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盘2021“最强春节档”,教会我们3件事

《影视圈》杂志 剧影圈 2022-06-24


文 | 雯怡


 

2021春节档首周以78亿票房、1.6亿观影人次的新纪录收官,摘得“史上最强春节档”的响亮名号。在疫情尚未清除、上座率受限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成绩着实令人惊喜,也让许多从业者们心中的大石落了地。



客观分析成因,当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首先,观众们去年没法去电影院过年,这次的机会就显得来之不易、必须好好珍惜;其次,为了响应原地过年的号召,大家也只好将观影作为假期中的主要娱乐方式;再者,今年春节档的影片整体质量不俗,每一部单独拿出来看,都是能在普通档期挑大梁的卖相。

 

另外由于此前市场遇冷,此次春节档没有了票补,票价本来就高,某些供不应求的黄金场次更是贵得离谱。然而综合前几点原因,看电影在特殊时间点上成了人们的刚需,大过年的,该花的钱就得花!一咬牙一跺脚,票房更高了。

 

令人兴奋的开门红背后,免不了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兴奋散去,冷静复盘,我们能从这波“最强春节档”中,学到三件事。


黑马逆袭方法论:高口碑+感情牌


回顾整个档期,最戏剧性的一刻莫过于《你好,李焕英》(以下简称《李焕英》)在大年初四这天,以5.27亿的单日票房反超《唐人街探案3》(以下简称《唐探3》)。并且,根据猫眼专业版的预测票房数据,《李焕英》最终将以51亿的总票房,夺得本次最强春节档的冠军。



此般大爆发是连导演贾玲都没想到的事情。“票房破30亿就瘦成闪电”的豪言一出,驷马难追,此时她只能恨自己没有早点开始减肥。



贾玲并不是妄自菲薄,这个结局确实任谁都猜不到。毕竟在此前,有底气延期一整年、预售数据破了N项纪录、想看人数一骑绝尘的《唐探3》会是本次春节档的票房冠军,这几乎成了业内人士和普罗大众们心中不争的事实。

 

可是电影市场的有趣和魅力便在于此。仔细回忆一下,2018、2019的春节档,黑马逆袭的情节也与之如出一辙:《红海行动》、《流浪地球》渲染的是爱国情,今年《李焕英》则主打亲情,二者都极具张力和普适性。稍加对比,便不难得出春节档的爆款方法论:高口碑+感情牌。



春节档的特点在于:底盘稳,但市场下沉。在春节假期中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们,很大一部分都并非影迷,对于影片的预判、体验和理解,极度依赖于口口相传的评价与社交媒体上的碎片化分享。

 

还记得2018年,领跑预售的《捉妖记2》口碑率先扑街,这才给冠军宝座撕开了缺口,让《唐探2》和《红海行动》有了撕咬一番的空间。


同样是续集作品,2021年的《唐探3》也没能逃过口碑坍塌的命运。这部吊了观众一整年胃口的电影,本是以“保50亿,冲《战狼》”的野心,奔着影史最高票房纪录而去。


然而过高的期望也会成为负担,尤其是在影片质量本身不过硬的情况下,推理没有悬念、笑点生硬低级、元素杂而无序等问题被不断放大,劝退了不少观众。


 

此时,让人哭湿了口罩的《李焕英》则显得格外可爱,贾玲付诸的真情实感让人不忍苛责。映后口碑迅速发酵,豆瓣评分稳稳扎在8分以上,排片及上座率便随之一路逆势而上。



《李焕英》不仅有着春晚小品更好笑的段子,更是在最后直戳心窝,让你恨不得抱着家人大哭一场。而这张感情牌,正是其逆袭的另一大利器。


春节有风险,定档须谨慎


腰部影片《刺杀小说家》(以下简称《小说家》)、《新神榜:哪吒重生》(以下简称《哪吒》)口碑并不逊色,但票房均不如预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前两个神仙对手的强势挤压下,剩下的排片和观众已经不多了。



何况,这两部电影的受众本身就有限制。《小说家》有观影门槛,影迷口碑明显高于普通观众;《哪吒》是成人向动画,并不适配春节档合家欢的调性。

 

这也在警醒我们:春节档虽然是块大饼,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影片保证了质量,就一定能够在其中获得好成绩。在残酷的竞争和过高的宣发成本面前,“黑马”们也纷纷力不从心。当春节档开始“内卷”,造成的局面只有两败俱伤:影片没有回收预期的盈利,而观众们也错失值得一看的作品。

 

《小说家》虽然故事层面略显薄弱,但是美学风格、顶级视效可圈可点,好这口的其实大有人在。这部暴露了导演漫画迷属性,集中二魂和热血感于一身的作品,如果放在目标受众自由度更高的暑期档,是不是会更适合一些呢?



《哪吒》作为此次春节档中唯一一部超前点映的片子,明显是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提前释放口碑的策略。但纵使片方对内容本身再有自信,最终也难以在这场激烈的厮杀中脱颖而出。



档期内票房垫底的《人潮汹涌》可谓此次春节档的沧海遗珠。论阵容,有天王刘德华的加持;论质量,它的豆瓣评分稳居春节档前三。然而与对手的先天差距太过悬殊,最后导演不得不亲自下场,通过微博发声求排片。



宣发方首先得出来挨打:前期剧透了太多影片内容,也没有充分利用华仔的顶流资源。抖音上的5000万粉丝愣是没转化成票房,光是这点就值得他们好好反思了。



虽然导演饶晓志的前作《无名之辈》广受好评,但那毕竟是冷档期的惊喜。此次想以黑马之姿冲击春节档,还是略显鲁莽了。毕竟这种带着黑色幽默的荒诞喜剧,对下沉市场的观众们来说,不会是首选。


资本再强大,也救不了内容


2021春节档也再次用事实证明了:一部影片能不能成,内容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如果作品本身有问题,无论资本与靠山的力量多么强大,也救不回来。

 

今年春节档前,排片大战早已悄然拉开序幕。各家发行团队跑遍全国院线真金白银地砸排片,其中由华谊兄弟主控出品的玄幻巨制《侍神令》正是烧钱最狠的那一个。

 


结果片子一上线,作为最大宣传卖点的陈坤、周迅对手戏没看够,无意义的支线凌乱不堪,再加上屈楚萧的戏份过多,存在虚假营销的嫌疑,让口碑一路下滑到及格线以下。排片占比从大年初一的第四名9.6%,大跳水至现在的区区3%左右。最后以两亿出头的档期内票房惨淡收场,接下来分分钟要被《人潮汹涌》赶超,眼看就成垫底了。



造成这样垮台的局面,也只能是影片自身来背锅。故事、IP改编、视效,三者都没做到极致,即便有强大的公司操盘和运营,也只能成为资本手中的一张“烂牌”。

 

类似的情节也发生在万达影视的“亲儿子”《唐探3》身上。就指着这场翻身仗的万达,在排片上无疑会对《唐探3》作出倾斜。奈何后来居上的黑马《李焕英》来势汹汹,院线也不得不向高涨的观影需求低头。最终口碑失利的《唐探3》也只能屈居第二。

 

《李焕英》成功后,相信会有大批资本争先恐后地涌向此类作品。与其一头热地跟风,盲目地请喜剧明星煽情,不如关注和挖掘父母辈、中老年群体的巨大市场潜力——或许这才是《李焕英》的制胜关键。



“背靠大树好乘凉”已彻底成为过去式,而凭着一腔孤勇闯天下的自信,也难以让作品大放异彩。复盘2021这场“最强春节档”,让我们从首战告捷的狂喜中及时清醒,理性权衡权衡市场、资本及内容,切勿本末倒置、顾此失彼。












往期回顾


周迅、陈坤都带不动,玄幻大片《侍神令》是怎么垮掉的?“快抖大战”、各平台入局,2021春晚哪家强?贾玲,一个你无法对她下手的女人
留住电视机前的年轻人,央视春晚做对了吗?春节宅家必备指南:过年七天乐,看片看到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