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 十三邀第8期
许知远对话罗大佑
文/腾讯新闻十三邀
2000年9月,罗大佑在上海举办第一场内地演唱会,许知远和朋友相约而往。那时24岁的许知远,还顶着一头披肩长发……17年后,许知远回想那一场演唱会,久远得“仿佛是一场理想主义的挽歌。”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台湾“现代民歌运动”正盛,刘文正、李宗盛、童安格等歌手红极一时。罗大佑以别具一格的形象闯入歌坛:墨镜、黑衣、长发、哑嗓……一身强烈的反叛符号。他的歌中,既有对发展主义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反思,也有对民族,对动荡时局的尖锐批判,在当时的台湾社会引起了激烈的回响。
作为战后婴儿潮一代,罗大佑的音乐人生,不可避免地与时代情绪缠绕在一起。出生于医生世家和多年的从医生涯,又让他对生命乃至人性极为敏锐和在意。罗大佑创作中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坚硬的摇滚内核,塑造出一种苍劲的气象。
1985年,罗大佑远走纽约,自此开始了几十年的漂泊生涯。1987年,他赴港发展,2000年到北京,往返两岸……此后阶段的创作,更表露出包罗万象的野心。但罗大佑从不讳言自己的“力不从心”,他说自己“永远在担心自己的创造力的减退,好在有这个自知之明。”在许知远看来,这种“力不从心”的背后,是越发严峻的现实:这个快速变化的复杂世界已让人无从叙述和表达。
2012年,罗大佑的女儿出生。家,成为罗大佑音乐的新主题。往日的豪情、愤怒,渐渐平息为亲情和责任。现在的他,每天8点起床,送女儿上学。他说,当他牵着女儿的手在街上走,有时会突然感觉是女儿牵着他在走……有人问,罗大佑你为什么不愤怒了?罗大佑笑答,这个世界已经那么多愤怒,还需要加一个老人家来讲这个愤怒吗?许知远却有些怅然:反叛的罗大佑究竟是如何变成了“温暖”的罗大佑?
对话结束,许知远又看了自己写的第一本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书的结尾写道:“不管崔健还是李敖,他们都准确无误而又精彩万分地充当了这段时间中我们灵魂的导游人,他们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热血沸腾的记忆,如今他们老了,我们也老了,像告别了蜜月期的情侣,我们相互指责对方的叛变,同时谁也无法忘记那些最美妙的时光……”
下面,让我们重温与罗大佑的那些美妙时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025kchjdn&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八期:许知远对话罗大佑 精剪版
福利时间
欢迎大家在本篇文章下方留言,
获得点赞数最高的2名网友将获得罗大佑亲笔签名的十三邀t恤!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