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怒江教堂里听四声部合唱 ——怒江行之三(文、图、曲)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第五次到怒江,流连于怒江各民族创造的多元文化人文景观,贴一首2012年到怒江调研时有感而写的旧作,常常看到怒江社会和谐,犯罪率低等的报道,感到这和各民族人民有自己的信仰,有心灵和精神的追求,有人生的自我规范和制约等是密切相关的。


在怒江峡谷深处

山民皈依了上帝

千百年陪伴他们的怒江

见证了他们的心路

那如江水深长的悲欢

那在山风里的幽叹

—— 

他们用傈僳语唱圣歌

多声部的美飘在红尘

教堂里洋溢着祥和的光

歌者的眼睛那么安宁

山风熏陶出的淳厚

多了一层信仰的灵韵

 ——

高黎贡的白云飘啊飘

峡谷的历史如江水悠长

一百多年前的传教士

如今已长眠在高山

他们留下了一把信仰的火

在峡谷里长久地闪亮

 ——

如今的世界多灾多难

人类造了很多的孽障

伤害了人间的诚信和善良

只要信仰能带来福音

只要信仰能消除人间邪恶

月光下山民的祈祷

是那样的真诚和美丽

—— 

                 2012年5月21日

 ——

  在怒江泸水县上江乡付坝村百花岭教堂听傈僳族村民的四声部合唱,他们唱了基督教的圣歌,还唱了几首现代的歌。








唱得很投入。




听完村民的四声部合唱后,我向村民们表示感谢。



上江边防派出所给教堂的匾额,上面写着“爱民固边,模范教堂”


  怒江泸水县上江乡付坝村百花岭村:位于怒江之畔、高黎贡山之麓,从怒江州府六库镇北行17公里便到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上江乡付坝村百花岭自然村。

   如今,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已成为百花岭自然村的一大招牌,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就为了亲耳聆听那带着山野灵性的美妙歌声。此外,自然古朴的村落、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多姿多彩的傈僳风情,也像当地村民非同凡响的歌唱天份一样让人沉醉。
  几年前,傈僳族村民的歌声就已飞出了怒江大峡谷,百花岭农民四声部合唱团曾数次到昆明、北京等地演唱,参加两届国际合唱节,所到之处轰动一时。谁也想不到,一群不识字、不识谱的傈僳族农民,不仅会用多声部演唱本民族原汁原味的颂歌、古歌、山歌,还能将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贝多芬的《欢乐颂》等世界名曲唱得意境悠远、荡气回肠。
  据说,上世纪初就有洋牧师到百花岭传教。从那时候起,村民们开始信教,并建盖了教堂。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傈僳族村民跟着牧师学唱歌,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悠扬动听的无伴奏四声部合唱。
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蹦跳翻滚,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十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

延伸阅读

怒江神韵——怒江行片段(诗、歌、图)

《西行茶马古道》选载:前言:古道序曲(文、图)

敬拜我的雪山(文、图、曲)

咏唐古拉山雪原(诗、图)

凭吊千年古镇剥隘——文山行之三(文、图、曲)

今夜,在丽江高山植物园(文、图)

歌咏泸沽湖(诗、图)

歌咏长江第一湾(诗、图、曲)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