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看见人生不同的面相 | 对话捡拾中国

TSUBO TSUBO 2022-10-12

 


2019年7月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由此拉开了中国大众群体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重新审视与大量探讨。截止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46个试点城市推行垃圾分类。这股由城市生活垃圾所唤醒的社会议题探讨,也自然地延展至了户外垃圾。

 

这场时代转变节点的大背景中,TSUBO与捡拾中国的发起人王子人进行了一场对话。

 

2011年,王子人正式进入公益领域。2014年,她与同事们一同发起「捡拾中国」。捡拾中国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业关注户外垃圾议题的公益品牌项目,倡导“随手捡拾,随手公益”的环保理念。从净山活动开始,到2018年将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境清理运动“世界清洁日”在中国大陆落地,截止2021年12月31日,捡拾中国共推动了超过760000人次参与捡拾行动。

 

此番对话,我们以五大关键词汇为索引,分享来自王子人的真实叙述。

 

 


王子人

捡拾中国发起人

乐芬环保总干事

世界清洁日中国区总协调

 

最开始,并没有想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大,只是抱着尝试一下的心态。

 

2011年,我来到上海,正式转行进入公益领域。同年,所在机构环保项目正式开始在社区推动垃圾分类,当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2012年,我正式加入爱芬环保,这是上海较早进入社区推动垃圾分类的社会公益组织。

 


我养成了对于垃圾特别敏感的职业习惯,然后我本人也是一名户外爱好者。2013年和同事们一起去杭州环山徒步,在山上的茶园、徒步的小径上看见了很多垃圾。当时就觉得我们自身作为公益从业者总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回来之后,大家开始讨论要不发动志愿者们一起进山里捡垃圾。

 

2014年我们在春秋两季发起了两场净山活动,领着一群志愿者们去周边山里捡垃圾,活动的反响很好。此后专门成立了「捡拾中国」,倡导的理念是随手捡拾,随手公益。一直到现在,除了疫情这种特殊情况,捡拾中国每年会固定举办春秋两季的净山活动、还有上海本地的城市捡跑、品牌联合捡拾活动等等。

 

人类产生的生活垃圾中,实际上有大量垃圾并没有进入到正规的填埋场与焚烧厂。全球每年产生大约21.2亿吨生活垃圾,其中仅仅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垃圾最终在50个最大垃圾场里妥善处置。

 

而那些未经收集、露天倾倒、乱扔或者通过无管控填埋场处理的垃圾,我们在公益教育中会称之为户外垃圾。

 

这些垃圾可能随着风向、洋流,在我们的大街小巷、乡村山野、河道海洋中迁徙,到处飘散。在某些偏远乡村,人们一般会将大量的户外垃圾,简单地集中到一个坑里堆放。但是这种情况下,垃圾可能会有渗滤液,析出有毒有害物质到土壤中。所谓正规填埋场都是有防渗防漏、防沼气这些科学装置的。而这些无管控的垃圾处理都会对我们自然环境生态造成影响。

 

捡拾中国的活动中,每次带领大家捡拾户外垃圾,我们会将垃圾全部分类、称重、记录数据。其中将易拉罐和饮料瓶单独分开,单独包装,放在垃圾回收站或者分类回收箱,保洁员就可以直接拎去卖。同时,我们还会在公众活动中做垃圾的组分分析,将一部分收集到的垃圾摆放出来,跟大家分析哪一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这些回收垃圾可以再造成什么……向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再教育。

 


经常有不少亲子家庭来参加我们的活动。现场一般小朋友们都非常踊跃,感觉就像在寻宝一样,捡得无比认真,有时候小朋友还会抱着捡到的垃圾,父母看了都快崩溃了。

 

有一对父母,自己小孩4岁左右就开始参加我们的活动,现在上小学了。听说自从参加了捡拾活动,在回家的路上也会沿路随手捡拾。我们还有一名十分资深的志愿者,他带着自己的小孩参加了好多次捡拾活动。加上他本人是特别关注环保的人,休假回去老家,还会跑去清理老家河道的垃圾。有一次自己去稻城亚丁重装徒步,在营地看到垃圾都会忍不住打包带下山。

 

实际上,世界上垃圾那么多,如果单纯靠我们自己组织的人,天天做可能也做不了多少。因此,我们最重要的手段,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撬动大规模的联合行动。

 

2016年,我们在腾讯公益上发起了一个项目众筹。利用筹款,我们开发了「捡星地图」小程序。全国各地的人,不论你在哪里,只要你想发起一个捡拾活动,招募志愿者,都可以通过这平台来操作。如果你想看看自己当地有没有什么捡拾活动参加,你也可以登陆这个平台查看报名。活动结尾时,你还可以在「捡星地图」上记录本次捡拾垃圾的数据。



同年,我们在上海静安寺策划了见证行动力量的影像展。该影像展主要呈现了我们三年来捡拾中国所发起的行动。

 

我们希望能通过所有这些有效渠道,推动更多人行动起来。行动起来的人,有一部分人能直接参与捡拾行动,还有更多的人能在生活中要求自己不随手乱丢垃圾。

 

捡拾垃圾这件事情,也绝不仅仅我们在做,有更多的机构其实比我们更早推行。

 

最早2008年,在东欧国家爱沙尼亚,就有一个名为“Let's do it. Estonia”的公益组织聚集了数万名志愿者,在一天内清理收集了1万吨垃圾。因为做得很成功,有越来越多国家启用这个模式。之后“Let's do it. World”在全球发起了「世界清洁日」,号召各个国家在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来清理自己国家的环境。截至2021年,已经有190多个国家加入“世界清洁日”这一全球性的清理行动中来。

 


从2008年发起,到2018年推广「世界清洁日」的概念,这十年间,很多国家的行动已经证明了这模式非常行之有效。2018年,我们就将世界清洁日引入中国。发起世界清洁日中国区行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2018年9月15日全国近 700家机构约10万人参与了捡拾行动。清理的垃圾总量超过754吨,其中烟蒂数量280863个,可回收利用的塑料瓶80384个。

 

我相信每一步路都不是白走的。

 

NGO最大的一个价值,在于它的实验性和先驱性。正是因为有NGO走在前面,小规模试点,去摸索出了很多全新模式,到了最后官方机构才能大规模地去复制和推行。

 


在我刚刚进入公益领域时,我们在上海进行垃圾分类试点,推出了当年上海市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三大模式之一“杨波模式”。这种模式,第一是社区垃圾定点、定时投放,每天早晚固定时间让居民来投放垃圾。这样便于将大家集中到一个场所管理,同一时间段也便于大家互相监督。第二是我们在社区有水池供应,甚至冬天有热水,大家垃圾分类、投放垃圾之后便于洗手。第一年我们先在上海的一个小区推行,虽然只有100多户家庭,但是几乎90%以上的居民,都能做到自主自觉地将垃圾分类送下来。

 

这个模式当然也不是我们首创的,是我们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良。2013年我们开始向上海更多社区、街道去复制推广。一直到2019年上海的垃圾分类推行,参考的其实就是当年这种模式。

 

我从2011年进入公益行业,一直到现在都10年了。我也没有想到,自己还在这里继续深耕。从事公益这么长时间,对个人的价值观还是有一些影响。我经常会建议很多年轻人,大学生还是应该去接触公益。接触以后,TA能及早地看见人生的不同面相。

 

中国当下的教育和社会大环境,其实还是一种精英导向。当然,如今也提倡教育减负,注重多样化发展。不过目前社会总体价值取向,还是推崇人们走向更高的社会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就会一直闷着头往前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那么地优秀。如果你看不到这个社会的其他面相,你容易产生巨大的失落感,甚至就此质疑人生的意义。

 


做公益、做环保,它相当于给你打开了一扇窗。你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生,看到了人生不同的维度。你会知道,当个体还有能力去施的时候,其实已经很幸福了。当我们在做公益的时候,说明我们对这个社会还是有价值的。

 

进入公益领域以前,我也曾经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许多困惑和思考。做公益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它给我带来了非常丰富的人生,我也因此认识了许多好玩有趣的朋友,见识了各种有趣的人生。我会一直从事公益领域,甚至到了60岁、70岁,我觉得自己还可以一直释放能量,自己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农村环境治理、乡村邻里关系维护、打造美丽乡村,我还有很多想要实现的想法。




采访、编辑:Amber
设计、排版:Mucci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章、影像、设计均为创作者原创
版权归创作者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


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