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岁安客诚「营销技术」的秘密:流量贵?用CDP治一治

燕尾 私域流量观察 2021-06-29

(以下来自访谈录音整理,人物原话有所调整)

公元前500年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的时候,或许没想过有一天这不再是一句比喻句,而是切实的陈述句。


上世纪90年代,外国企业开始引进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用来管理企业和用户的互动记录,比如用户信息、咨询内容、交易记录;


21世纪,随着数字营销(Digital Marketing)的出现,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即数据管理平台)开始兴起,它会尽可能地追踪匿名用户在网上的行为痕迹,比如用户在浏览网站时的设备、时间、浏览内容是什么;

大约6年前,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即客户数据管理)在国外兴起,它将集合所有和用户有关的数据,并直接输出给应用部门使用。它是如今最新一波的趋势,国外该领域的头部企业融资额已达上亿美元,国内虽然起步晚,但赛道上也有创略科技、联否linkflow、安客诚中国等品牌迅猛涌现,发展速度势如破竹。


但很危险的一点是,许多人在谈论企业数字化转型,却很少人清楚MarTech营销技术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为了深入了解CDP,也为了站在一个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MarTech,我们找到拥有50年历史(足够悠久)、业务横跨各国(对中外市场环境有实际体会)的技术企业安客诚,约他们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Nancy聊了聊,通过这篇文章,你将能理解一些和我们切身相关的问题,比如:


1. 在营销技术中,DMP、CRM、CDP分别是什么;
2. 重点谈谈CDP的价值;
3. 到底什么样的企业需要MarTech;
4. 如何看待中国企业数字化浪潮?


除此之外,你还将获得一个看待中国MarTech环境的新视野,以及来自营销技术领域精英的思考与建言——



区别和价值


DMP(数据管理平台)、CRM(客户关系管理)、CDP(客户数据平台)是营销技术领域最常被提及、也最容易被人混淆与误解的三个名词。当我们聊这一话题的时候,Nancy这么解释三者的区别:


“CRM其实是历史最长的一个处理客户关系的平台或技术。比如在古早年代,大家做生意也会用笔和账本来记录和用户之间的交互。


我们上一代人每一个村里都有一个供销社,供销社里面的人会记录你来买了什么东西,比如李家今天买了酱油,后天张家买了一包糖……其实这就是最早的CRM,即我记录了谁( WHO)在什么时间点(WHEN)买了什么(WHAT),只是形式有些不同。

上一代人的市井街景


而DMP,则是在线上媒体兴起时候产生的一个事情,在传统数字营销人看来,他会认为DMP就是做一个媒体数据的整合,比如我投放了广告后,将所有获取到的匿名数据,收集到我自己的DMP数据库里,并和外部的DSP进行一些链接,在媒体里找到数据对应的这个人,从而去赋能媒体营销。


而CDP则是两种功能的重合与叠加,以及去满足全域营销的一个技术架构。


它会将凡是和企业产生接触的、有所互动的、对品牌有感知的、所有和品牌相关的数据都记录并保存下来,但记录和保存并不是唯一,在上面还会有一层应用层,这是CDP强大的关键——我跟消费者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进行什么样的对话、以及我要有什么样的功能,都是CDP可以赋能的地方。


这三者总结来看的话,DMP(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相对来说是最弱的,CRM(客户关系管理)是跟企业的数据资产产生最直接关系的最核心的一个能力,而CDP(客户数据平台)是一个更强大的比较整合的一个体系。简单来讲,这就是我认为的这三者的一个区别。
 

重点谈谈CDP

CDP(客户数据平台)是未来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

Nancy说,“CDP也好,叫MDB也好,总而言之这就是企业自己所能拥有的消费者的一个数据库,或者说应用数据平台的能力,这是数字环境下企业业务发展到某个规模后一个必然的选择。“

许多从业者也许会特别留心“某个规模”到底是什么规模?

毕竟CDP不是一个特别轻量级的应用,一个比较好的建议是,除了营业额和预算之外,也要考虑行业的特性、产品属性、销售渠道等等问题。比如刚刚落地的某个国货美妆品牌,它本身依托于电商环境或者少数几个线下柜台,就没有必要做那么复杂的一些技术应用,收集一些数据做分析,做好数字化的铺垫就够了。

但当企业活下来并拥有一定规模,开始考虑”如何增加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或许数字化转型就是最佳的选择。



适合企业自身的营销技术


弯弓:那企业要如何去评估自身对技术的需求并作出准备呢?比如按照上述的思路,是否意味着企业应该先建设DMP,然后再建设CRM,最终再去建设CDP,遵循这样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先后顺序?


Nancy:没有必然正确的方式。


在初期,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情——了解清楚你的消费者在哪里,然后你才能明白你应该用哪些手段和渠道来跟他们沟通。


比如我们有一些企业客户是超级奢侈品牌,对这些超奢品牌而言,CRM就是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它的数字化程度不需要那么的复杂,他们表示:“我每年生意好不好,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今年的设计受不受欢迎,设计师如果成功的话,我简直不用做任何的营销活动,柜台上的货就能全部卖空,而且还要预约和排队。但如果设计师这期的作品不受欢迎,我做再多的广告都没有意义。”对这样的一些超奢品牌而言,它其实做好最核心的一批会员的管理就够了(CRM),其他东西(DMP/CDP)对他来讲就是一种浪费。


用MarTech去赋能你的营销,而不是用MarTech去决定你的营销。

没有什么是必须做的,也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而是你的企业现在发展到哪个阶段、你的消费者在哪里、你有多少钱你就做多少事儿。你可以现在就搭一个CDP,假设你认为不重要,就先做个CRM的数据库也可以。



投身数字化浪潮的关键


在Nancy眼里,最核心的一点是:

企业本身的人才和组织结构,有没有做好这些准备。


他们看过许多花巨资做完系统以后营销部门却不使用,依旧采取原来的那套工作方式的案例。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企业内部根本没有做好数字化转型的前期规划。


这不是指营销人员必须懂技术,他需要的只是理解这个IT系统是帮忙做什么事的,甚至他能反过来,将市场部的营销场景转化为IT的语言,告诉IT说‘我们希望这个系统具有采集/分析某数据的能力。‘“


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呢?


Nancy说,企业要梳理清楚组织结构的问题,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寻找数字营销服务商或管理咨询公司,用3-6个月的时间去完成这样的一个项目。另一种则是企业自己有意识的培养一些人,比如以前做市场的人、做CRM的人、做IT的人都可以去更进一步的进行培养和赋能,他们起码有着相关的经验和基本认知。



对中国商业环境的反思


当我们在谈论大环境的时候,有的人了解先进的营销技术,但并不了解中外市场的差异,有的人对市场的理解极深,却又不了解技术本身。但如果站在一个悠久的、跨国的、营销技术公司的角度,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商业、数字化和MarTech?这或许是最值得我们参考的(以下来自对Nancy访谈的整理)。

“ 我觉得中国当前的数字化程度仍旧有待发展,很多的技术的应用还远远没有到成熟的阶段。


我们在国内谈论一些商业名词的时候,通常概念重于实质。似乎大家都觉得每年必须要推出一个新概念,比如现在谈谈新零售,这个概念在去年还很火,而今年别人就会觉得已经OUT了,但其实新零售是什么我们也没有特别清楚。因此我觉得不管是媒体也好,或者自己本身是一些从业人员也好,很多时候大家都是求新求变,而不是求稳。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就会明白我在讲什么:我们在给一些美国本土大型企业搭建数据平台,签订合同的时候,合同期限一般都是3年起,有时是5到10年,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系统架构的一个搭建前期需要很多的准备,以及中期、后期,这些项目的成功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不断验证。但在中国本土,我们除了极少数的用户,大部分客户都是一年,甚至有些客户问这个项目六个月能不能做完,因为他们必须立即让老板看到这件事的成效。


这就代表着我们其实离“成熟”这个概念还有相当远的一个距离。什么是“成熟”?是你做了、尝试了、推广了、调整了、最后去巩固了才叫成熟。如果这些步骤都没有的话,那剩下的仅仅只是一个概念。”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悲观,但我们和Nancy都认可的一点是,和前两三年相比,如今中国的商业环境对于数字化而言确实友善了很多。她还建议,无论品牌主也好、企业主也好、CMO也好,都不要过分的恐慌,因为商业的本质还是找到消费者、获得消费者认可、并把货卖给他,同时还能让他后续一直使用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样的一个概念之下,任何的MarTech都是要用于赋能这一链路的:帮助你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把渠道铺好。MarTech是一个加分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左右生意最核心的东西。


“我觉得大家就把MarTech当成一个有用的工具就好。”



- 结语 -


和一些极度正面地评价中国MarTech环境的声音不同,Nancy认为国外MarTech的成熟度仍旧比中国领先得多,我们依然有着极大的待进步的空间。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户的单一识别化。


比如在中国CRM仍然是主流营销技术之一,但在国外却不被着重提及,他们不一定要把第一方的数据放在自己的数据库里面,然后再去做直接的交流,而是直接对“人群数据包”进行运营,从而在各个媒体平台上直接找到对应的人群。


但这其实是一个涉及各国国情、法规、发展方向的复杂问题,我们之后再找机会展开探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感兴趣的可关注公众号——


业务&客服


-往期推荐阅读-




本文为 丨弯弓新媒体丨 原创文章

编辑:梅BOSS

作者&排版:燕尾

“感谢来自安客诚Nancy的支持与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