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5期 | 这是许知远碰到过的,在内心深处有最强的共鸣的一个人

腾讯新闻十三邀 十三邀 2020-03-14


许知远对话西川

文/腾讯新闻十三邀


西川约许知远在七王坟见面。

他记得这一带有不少古建筑,想带许知远去看看。

两人沿着荒芜的山石梯上去,发现入口已经被几片铁皮封住。折路而上,又见山门紧锁。

坐在路边休息,西川突然意识到这一切充满了象征意义,好像卡夫卡笔下的城堡,K永远到达不了……


80年代,西川被全国性的诗歌浪潮裹挟着冲向浪尖,他和海子、骆一禾声名鹊起。

90年代,时代氛围骤变,西川一度陷入了“失语”。

他曾努力想成为一个“别人那样的诗人”,但80年代的语言方式已戛然失效。

一种“无力感”开始蔓延。


西川如饥似渴地阅读,不远万里地游历,以此填满自己的时间。

路在哪里?没有答案。

他读到杨子哭歧途,忽然对战国的那些思想,有了一种深深的认同感。

诸子面对时代,追索真理,虽怀大才,也会因歧路彷徨而恸哭。这种命运的共鸣给西川深深的震动。


西方文学海啸般冲击着诗人的大脑,泥沙俱下的现实也在刺激着神经,西川开始了小心翼翼的尝试。

那么,像诸子百家一样,去处理时代。因为“每个时代都不应该被浪费”。

甚至无力感,也值得书写。因为“作为一个当代的写作者,必须能够打量这些东西”……


蓦然回首,西川已经走上另一条路。

当他意识到自己丧失了单纯的抒情能力,不再是一个“像别人一样的诗人”,也就终于有可能有资格成为自己。


西川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使用文字的艺术家。

他写诗,同时在做理论研究、翻译、绘画。区别于很多当代诗人,西川如同置身于一个多扇窗户的房间,他的视野更加开阔,面对的问题也更加繁杂。

他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性,并因此保持更多的好奇和乐趣。“我原来是为永恒工作的艺术家,我现在已经不为永恒而工作了……”因为永恒不由志愿决定,时代自有论断。


镜头里,天光由明亮变昏暗。

许知远忽然有些动情:你是我碰到过的,在内心深处有最强的共鸣的一个人。

纯阅读的传统,对他人经验之渴望,成为有道者的志愿……甚至一点点“失意”,都如此相似。

许知远在一瞬间感觉遇到了更高明的自己,也许西川也是这样想。

两人抽完最后一根烟,在黑暗中静默了许久。

夕阳西下,光线幽微,许知远与西川沿着下山的路逶迤而行。

这次探访,整整一天,未能找到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0251nngaq&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五期:许知远对话西川 精剪版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本多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