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电院博士毕业生2篇论文入选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博论文名单
近日,2023年度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正式公布,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生倪刚的论文《时间调制阵列的谐波调控理论与应用》入选优秀奖,论文指导教师为金荣洪教授和贺冲副教授;徐凡的论文《无线网络中内容缓存与分布式计算的理论极限研究》入选提名奖,论文指导教师为陶梅霞教授。此次全国共评选出20篇优秀奖,11篇提名奖。
倪刚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23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时间调制技术及其在相控阵、无线电测向、导航和通信中的应用,在天线与传播领域著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和《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发表论文7篇,在通信领域权威期刊《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发表论文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曾三度获得博士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获评上海交通大学第六届“学术之星”称号。
《时间调制阵列的谐波调控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阵列天线因其灵活的波束扫描方式以及多波束和高增益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以及深空探索等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系统面临着日趋复杂的无线电磁环境,现有的阵列天线也越来越难以满足高性能、多功能化、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等方面的迫切应用需求。
在此背景下,时间调制阵列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新型阵列天线,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在射频前端配置周期性调制的射频开关,时间调制阵列相比常规阵列天线增加了时间维度上的调控自由度,可轻易实现常规阵列天线中的超低副瓣波束,除此之外,调制产生的多谐波分量还可赋能实现单通道的无线电测向、自适应波束形成以及多用户通信等应用。然而,目前时间调制阵列仍面临着诸多瓶颈问题,一方面,无用谐波分量的抑制方法较为复杂,谐波幅相控制及谐波波束扫描的效率和信号传输带宽难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另一方面,时间调制阵列在高性能、多功能谐波调控方面的应用有限,且应用中的理论模型与性能分析尚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围绕时间调制阵列的谐波调控理论与应用,开展了边带辐射抑制以及宽带、高效率谐波调控等方法研究,探索了基于时间调制阵列谐波调控的单通道测向、自适应波束形成和无线通信等应用。
倪刚(中)与导师金荣洪教授(右1)和贺冲副教授(左1)合影
徐凡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2022年获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无线缓存和分布式计算。其成果是国际上首批刻画缓存干扰网络性能极限的工作之一。作为第一作者,在信息论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上发表论文1篇,在通信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和《China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3篇。曾获博士生华为奖学金。现为鹏城实验室博士后。
《无线网络中内容缓存与分布式计算的理论极限研究》
内容简介:本论文旨在探索无线网络中缓存和计算提升通信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充分挖掘缓存和计算资源的潜力。对缓存而言,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刻画了一般干扰网络、部分连接干扰网络、雾无线接入网等多种无线场景下节点缓存大小和通信时延的置换关系。所提方案首先提出了文件拆分因子可调的缓存放置策略,然后把无线网络择机转变成协作X型多播信道等其他信道来传输信息,以获取本地缓存增益、编码多播增益和协作传输增益,降低通信时延。对计算而言,在异构分布式计算系统中刻画了计算负载和通信负载的置换关系。所提方案根据各节点计算资源提出适配的计算任务分配方案,并根据节点计算结果采用灵活的编码策略设计多播信息,通过调整多播信息码长,最大化多播增益,降低通信开销。
徐凡(中)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场与导师陶梅霞教授(左2)合影
★
优秀学长有话说
★
Q:万事开头难,如何从本科科研小萌新开始顺利完成第一个科研工作?
NG(倪刚):首先要多读文献,这是科研萌新深入了解研究方向的最好方式。其次,多对文献进行总结,这篇文献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样的方法或者结构,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和同类相比有什么优势,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了一定阅读量后,可在一些共性问题上尝试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与导师和师兄讨论可行性,可能成为自己的第一个科研创新点。
XF(徐凡):首先多读论文。对于同一研究方向,不同论文的解决方案一定会有相似性。因此,总结规律后思考能否进一步拓展到自己的研究问题中。同时,多和导师、学长学姐讨论,抓住组会的时间阐述自己遇到的困难,并多向他人请教。
Q:对论文写作有什么建议?
NG:论文写作最重要的是梳理框架,可以参考强相关的文献,理好自己文章的框架,在框架下细分每个部分的展示内容,这样再去独立设计每个部分的写作内容,后面再去看其它文献参考的时候心里面就可以带着目标去学习了。这种模块式的写作有助于提高文章的逻辑与连贯性。
XF:一方面是从好文章、高被引论文里学习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是参考和自己研究工作相关性高的论文里展现的内容陈述方式。作为刚开始写作的博士生,找到一篇和自己工作强关联的论文,并仿照它的行文顺序来写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Q:导师对您有哪些影响?
NG:金老师将我领入了科研的大门,是我的科研指路人,给了我极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在项目流程中教会了我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金老师通过各种科研生活的细节,给我分享了很多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体会,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准则。贺老师是我的学术引路人,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予耐心开导,带我步入学术正轨,帮我重拾了读博的信心。我的每个想法,贺老师都会和我详细讨论可行性,并在实验上给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也由衷感谢金老师和贺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XF:陶老师在科研和写作上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从刚开始读博时教会我如何阅读学术论文,如何解决科研问题,到中期如何撰写论文以及做好PPT汇报来展示工作,再到后期如何自行选择研究方向。我查找文献时,有时会看到带有陶老师写作风格的科研论文,然后一查果然作者里有从陶老师实验室毕业的学生。因此,我想陶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已经潜移默化进入了大家的科研习惯中。
Q:您觉得做好科研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或者养成什么习惯?
NG:我最建议的是一定要多写周报、项目报告或者文章,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表达能力,这会影响发表论文和最后毕业论文表达水平,这也是我的导师在博士开始阶段就给我的建议。
XF:交流能力十分重要。讨论时如何言简意赅地表达观点;写作时如何拔高研究意义,如何理顺叙述逻辑,如何读懂审稿人或者读者的关注点。我个人认为能够帮助读博的一个良好习惯是珍惜宝贵时间,毕竟读博的节奏是很紧凑的。
Q: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寄语?
NG:多读多写多练多交流,没有什么比行动起来更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害怕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起跑线都一样,加油努力!
XF:科研刚开始上手确实会遇到困难,中途也容易遇到科研瓶颈期。学弟学妹们不用慌张,每个博士都是这样过来的。此时多找导师、同学交流,多读论文,多推论文中的公式,复现其结果,这会对个人的科研进程有不小的帮助。大家都是交大学子,要相信自己的实力。
点亮“在看”,点赞电院优秀论文!
来源丨电子工程系
编辑 | 周元禾 周洁
责任编辑 | 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