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量补刀,“双11”的底层逻辑

曹升 灰度认知社 2022-04-25



本文为《经济观察报》第895期 | 商业观察 | 专栏文章,发布于灰度认知社公众号时有增补内容,与正文有所区分。


灰度认知社(ID:HDrenzhishe)

作者丨曹升


二十年前,现象级美剧《欲望都市》讲述了美国纽约曼哈顿四个单身女人的故事,在对年轻人的代际影响力上,鲜有能与《欲望都市》相媲美的。


《欲望都市》

日本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和中国的“双十一”是两个例外。


《欲望都市》和《东京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在于二者的底层逻辑相似,都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勾魂摄魄的欲望和时尚,一条是多年以后才能品味的爱与成长。

 

那“双十一”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双十一”的底层逻辑


常规用户对于“双十一”的认知是全球最大的购物交易日、全球最大的品牌公关日、全球最大的包裹寄送日以及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节。但在我看来:

 

“双十一”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全球最大单一购物场景。


从大类上看,互联网商业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节省时间的消费,另一种是消磨时间的消费。与之相对应的,前者为工具型电商(交易型电商),后者为社交型电商(内容型电商)

 

作为工具型电商集大成者,“双十一”具有以下九个底层逻辑:


1.注意力集群


大多数人都知道产业集群,它是生产商主权时代的产物,供应链成本得以大大降低。

 

注意力集群是渠道商主权的产物,流量成本会大大降低。

 

比如四大天王并不是香港唱歌最好的4个歌手,但这个集合品牌对流量的吸引能力非常强。


香港“四大天王”

2.高欲望消费

 

生产商主权与渠道商主权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理性假设,假设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消费需求,选品策略基于历史的可观察可衡量的关键消费因素,通过刺激欲望程度可以形成增量消费。

 

反过来说,“双十一”的天花板也在于此。

 

“双十一”解决不了高欲望消费的缺点,即购物场景之外的消费触发能力极弱。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双十一”要举办盛大的娱乐晚会,其底层逻辑是在购物场景中强化情绪触发型决策,弱化高欲望消费占比。


3.比价消费


因为理性假设,关键消费因素是存在的。

 

只要低成本吸引大流量,在供给端提供海量的客户利益决策点,大流量的销售转化率就成为必然。而最大的客户单一利益决策点就是比价消费(价格战促销)。

 

这也是“双十一”的成功之处,也是被部分商家诟病的地方:

 

“双十一”拉动了销售收入,但没有拉动利润。

 

4.流量补刀


消费者平时关注一些商品,也放进了购物车,但并没有达到消费决策的阈值。

 

“双十一”给商家提供二次决策触发的促销机会。这部分消费是传统线下门店无法捕捉和触发的增量消费。

 

5.透支消费


当大量价格敏感型用户流量被引入后,在低价促销的刺激下,部分消费者提前透支未来1-3个月的消费,但作为减量消费,销量越大商家死亡率越高。


6.品牌公关


正如阿里所说,“双十一”是“全球品牌的奥运会”,拿到销量金牌是一次非常大的公关事件,有可能影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行业地位。


阿里与京东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阿里不是电商销售平台,而是中国最大的广告及公关平台。


7.新生代品牌


以三只松鼠为代表的纯互联网电商品牌,通过“双十一”获得极大的品牌曝光机会。


这部分往往是年轻人消费品牌,作为消费者代际更替形成的增量消费,这部分商家是“双十一”取之不竭的活力源泉。



8.长周期物流


“双十一”促成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大红利,即“电商物流化、物流电商化”。

 

现在正进入第二代红利,即“餐饮零售化、零售餐饮化”。

 

第一代是可以次日送达的长周期物流,第二代是30分钟生活圈的短周期物流。

 

近期,阿里整合口碑与饿了么,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就是要抓住这个时代红利的窗口期。

 

9.流量商业


阿里系擅长2B商家运营,不擅长2C用户运营。

 

流量是粗放的,场景是近场的,消费是高欲望的。除了购物场景,消费者还有社交、娱乐、休闲、文化等远场场景。

 

除了掏钱,消费者在社会化传播、消费口碑形成、体验式消费、创新式设计等诸多领域的商业价值还没有被“双十一”充分挖掘出来。


后“双十一”时代

 

交易额增速逐年放缓,不是“双十一”的顶峰到了,而是互联网流量的峰值到了。整个电商的用户增长、欲望驱动型消费都达到了天花板。

 

互联网商业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流量商业到用户商业、从市场份额到场景份额、从大众经济到窄众经济、从渠道商主权到消费者主权、从工具型电商到内容型电商、从高欲望消费到低欲望消费、从信息不对称到认知不对称、从长周期物流到短周期物流等……

 

那何为流量商业,何为用户商业?


灰度认知社创始人 曹升


流量商业,是渠道商主权,关注流量运营和单次流量下的成交金额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成交金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这里:


流量,是无差别用户;

转化率,是销售漏斗;

客单价,是单次流量下的消费金额。


用户商业,是消费者主权,关注用户运营和客户生命周期的分批次变现。


销售收入=关系链*信任度*认知流


其中:


关系链,就是用户触点。

信任度,就是消费理由。

认知流,就是决策成本。


流量商业是大众传播,产品运营。

用户商业是窄众传播,用户运营。


以大众点评为例,表面上看大众点评是一个餐饮服务软件,但其底层逻辑是中国最大本地餐饮消费口碑库,且具备完整的关系链、信任度、认知流。

 

用户选择附近餐饮时习惯性打开大众点为评,这是基于LBS(Lo-cationBasedService)本地生活关系链。

 

大众必吃榜不是高欲望消费,而是由“商家公关+客户口碑”触发的消费理由。

 

在浏览点评意见、菜品和人均消费等相关内容后,尽管用户没走到商家店铺的消费场景,可能已经决定去这家店铺消费。在购物场景外触发消费决策,用户决策成本非常低。

 

此外,大众点评上的商家内容95%由用户生产,在消费价值之外又挖掘出消费者的生产价值和点评价值。

 

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美团点评是阿里的竞争对手。

 

2018年6月,阿里又投资了小红书。

 

作为中国最大境外商品消费口碑库,小红书也具备完整的关系链、信任度、认知流。在用户运营的专度与深度上,小红书给大众点评带来不小压力。

 

小红书本质上是内容型电商,与“双十一”工具型电商恰为互补。


责编丨白间

设计丨lily


关于作者:曹升 度认知社创始人,专注研究企业业绩增长的两大引擎:营销与金融。专注业绩增长,解读技术诀窍,拓展认知边界。


本文为《经济观察报》第895期 | 商业观察 | 专栏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授权:微信-fjlycg(请备注公众号)


咨询合作:微信-15201167808 (请备注品牌+姓名)


↘更多关于新零售的文章:


时代的红利:2018新零售数据认知流报告(附下载)

你所理解的新零售,是否抓住了这两个关键点?

10分钟讲清楚从传统营销到增长黑客的6种方法


↘灰度认知社本周文章推荐:


信息服务业发展新趋势:从知识付费到知识消费

案例解读:互联网教育如何实现同质化竞争的突破?

传统建筑业发展新趋势:从家居电商到产业互联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