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泡泡糖是如何神秘消失的?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前几天我去超市买东西,收银的时候看到琳琅满目的益达和炫迈,心里盘算着要买哪种口味回家嚼一下。
忽然,我的脑海里闪回了一个画面,那是我小时候去逛小卖部的画面:
当时在收银货架上的,除了口香糖,似乎还有一种粉色的玩意…
后来我想了一下才想起来:原来是大大泡泡糖啊…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见不到它的呢?
我不清楚,也许在很普通的一个日子里,它就找不到了。
它到底去哪了?
1986年,亚古利民糖果集团旗下的佳口集团,与广州番禺沙湾糖厂合作,创办了番禺糖果有限公司。
没想到吧,这还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
1989年,大大泡泡糖作为他们的王牌产品在国内面世。
大大泡泡糖主打的卖点,自然是“吹泡泡”了。
一开始大大并没有将目标瞄准到孩子,而打算老少通吃。
但大大慢慢发现,孩子们明显对泡泡糖更感兴趣,也更愿意说服家长掏钱。
于是在1993年,他们针对小朋友推出了外形更小巧的大大卷。
大大卷的到来让孩子们陷入了疯狂。
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大卷的不仅味道好,它特有的“吹泡泡”功能更是成为了孩子们炫耀的“工具”。
在那时候,如果你能吹到很大的泡泡,那你必然是整个班最靓的崽。
既好吃,又能满足自己的胜负欲。
显然,小朋友的心理被大大拿捏得死死的。
但这还没完,在回顾完大大90年代的发展史时,我不得不说:
大大也许是当时最懂小孩子的商家。
1997年,大大卷推出玩具赠品,以“盒盒有惊喜”给小朋友一个新奇好玩的卡通玩具。
请注意:大大出玩具可不是随便乱出,而是有考究的。
当时电视台热播哪些动画,它就会出相应的玩具。
像精灵宝可梦、百变小樱这些周边它都有。
至于授权嘛,那应该是没有授权的:
1999年,“大大超人”诞生。
这位穿着红色紧身衣的男人,虽然你现在看真的有点在山寨超人,但在当时广告的渲染下,其无所不能的形象,彻底征服了不少男孩子。
火热的人气,甚至还催生了大大超人的娘化版:大大泡泡娘…
穿着紧身衣就很离谱有没有:
你以为大大的能耐只有这点吗?
它还有大招在后面呢。
20世纪末,大大推出了终极杀招:纹身贴,附赠在每盒大大卷中。
消费者可以把纹身贴印在自己身上,就能起到纹身的效果,如果不需要了,用水就能洗掉:
纹身贴很好的利用了小孩子的“反叛心理”,坏孩子自不必说,好孩子贴上纹身贴,也能过一把“坏孩子”的瘾。
再加上当时《古惑仔》等一系列电影热播,纹身贴的存在无疑成为了孩子们“装逼”的一大神器。
当时我的手臂贴上了小火龙的纹身,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虽然回家忘了洗,被我妈暴揍一顿就是了。
眼见在玩具这块没有什么创新空间了,大大就将眼光瞄准到了“吃法”上面。
2005年,大大推出了“大大切切乐”。
长达1.2米的大大卷,小朋友们可以利用包装盒,随意控制切断泡泡卷的长度。
虽然你现在看可能觉得平平无奇,但在当时,这一新奇的创意倍受孩子欢迎。
“120厘米长”、“切多少由你定”这些噱头都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前来购买(也包括我)。
原本按照这个势头,大大泡泡糖想必会一直热卖,成为一代代年轻人心中的美好回忆吧?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大大陨落的原因,我将其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去看。
先说外部原因。
首先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当时的泡泡糖市场,除了大大,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品牌,叫比巴卜。
而除了比巴卜一直在和大大较量,邻近的口香糖市场,绿箭和益达也一直对大大虎视眈眈。
竞争的加剧,无疑让大大的市场份额慢慢萎缩。
另一方面,泡泡糖对孩子来说,不是一种100%安全的零食。
前些年,因为吃泡泡糖而窒息的孩子,不在少数:
泡泡糖除了能进入孩子气管导致窒息,孩子吃太多还会导致龋齿。
泡泡糖中的增塑剂、硫化促进剂等,孩子吃多了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许多家长是不支持孩子吃泡泡糖的。
最后一个方面,则是科技发达了。
大大泡泡糖当年堪称“收银神器”,只要收银员遇到无法找零的情况,往往都会塞给消费者1、2颗泡泡糖。
现在大伙都用手机支付了,拿泡泡糖找零的情况自然就不存在了。
别看这好像是一笔小数目,全国那么多家超市加起来,这个数字还是不小的。
说完外部原因,再说大大内部的原因。
大大内部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被收购了。
被谁收购了呢,被玛氏。
也就是旗下拥有德芙、士力架、M&M’s、绿箭、益达的糖果巨头。
这次收购后,大大就被玛氏“雪藏”起来了。
自此之后,大大出镜的频率就越来越少了,哪怕这些品牌之间有联动,一般也和大大没关系。
就这样,一代童年回忆,终于还是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如今,网上有关大大泡泡糖的讨论也越来越少了。
大概当年吃大大泡泡糖的孩子们,真的都长大了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