筑望江楼”,说的是剥隘的建筑群,青石铺就的甬道古巷,沧桑斑驳的渡口码头,以及自在漂游的唱晚渔舟,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
  百色水利枢纽工程:这是是国家“十五”计划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综合规划治理和开发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枢纽位于郁江上游右江河谷,坝址距离百色市22公里,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
 媒体宣传:这一工程将给广西、云南两省区带来巨大的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至今(指迄至写此文的2011年)云南尚未享受到它带来的好处。

其他阅读

游普者黑二首(文山行之一)

在广南坝美看小孩戏水(文山行之五,文、图、曲)

滕王阁黄鹤楼怀古(诗、图、曲)

莲花池畔凭吊陈圆圆、李广田(诗、图、曲)

在德令哈怀念海子(诗、图、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