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诺:我们都是文字共和国的成员丨十三邀第7期
第七期 许知远对话唐诺
许知远对话唐诺 精剪版
本期节目,涉及不少文学、艺术知识,我们做了注解。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注①:阿城(1949—)
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1984年,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棋王》。1985年,担任剧情电影《大明星》的编剧,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1986年,凭借剧情电影《芙蓉镇》入围第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1年,担任剧情电影《棋王》的编剧。1993年,与胡金铨共同担任神话恐怖电影《画皮之阴阳法王》的编剧。1997年,出版散文《威尼斯日记》。2002年,由其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小城之春》上映。2006年,担任人物传记电影《吴清源》的编剧。2010年,出版散文《好说歹说》。2015年,担任古装动作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编剧,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注②: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
美国通俗历史作家,出生于荷兰。他1913年起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饮誉世界。他一生留下了30多部作品,包括《宽容》《人类的故事》《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房龙地理》《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涉及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方方面面。房龙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轻松风趣,真知灼见发人深省,贯穿着理性、宽容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世界各地广受读者喜爱。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伟大的文化普及者,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和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它们成为尽人皆知的常识。
注③:杨照(1963—)
台湾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本名李明骏,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现为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诚品讲堂”、“敏隆讲堂”长期经典课程讲师,并在News98电台、BRAVOFM91.3电台主持广播节目。著有长篇小说:《吹萨克斯风的革命者》《大爱》;中短篇小说集:《星星的末裔》《黯魂》《独白》;散文集:《迷路的诗》《Cafe Monday》《为了诗》《我想遇见你的人生》《故事照亮未来》;文学文化评论集:《流离观点》《文学的原像》《知识分子的炫丽黄昏》《十年后的台湾》《在阅读的密林中》;以及现代经典细读系列等四十余种。
注④:金宇澄(1952—)
原名金舒舒,上海人,祖籍江苏黎里。被称为小说界的“潜伏者”。1969年赴黑龙江农场务农。1977年回沪。1988年起任《上海文学》杂志编辑、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编审。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处女作《失去的河流》发表,即被《小说选刊》和《新华文摘》转载。后加入上海作协首届“青创班”。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以满纸沪语完成了一部描写上海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繁花》,一举摘得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2013年凭借《繁花》获得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和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
注⑤:王安忆(1954—)
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团工作。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近些年,凭借作品《向西,向西,向南》荣获“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注⑥: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
奥地利作家。出生于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布拉格的一个商人家庭,犹太血统。始终接受德意志文化教育,用德语写作。1906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1908年就职于一家工伤事故保险公司,直至1922年病退。1917年罹患肺结核,最终死于喉结核。一生坚持业余写作。生前出版过四部短篇小说集,1912年问世的短篇小说《判决》是他的成名作,除《判决》外,《变形记》《司炉》《在流放地》《乡村医生》以及《饥饿艺术家》均为他本人认可的短篇代表作。还留下三部长篇小说遗稿,即《失踪者》《诉讼》和《城堡》。此外还写有大量书信、日记和随笔,亦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一生中有过多次恋爱,并曾数次与人订婚,但终身未娶。晚年曾有毁稿之念。死后挚友马克斯·勃罗德一一整理并出版了他的遗稿乃至全集。20世纪40年代起受到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兼作家萨特、加缪等的高度赞赏,有“现代文学之父”之称。
注⑦: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
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文学潮引领者及里程碑式的人物。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一九二五年出版第一部随笔集《探讨集》,1935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逐步奠定在阿根廷文坛的地位。代表诗集《圣马丁札记》《老虎的金黄》,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随笔集《永恒史》《探讨别集》等更为其赢得国际声誉。译有王尔德、伍尔芙、福克纳等作家作品。曾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教授,获得阿根廷国家文学奖、耶路撒冷奖、塞万提斯奖等多个文学大奖。被中国作家莫言、余华、格非等视为“作家中的作家”,直接影响中国先锋写作。
注⑧: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
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他中学毕业后,遵照父亲的意愿进大学学习法律,同时旁听文学课和哲学课,还在律师事务所当文书。1819年他大学毕业,却不愿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而是决心以写作为生。他早期的创作屡屡失败。为了生计他只能迎合社会风气,用化名写了大量情节离奇的流行小说。直到1829年,巴尔扎克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才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终于使他名声大振。此后20年,巴尔扎克总共写了90多部作品,合称《人间喜剧》。这些作品塑造了2472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细致深刻地描绘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活动场所的生活画面。
注⑨: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
德国人,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文献。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 《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
注⑩: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1625年,弥尔顿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文学6年。1638年,弥尔顿到欧洲游历。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弥尔顿毅然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并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弥尔顿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1649年,革命胜利后的英国成立共和国,弥尔顿发表了《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文,以巩固革命政权。1660年,英国封建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被释放,此后他专心写诗。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注⑪:J. S.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政治理论家。旧译穆勒。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维多利亚时代,密尔就因其鲜明的自由主义立场以及对自由主义学说的清晰阐释而被称为“自由主义之圣”。密尔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第一次赋予自由主义完整而全面的理论形式,从心理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等角度为当时已经达到黄金时期的自由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代表作品有《论自由》《代议制政府》《妇女的屈从地位》等。
注⑫:克劳德·李维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
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长于法国巴黎,著名的法国人类学家。1948年出版博士论文《亲属的基本结构》,被认定为人类学亲属关系研究的重要著作,1955年出版成名作《忧郁的热带》,之后出版的著作如《结构人类学》《神话学》四卷巨著,不仅为结构学和神话学研究建立基础,也深深影响了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
注⑬: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 1923-1985)
意大利当代作家。生于古巴哈瓦那,随父母移居意大利。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开始文学创作。194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通向蜘蛛巢的小路》。20世纪50年代起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写作小说,或反映现实中人的异化,或讽刺现实的种种荒谬滑稽。《两半的子爵》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同后来写的《树上的男爵》(1957)和《不存在的骑士》(1959)合辑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卡尔维诺创作了《看不见的城市》和《宇宙喜剧》等。他还搜集整理了《意大利童话》。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却因于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
注⑭: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被推崇为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
福利时间
老规矩!新节目上线,发福利——
在文章下方留言,我们会挑选13位幸运观众,送出13本唐诺老师的《眼前》,其中会有3本唐诺老师签名本。谁是本期的幸运锦鲤?快留言吧~
(理想国·唐诺作品系列,已出版《眼前》、《尽头》、《重读》,其他作品即将出版,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