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被钢钉穿膛,却不敢告诉父母,背后真相让人心酸
小题大做工作室
每一小题都有大学问
更多同步专项训练,请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
1
真是想想都觉得痛。
近日,常州一名6岁女孩随爸爸到工地玩耍,在收拾工具回家时,女孩不慎触发气钉枪。
一枚钢钉直接穿“穿膛”射进去了。
由于没有立即流血,女孩怕责备,便一直隐忍不敢说。
直到晚上胸口疼痛难耐,女孩才向父母坦言。
送往医院检查后,发现7厘米的钢钉距离心脏仅26毫米,女孩与死神擦肩而过。
孩子现在已基本康复,有惊无险。
但细思之下,不免难过:
父母本该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可为什么孩子宁愿忍着钢钉穿膛的痛苦,也不愿意向父母吐露半分?
评论区有句话说的很扎心:很能理解。可能和父母说了得到的也不是他们的关心和安慰,反而会先被骂得狗血淋头。
是啊,多少孩子不管是磕了碰了还是伤了,都是能不说就不说,除非扛不下去了。
仅仅因为怕挨骂。
同样因为害怕责备,河南9岁的小楠,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半年前,小楠因意外被狗抓伤,一直不敢和家人说。
后来在和自家小狗玩耍时,小狗刚好舔了他右手有伤口的食指,他再一次隐瞒了家人。
最后,因为错过了打疫苗的最好时机,导致狂犬病发作,抢救无效去世。
悲伤之余,我不禁感叹: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受伤后,都拒绝向家长求助?
教育家尹建莉说:“孩子宁愿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爱与会爱是两码事。
父母以为“爱之深,责之切”,习惯用责备来表达关爱。
但孩子却感受不到爱,也没办法反省“我错了”,而是深切的体会到“我让爸爸妈妈生气了”。
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曾说:
“孩子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
所以他会把父母责备式关心理解为:受伤=犯错=责备。
所以当他受伤时,便会对父母关上求助的大门。
宁愿独自承受一切,也不愿在心里多挨一刀。
2
遇事不敢说,是害怕被指责
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也会渐渐愿意敞开心扉。
3
父母的责备式关心,就像一把刀子
父母不爱孩子么?基本上没有不爱的。可在孩子受伤,遇事告诉父母后,父母总是先于责骂,这种责备式关心,让孩子感到很受伤。
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依赖感不断的消失。有话往心里憋,有伤自己舔。父母的责备式关心,就像一把刀子,在不断地割伤孩子,伤孩子最深。“妈,我肚子痛。”
“早就跟你说了多喝热水多吃蔬菜,你不听,现在知道痛了?你自己说你错了没有!”
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里,焦俊艳爸爸说:““你有什么事为什么不愿意跟我们沟通呢?幸福分享给我们,大家都会很幸福,痛苦告诉我们,你就少了一半的痛苦。”
爸爸则主动反思道:“是不是我(沟通)的方法不对?”
焦俊艳无奈地笑了。
知乎上的一个网友的留言让人心疼:
我每次生病都不会跟爸爸说,特别是感冒了,他知道后就会凶神恶煞的吼我、骂我。骂我穿得少、不喝热水、不吃蔬菜……会找各种原因告诉我,是我自己没注意,所以才生的病,说得我像犯了弥天大罪一样。
我爸如此行为带给我的影响就是:每次生病我都不敢告诉他,偷偷地吃点药,不然被发现后肯定又是一顿骂……
有时候我在想,万一哪一天我有什么严重的病,就因为不敢说,大概很容易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吧。
一声叹息。
不知道在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充斥着指责和抱怨,有时沟通了,反而比不沟通更可怕。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选择关闭心门,再也不会对父母坦诚。
4
遇事不敢告诉父母孩子,有多苦
后来,因为其他的事,小宇又被妈妈批评了。再也不堪压力的他,大哭着说自己吞了圆规针,让全家大惊失色。
所幸,经过连夜紧急手术,小宇脱险了。
那时,圆规针已经生锈了,扎进他的肺粘膜,且针尖离心脏大血管仅仅几个毫米!
这几天,孩子明知身处险境,就因怕爸妈发火而不敢求援,该有多煎熬?再多忍一天,估计命儿都没了!
这样的孩子,远不止这一个。
在网上,有多个网友对此都很有共鸣:
我小时候就这样,自己出门摔破了膝盖,沙子和着血肉。回家却不敢说,一个人捂着伤口坐在沙发上发抖。
我初中时有个同学就因为不小心弄丢了一两百块钱,她妈就不准她回家,还说回家就拿菜刀砍死她。
……
当孩子犯错惹祸时、遇到难题时,不管有意无意,我们的第一反应,都将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成长。
英国教育家尼尔曾说:“严酷的家庭法则就是对健全心智的阉割,甚至是对生命本身的阉割。一个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一个真正的人。”
我们肯定都很爱孩子,但我们不注意沟通方式、控制不住情绪,一听说他“犯了事”,就暴跳如雷、动辄打骂,这样冷硬的“爱”,只会把孩子推得离我们越来越远。
一个从未被父母全身心接纳过的孩子,又怎么敢把自己的全身心交付给父母?
下次再遇事,他就会隐瞒起来,把告知、求助的话儿咽下了肚,宁愿自己吃苦、含屈、受罪,也不想得到父母“责难”的骂句、愠怒的脸色!
甚至有的孩子还可能会说谎,或者去找别的人“出手”帮忙,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
这个孩子,最无助,也最孤独。
我们怎么忍心让孩子受这样的苦?
5
学会和孩子有效沟通,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当孩子再犯错时,父母不妨试着这样做,帮孩子敞开心扉:
1. 看见,是治愈的开始。
尹建莉老师说:“人在犯错的时候,最需要人关怀。”
陶虹在《@所有人》中就谈到,有一次临出门时,女儿不小心打翻牛奶。
陶虹本能地发火指责:“你怎么回事啊?”
女儿吓得一哆嗦。恐惧地望着妈妈,不知所措。
看着女儿惊恐的眼神,陶虹立马意识到自己犯错了。
幸好,第二次改正的机会很快来临。
当女儿再次打翻牛奶时,她立马跑过去抱住了女儿,安慰道:“害怕了吧!没事没事。”
女儿“哇”的一下就哭了,把情绪都发泄了出来。
恢复心情后,孩子也主动承认了错误,母女和好如初。
而那些长期被忽视情感的孩子,内心就会渐渐筑起一堵高墙,把父母隔离在外,又把自己封闭起来。
2. 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
父母在责备孩子的时候,很容易口不择言,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而不知。“真是蠢死了!”
“你眼睛长屁股上了吗?”
这种没有教,只有训的发泄,本质上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比如孩子打人,父母首先要放弃劈头盖脸的责骂。明确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
然后询问孩子打人背后的缘由,表示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孩子的做法。
最后是引导孩子思考:下次再发生类似事件时,该如何做?
父母不一样的做法,结果会大不同。
3. 事后弥补很重要。
据统计,全国将近90%的家长都曾经吼过孩子。
不可否认,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情绪激动。
即便是《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也曾和女儿发生激烈冲突,大吼过孩子。
但平静过后,她还是很诚恳地和女儿道了歉,并取得了原谅。
父母要知道,我们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如果伤害已造成,请及时放下身段和孩子道歉,并告诉他:“不管怎么样,我都爱你。”
孩子成长的路上难免受伤犯错,请多一点爱与宽容,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让责备寒了孩子的心。
最后,献上一首黛安·仑曼斯的诗,与各位父母共勉: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我会先蹲下,再温柔的诉说
我会多用拇指竖起,少用食指
指点我会注意少一点责备,而去多一点关心
我不再追求对权力的爱,我会效法爱的力量
愿我们都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责备,让孩子在温柔与爱的包围中,慢慢长大。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台:小题大做
|声明:本公众号分享的资源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本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若喜欢此资源,建议购买实体产品。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21-05-19
2021-05-18
202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