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愚君看天下 | 中印关系:风雨之后是彩虹—— 纪念中印建交七十周年(中)

于洪君 察哈尔学会 2023-12-14

编者按:

本文作者系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授权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于洪君




2


二、印方恣意挑衅导致边界战争,
两国关系受到深重而持久的历史性伤害

中印两国间的边界历史上从未划定,但按照自然形成的管辖范围,有一条传统习惯线作为双方实际边界线。19世纪下半叶,英国殖民者在中印边界西段搞了一条约翰逊线,但中方未予承认。1914年3月,英国人又在中印边界东段搞了个麦克马洪线,将该地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划归英属印度。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这种单方面划界行为。

1950年中国和平解放西藏后,印度受扩张主义野心驱使,开始蚕食中国领土。中印之间形成了总共涉及12.5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其中西段3.3万平方公里,中段2000多平方公里,东段9万平方公里。1958年10月,印度向中国提交备忘录,就中国修建连接西藏和新疆的公路提出交涉。尼赫鲁本人致信周恩来,称中印之间不存在边界争端,企图让中国接受印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事实。中国政府通过外交复文和周恩来复信,重申了中印存在边界争端,建议双方保持边界现状等原则立场。1959年3月,尼赫鲁再次致信周恩来,进一步提出领土要求。此后,印军继续蚕食中国领土。试图在更大范围内改变现状,两国边界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血冲突。9月8日,周恩来复信尼赫鲁,再次阐明中方基本立场,同时建议印方采取行动,恢复两国边界久已存在的状态。


9月26日,尼赫鲁复信周恩来,没有对中方善意做出回应,反而拒绝了中方的所有申诉和说明,中方深感失望。随后,周恩来再次复信尼赫鲁,建议双方立即从东西两段实控线各撤二十公里,保证不在撤出武装部队的地区驻守和巡逻,保留民政人员和非武装警察执行行政任务和维持秩序,同时建议两国总理尽快举行会谈。

经中方积极努力,两国总理会于1960年4月19日在德里举行,历时7天,没有取得预期目的。有鉴于此,周恩来在新德里举行记者会,向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经纬和中方立场。此后,印方利用中方为缓和局势而暂停边境巡逻之机,进一步破坏两国实控线,在中国境内新建据点和哨所,打死打伤几十名中国军人。

1962年7月,两国边境地区坚持局势加速升级。中国政府向印度提出了严重抗议。正在国外开会的中国外长陈毅,奉命约见印度官员,推动印方恢复两国间谈判,遭到印度拒绝。当年10月5日,印度宣布在东方军区建立第四军,专门负责对华作战。一周后,尼赫鲁发出对中国军队作战令。印度国防部长随后宣称,印度要与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10月8日,中国最高领导层在政治上忍无可忍、军事上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发出了歼灭入侵印军的预先命令。同一天,周恩来向苏联驻华大使表明,如果印军发动进攻,中方将坚决自卫。

10月17日,随着印军开始大规模进攻。毛泽东主席签发中央军委作战令。10月20日凌晨,中国对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战事进展顺利。到23日时,东段双方实控线以北、西段中国主张领土之内,都已不存在有组织的印军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即在中国军队有能力继续推进、扩大战果并收复更多失地的情况下,毛泽东主持会议,决定就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提出中方建议和主张。次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重申必须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一贯立场,建议在尊重两国边境实控线的前年下,双方武装人员各自后撤二十公里,脱离接触。声明还建议两国总理再次举行会谈。


同一天,周恩来致信尼赫鲁,呼吁他响应中方建议。中国军队为配合政府声明,配合周总理的外交行动,对印军停止追歼,原地待命。然而,10月27日,尼赫鲁复信周恩来,不但强势拒绝中方和谈建议,反而要求中方承认印度非法侵占的中国领土,以此作为双方停战条件。11月4日,中国再次发出和平倡议,印度却宣布紧急状态,成立战时内阁,发行战争公债,进行军事动员。10天后,印军发动反攻,试图挽回颓势。中方16日至20日组织第二次自卫反击,进一步扩大战果。印军在中国境内建立的所有据点被全部铲除。

在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下,印军也无力再战。11月18日,尼赫鲁发表讲话,表示愿意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印分歧。19日,周恩来做出积极回应,表示中国同意立即谈判,同时请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出面斡旋,促进中印和谈。当时的尼赫鲁走投无路,但困兽犹斗,竟呼吁美国进行军事干预。美国当时也给了尼赫鲁面子,派航空母舰驶向印度,但24小时后,美国发现危机已经结束,那艘航母尚未抵达孟加拉湾就返航了。美国人很知趣,不想为印度火中取栗。

11月21日零时,中国政府再次发表声明,一方面痛陈印度仍在拒绝中方和谈建议,另一方面宣布了中方扭转边境局势的新举措,即在东、中、西三段,从双方实控线撤军20公里。声明同时也表示,如果印度军队继续进犯,中国保留自卫还击的权利,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须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22日零时,中国边防部队主动在中印边境全线实行停火。就这样,由于中方不懈努力,中印边界最终实现了全线停火,两国军队脱离接触,局势逐渐缓和下来。


中国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从1962年10月20正式打响,到11月22日中国军队全线停火,持续一个多月时间。1963年4月2日,中方宣布释放印度被俘军人。中国军队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此前已交还印度。

3


三、中印关系正常化虽步履维艰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终成共同选择

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导致双方积怨加深。60年代中后期,两国首都相继出现民众冲击对方使馆、外交部门相互驱逐外交官的严重事件。边境冲突亦不时发生。尽管如此,中方改善中印关系的意愿一如既往。1970年5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印度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米什拉,拉着他的手说,“印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印度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印总是要友好的,不能老是这么吵下去嘛。”

70年代末,中印双方从各自利益出发,开始了有限的接触与往来。印方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1979年,印度外长瓦杰帕伊来华访问,建议双方设立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得到中方响应。1981—1987年间,双方举行八轮副外长级会谈,讨论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遗憾的是,由于双方立场相去甚远,八轮会谈未能取得成果。1986年,印度将它在中印边界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建立的所谓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中国表示坚决反对。1987年,双方在边界地区再现摩擦。


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两国关系有了重大改善。双方同意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同意成立关于边界问题的联合工作组。随后,双方举行十五轮副外长级联合工作小组会谈。2003-2004年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双方签署关于两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同意发展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同意各自任命特别代表,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并且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议。2005年,中印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2006年确定为“中印友好年”。


2006年11月,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访印,揭开中印关系新篇章。两国领导人就发展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一致认为:两国在双边、地区、国际层面有着广泛而可持续的共同利益;两国都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印关系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意义;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两国有关部门签署了关于投资促进和保护、卫生检疫、人力资源开发等多项合作文件。

此后,中印关系的确出现全面发展、多元合作的新局面。但是,双方根据已经确定的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进一步确定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结构,步履维艰。2005—2009年间,中印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八次会晤,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009年5月,印度国大党上台执政时表示,希望三四年内解决印中之间所有问题,结果仍未如愿。

此时,中国、印度以及俄罗斯、巴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有学者甚至形象地将中印俄巴四国称之为“金砖国家”。2009年6月,中印俄巴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晤,正式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四国领导人一道承诺,要共同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提高新兴经济体发言权,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能源供给多元化,开展气候对话。金砖合作机制问世,意味着中印两国联手俄巴,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的地缘政治新格局开始形成。


在此背景下,中印关系在双边框架下也有新发展。2010年12月,中国总理访印,双方同意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交流互动,共同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经济合作。2011年9月,中印战略经济对话首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有关部门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印两国宏观经济形势、两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进一步开展双方的务实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张玲  唐春云
图文编辑/徐坤阳


相关阅读
愚君看天下|中印关系:风雨之后是彩虹——纪念中印建交七十周年(上)
愚君看天下 | 参与全球抗疫合作是我国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
愚君看天下 | 疫情下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安危与共的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