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 2021年“学衡”人文讲座第一讲:胡寅的夷夏观
胡寅的夷夏观
主讲人:王昌伟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主持人:彭国翔教授 浙江大学哲学系
时间:2021年5月19日(周三)19:00
讲座采用线上形式:
腾讯会议号 933 644 240 ,密码 960928
王昌伟(Chang Woei Ong),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关学研究。主要著作为:Men of Letters within the Passes: Guanzhong Literati in Chinese History, 907-1911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8) (中译:《中国历史上的关中士人》), Li Mengyang, the North-South Divide and Literati Learning in Ming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6). 另有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本讲座旨在通过考察胡寅(1098-1156)的华夷之辨,探究与道学运动相联系的特定思想家群体如何构想他们与异族的关系。胡寅明确反对夷狄进入中国,因此他的“使夷狄而为中国之事,是亦中国矣”之论,成为了学者理解其华夷观念的难题。一些学者认为这不过是前后矛盾,另一些学者则试图基于胡寅的宇宙论和伦理观进行解释。然而,他们都深受朱熹强有力的“理-气”框架的影响,倾向于认为胡寅也主张道德和文化的普遍性,因为他相信包括夷狄在内的所有人类,都被赋予由“理”所决定的与生俱来的道德本性。
而本讲座将指出,如果深入考察胡寅的夷狄之论与其哲学思想的联系,这种所谓的矛盾就将不复存在。同时,不应误以为胡寅和朱熹一样,将“理”视为决定人类天性的创造性本原,从而与赋予万物形体和秉性的“气”相对立。在胡寅看来,“理”是差异和等级的原则,在人类身上,则是对于道德粹驳的自然偏向。这一原则是普遍的,因为“天”正是如此通过“气”的运行创生万物,并将它们分门别类,彼此区隔。既然天地运行的规律正是如此,夷狄作为人类之中一个特殊的低等类别,自然不可同处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