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鼓楼新悦医学人文主题书单|2020年度盘点

鼓楼新悦 2023-09-19

随着“疫情”成为常态化话题,我们对生命健康的关注也与日俱增。收看过新悦“双11直播”的读友们也许还记得,当时我们即兴为新悦的人文医学丛书取了个诙谐的名字——“躺下四部曲”。今天,新悦在此为读友们整理出这一套生命-医学“四部曲”,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拥有健康的知识和生命。

BOOK

“躺下四部曲”



“预防的时候”

01

《疫苗的史诗》



“治疗的时候”

02

《病患悖论》



“确诊的时候”

03

《病床边的陌生人》



”躺下的时候“

04

《生命的七种迹象》



01

“预防的时候”《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
回顾人类抗病毒疫苗研发幕后,
一场关乎生命的永恒战斗。
[法]让-弗朗索瓦·萨吕佐 著宋碧珺 译
//入选法国大使馆傅雷出版计划
// 获得第十九届引进版优秀图书奖
// 起底人类疫苗研发史,国内首部系统的疫苗发展史书
//探讨疫苗研发在科学与道德间的抉择

疫苗的研制与改进是一部人类的史诗,也是科学与工业的传奇。公益、权利、金钱、谣言、恐慌……世界卫生组织顾问、病毒学专家萨吕佐为你揭开疫苗纷纷扰扰的历史序幕,带你目睹曾经病毒肆虐的人间,直击疫苗发明与制备现场,一出出令人屏息的悲喜往事将在此上演。


“世界之小,如一村落。无论何处,若是病毒性疾病研究失之毫厘,为这一疏忽买单的将会是全人类。”——乔舒亚•莱德伯格(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作者简介】

让-弗朗索瓦·萨吕佐(Jean-François Saluzzo),病毒学专家,曾供职于巴斯德研究所,后于赛诺菲巴斯德公司工作并主持该处抗病毒疫苗的生产。作者现任世卫组织顾问,负责向新兴国家传播疫苗研发技术。著有《征服病毒之路》等。


【相关推文】

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



02

“治疗的时候”《病患悖论:为什么“过度”医疗不利于你的健康?》
你真的“有病”吗?全科医生现身说法,揭示被过度包装的医疗背后的真相
 [英] 玛格丽特·麦卡特尼 著潘驿炜 译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作序推荐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深港书评”“出版商务周报””探照灯好书”等多家媒体推荐

《病患悖论》的作者是一位英国的全科医师。她要解决的是悖论是什么?


我们看副标题:为什么过度医疗不利于你的健康。她说的现象就是很多健康人群在宣传的影响下,盲目地接受不必要的诊疗或服药;而那些真正迫切需要支持与扶助的患者或弱势群体,却受到知识背景、认识水平、行动能力、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效获得必要的帮扶——这样就形成了“病患悖论”。所以整部书指向的问题是社会资源的可及性和公正公平的问题。

玛格丽特·麦卡特尼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和获奖作家,基于具体案例和强大的逻辑素养,揭示了被过度包装的医疗背后的真相。她表示,病患的悖论加剧了健康不平等,侵蚀了医师职业精神。这既伤害了那些需要治疗的人,也伤害了不需要治疗的人。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麦卡特尼(Margaret McCartney),本书作者玛格丽特·麦卡特尼是英国格拉斯哥的一名全科医生,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当一份报纸声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是预防保健的最佳路径时,她勃然大怒并开始了专栏写作生涯。至今,她已经为英国的大部分报纸写过文章,《英国医学杂志》以及诸如VOGUE和《展望》这样的刊物也发表过她的作品。她还在《卫报》和《金融时报》周末版开设了专栏,同时定期向英国广播公司第4电台的《洞悉健康》节目建言献策。由于以上贡献,她赢得了英国医学记者协会和欧洲肿瘤学院的多项表彰,还曾获颁英国“健康卫士奖”。


相关推文

治疗只是医学中的一小部分|《病患悖论》



03

“确诊的时候”《病床边的陌生人:法律与生命伦理学塑造医学决策的历史》
诊室里的医学决策,究竟该由谁来做出?
[美] 戴维·J.罗思曼 著潘驿炜 译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作序推荐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百道好书榜” “探照灯好书书单”“深港书评好书榜”“澎湃翻书党”“读品研习社”“以明读书会”“新京报壹周书单”等多家媒体推荐
// 国内多所高校人文医学专业必读书目
// 曾入围当当销售排行榜前五

对于任何一名关心法律、医学及伦理问题的学者来说,这本书都吸引力十足。——桑德拉·H.约翰逊,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法学院健康法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医生仅与自己的患者和上帝同在”,20世纪60年代后,医生心中这样美好的愿景却被拥挤的诊室所取代。在那里,患者被“陌生人”——律师、法官、立法者和学者——团团围住,甚至医生自己都难有一席之地。是什么给医学游戏带来了新规则和新玩家?是什么导致医生日渐失去自由裁量权?又是从什么时候起,解决复杂棘手的医学问题,不仅需要医学从业者还需要“陌生人”?


戴维·J.罗思曼教授不仅是一位社会与医学研究者,更是一位历史学家,这也意味着他拥有“陌生人”的身份;正因此,他才能用富有同理心的笔触,围绕健康照护、法律与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作者简介】

戴维·J.罗思曼(David J. Rothman),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内科与外科医师学院伯纳德·舍恩伯格社会医学讲席教授、社会与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发现庇护所》(The Discovery of The Asylum)和《良心与便利》(Conscience and Convenience)等作品。


【相关推文】

病床边来了陌生人:“救死扶伤”,谁说了算?| 书评



04

“躺下的时候”《生命的七种迹象:来自重症监护室的故事》
在生死边缘,人们共通的七种情感,闪烁着生命的力量。让人且笑且泪的真实故事,带你推开ICU厚重的那扇门。
 [英]奥菲·艾比 著步凯译
//亚马逊 4.5星
//在真实故事中探寻医生的感情世界,无阅读门槛,不仅适合普通医学生、医疗工作者,更适合任何对人文故事感兴趣的广泛读者

恐惧,悲伤,快乐,分心,愤怒,厌恶,希望。


人们期待能在一生中体验所有的情感。然而,如果每天都是这样呢?如果你管理它们的能力,就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呢?


对于重症监护医生来说,这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这本书探讨了医生工作生活中具有情感的一面。当身患绝症的病人恳求你不要让他们死去时,恐惧涌动在他们眼中;当你犯了一个可能致命的错误,悲伤会向你袭来;当你照顾一个已被定罪的强奸犯时,必须忍住厌恶。但也有快乐的时刻,像是痴呆症患者罕见的清醒时刻,或者病房里突然响起了歌声。


奥菲·艾比医生向我们展示了她通过医院的旋转门看到的人性,并带领我们超越纯粹的医学视角。《生命的七种迹象》通过七种情感讲述了活着意味着什么,以及关心生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本书是)对重症监护的高风险的有力一瞥。最重要的是,书中对医生必须去到的灰色地带有深刻的见解。对于医生回忆录,一些读者可能已经厌倦了,而这一本的鲜活和真挚打动了我。艾比是个有天赋的作家:坦诚、富有同情心、敏感;她也是我们最渴望的医生。”

——梅兰妮·里德,《泰晤士报》


【作者简介】

奥菲·艾比(Aoife Abbey)

艾比医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长大,于爱丁堡大学获得生物科学学士学位,2011年从华威大学医学院毕业。她是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院的成员,重症监护医学学院的研究员和英国重症监护协会的理事会成员。艾比医生目前受雇于英国国家重症监护医生培训项目,从2016年9月开始代表英国医学会撰写博客“秘密医生”。

BOOK


《生命的七种迹象》将于新年1月上市,敬请期待!老规矩,我们将在豆瓣相关图书条目下抽取幸运鹅赠书一本,快来点想读吧!
P.S.听说“想读”带评论中奖率更大哦~

新悦读者群成立啦!

扫码入群↑↑↑





让我们于阅读中,遇见智识与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有品 | 有格 | 有趣
有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