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道 | “学•术”系列第十一讲“由内而外——论文投稿第一关的二八原则”顺利举办
2020年12月10日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外哲宗教休闲研究生联合党支部于人文大楼107教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邀请研究生德育导师陈越骅副教授进行题为“由内而外——论文投稿第一关的二八原则”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是2012年以来陈老师面向人文大类研究生的学术写作与学术技能系列讲座之一。
讲座伊始,陈老师从论文的呈现方式引入话题,指出论文写作的学术积累与创新观点最终凝聚在其呈现形式之中,而其呈现的最终形式则是发表于学术刊物的规范作品,连结文稿与刊物的关键环节则是投稿,因此投稿时的呈现方式对论文能否成功发表起着关键作用。
“写论文的拖延症非常普遍”,陈老师接着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讲起,为同学们讲述如何从论文框架的建构开始,把学术写作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把步骤细化,”先写再改“。
在论文修改的过程中,陈老师以全面而细致的视角为同学们从文章的语法、语句、用词等呈现细节以及题目、摘要、开篇导论、结论、参考文献、脚注、难点解释等组织结构方面提出若干切实深入的建议。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投稿前认真执行查错、润色、格式、排版、脚注查验等步骤。
在此基础上,陈老师强调了专门设立投稿环节的重要意义,并为同学们重点阐释了投稿环节中的若干步骤,从前期调研开始,到最后实际发表,用生动形象的现实经历带领听讲同学深入认知投稿活动的真实样态。他指出,“行千里者半九百”,如果这一关没有做到,当你辛辛苦苦“写完”论文,准备发送给导师、评审专家、审稿人的时候,其实在投稿(delivery)这个环节你仅仅做完20%的工作,还有80%的工作没有做完。这一关可能只占用20%的时间和工作量,但很可能是论文发表与否的80%的原因。审稿人的审稿过程的前面20%决定了后面80%的结果:第一印象很重要。
除了具体的写作和投稿技术,在讲座的后半段,陈越骅老师特别强调了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对学术环境整体与个人学术生涯的重要影响,要守住学术诚信的底线。陈老师在总结时鼓励大家重视学术基础训练、提升内在学术能力、虚心接受写作建议、积极承担作为学术共同体成员的写作义务,并指出尊重学术共同体的要求和规范是学术道德的具体体现。
讲座中陈老师还以实操演示的方式向同学们传授了若干写作工具与文献处理工具的进阶技巧,并耐心带领同学们进行论文修改、审阅、再修改等环节的模拟演练。同学们在讲座结束后纷纷向陈老师坦述了自己关于写作、投稿以及研究意义的疑惑,陈老师为大家一一详细解答,并在答疑环节后应邀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撰稿 | 方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