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导计划丨赖声川:戏剧商业化的“探路者”

2018-01-11

作者 沈多


——“星导计划”——


“星导计划”是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的固定系列报道栏目。


在文娱行业里,“原创力”是这个行业值得珍惜和保护的能量。导演,则是文娱行业里将“原创力”进行完美对接、融合、再造的创作者。


在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采访的导演中,有已经雄霸票房制高点的大导;也有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更有因为渴望表达而转行的新导们……在与导演们的对话中,我们试图通过他们对作品、对拍摄过程、对市场、甚至对自我的梳理、分析,找到每位导演身上那颗闪闪发光的“星”。


中国影视行业的银河上的每一颗“星”,都值得用心探寻。


撰文丨沈多

编辑丨美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1月9日,由赖声川担任总编剧和总导演、黄磊监制的网络喜剧《王子富愁记》在优酷上线。


作为台湾现代剧场的拓荒者,和首位打开内地市场,并掀起剧场热潮的台湾戏剧人,赖声川一直都是商业话剧的高品质代表,这次转战网剧,也是他的一次全新尝试。


此前,赖声川还将自己的专属剧场打造成了国内首家“剧场+书局+影院”文化业态组合的剧场。


而在他作为创始人之一的乌镇戏剧节上,我们就采访到了这位戏剧商业化之路的实验者,聊一聊他开发这一条戏剧产业链的心路历程。



  

剧场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


《王子富愁记》是赖声川创建的“上剧场”做的一次“商业探险”,这部剧场互动网络情景喜剧,在“上剧场”实景搭建,拍摄现场即是剧场,采用的是边拍边播的形式,线上线下同步观看“上公馆”的爆笑日常。舞台剧与网剧的首次碰撞,势必会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


由美罗城全额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的“上剧场”,位于徐家汇美罗城5楼,占地约2530平方米,可容纳699名观众(其原址是上海在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个剧场徐汇剧场),在台湾创立表演工坊的30年后,2015年,这座赖声川在内地的第一个专属剧场,得以在上海落成。


围绕着上剧场的是一个文化消费的生态圈,剧场与书店、电影院相互呼应,契合了赖声川“艺术融入普通生活”的理念,同时还打造出一条文化娱乐商业链。


赖声川决意做自己的专属剧场,是在美国参加俄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时受到的启发,他发现,那里的小剧场都纷纷脱离了工会,开始自主发展,为某个导演或剧团打造的“专属剧场”之风盛行,这也让他萌发了初心。


观察中国戏剧市场环境,最成熟的莫过于“北京”和“上海”,所以,赖声川最早试水的也是北京,2002年,他的表演工坊进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位于北兵马司胡同的小剧场,但在所有技术设备都被改建一新后,却因为政策原因不得不撤离。现在他再反思时也觉得,当时的时机之下,建立专属剧场确实太超前。


而今,十多年过去,内地的话剧市场早已今非昔比,赖声川和他的表演工坊也在这十多年的巡演中积累了人气与口碑。2009年,美罗城徐春华总经理找到他,洽谈表演工坊进驻事宜,经过6年的打磨,赖声川专属剧场——上剧场终于落成。


国内有成百上千家的民营剧团,它们的生存状态仍似“游牧民族”:在不同的剧场游走、演出,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赖声川专属剧场的建立,或许会为它们的发展和转变提供新思路。


数据显示,美罗城在商业地产中的演艺经营性价比并不算高


“上剧场”开幕式当天热闹非凡,一半热闹来自于捧场的戏剧人,一半热闹出自旁边餐厅等位的人群和空气里热油爆炒的饭菜香。将剧场开在商场内的食肆环绕处,让故事里的悲欢离合中混合入油盐酱醋味,居然也有着浑然天成的和谐意韵。


其实剧场最初的形态就是在居民区的广场和街道,后来才被收编,变成了需要正装进入的高级场所。而赖声川这另辟蹊径的选择,正代表着一种态度,他要将戏剧从神殿上请下来,回归到生活日常。在他看来,21世纪的剧场不需要“膜拜”,而是“平交”——平等而坦诚地交往,在这样的空间里发生的观演关系,也经历着同样的转变。


契诃夫的一段话对赖声川影响至深,“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吃饭睡觉聊天甚至做很无聊的事,为什么舞台上总是在杀人谈恋爱?我们没有想到在吃饭聊天时,命运已经在另外一个地方被决定了。”这让他顿悟,戏剧的真意就是把生命搬上舞台,“让一切流动起来,那就是我们的能量”。


在“上剧场”的入口处,赖声川将这几句话手写在墙上:“剧场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


 

  

戏剧界的“丛林法则”


30年前,将中西戏剧艺术融汇贯通后自成一派的赖声川,以一已之力,在有剧场荒漠之称的台湾开辟了一片绿洲,此后,他逐渐将影响力辐射至整个华人区,BBC对他的评价是“现今中文最顶尖的剧作家”,《亚洲周刊》则将他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


由赖声川所带领的台湾表演工作坊每年保持着至少推出一部原创舞台剧的习惯,在作品的内容、题材、舞台呈现上也不断的推陈出新。他是一个讲故事大师,对故事节奏的掌握是一流的,简单如《暗恋桃花源》,复杂如《如梦之梦》,他都能给你讲得明白有趣。


他还懂得讲故事的度,总是能选择“观众能够接受”的点,既不因为过于传统而显得平庸,也不因为过于先锋而变的浮夸。接地气,有创意,雅俗共赏,是大众对赖声川戏剧最直观的认知。


但赖声川却认为并没有一部代表作品可以概括自己的风格,或者说,他其实是反对每一部作品都有相同的风格,在他看来,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活着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必须找到能够让它生存下去的架构和形式。他就像是一个发明家,总是都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有一些作品不但从未见过,而且难以模仿。



赖声川从来不避讳谈商业的话题,他认为对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讲,商业化不会降低他任何的价值,反而是做不出艺术的人,只追求商业的话,伤害的不只是他自己,而是整个行业。


“我其实一直不断地被放在主流的位置,可是我觉得我始终是森林里面的那一只独角兽。我并不想影响那么多人,只能说我是幸运的,在我的时代里面,有人能够理解我的作品,把我推到主流,我接受也珍惜,但我的个性里面,还是一个只愿意走自己路的人,而且这条路必须要跟别人不同。”


他自小在美国长大,在那里看到了戏剧的更多生态,“比方说纽约百老汇,它的目标观众是海外的观光客。它很商业化,没错,但是它的游戏规则是非常残酷的。


百老汇舞台


每天晚上有几十个作品同时演出,一周没有达到60万美金的收入,抱歉,你走人。《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不青睐,抱歉,首演你也不要演了。”即便是最商业化的话剧,也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工业精度”为最基本的前提。


表演工坊在没有进内地市场之前,在台湾很长一段时间也都是盈利的剧团,这在剧场是很难的事情。赖声川的太太是表坊的运营总监,两个人,一个主抓内容一个主理商业,分工明确。在丁乃竺的设计中,剧场的功能被放大,艺人培训、演员经纪、驻场演出等一系列的戏剧运作模式都被一一实现。


“‘上剧场’最开始的想法是做我的新作,和表演工坊多年累积的舞台剧,但现在也会做一些音乐剧,包括接纳别人的戏来这里演。剧场也不只是看戏,我们的会客厅可以用来办读书会,办沙龙,大堂还会开放做工作室。最近我一直在想,剧场晚上有演出,但白天是空着的,我们想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做一些戏剧普及的工作。”



赖声川和太太丁乃竺


  

当下的戏剧环境,是脆弱的繁荣


2018年的“上剧场”,正有一系列的大动作,包括原班人马出演的《如梦之梦》与“新剧本发展计划”等已经开始筹备。


这个“新剧本发展计划”,旨在为年轻、有潜力的戏剧编剧人才提供平台,让他们利用上剧场的专业戏剧资源进行创作。“上剧场”计划每年邀请3至5名青年编剧,前来发展自己尚未发表、演出的新作品。


受邀编剧会与上剧场的专业导演、演员团队合作,打磨剧本。赖声川也会亲临现场,为剧本发展提供指导。与此同时,上剧场还将组建“生态戏剧同盟”,邀请有志于促进戏剧生态发展的朋友一起完成艺术创作、戏剧制作、文化活动、扶持青年艺术家,培养文化技术人才等活动。


而周迅、陈建斌联袂主演的《雕空》以及《隐藏的宝藏》则是“上剧场”在2018年首度亮相的全新作品。此外,“上剧场”还将举办“2018年赖声川《暗恋桃花源》演出季”,推出30周年纪念版,经典版,以及专属版等3个不同版本。其他经典常设剧目《圆环物语》《水中之书》《一夫二主》《蓝马》等都将持续上演。


对赖声川而言,戏剧是一个净化心灵、观照社会的艺术,所以他说:在越来越物质的时代,剧场反而成为可以处理心灵问题的地方。


上剧场运营的两年间,整个戏剧生态的蓬勃,以及繁荣背后的“脆弱”,令他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舞台剧如同手工业,台前台后需要投入大量努力。“这个脆弱的生态需要非常多的人一起努力。”



  

如果把做戏,当成修行


在赖声川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如梦之梦》是他个人最爱的一部作品。


许多年前,他曾经做过一个彩色的梦,在梦里看风景,海边的日落,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颜色,梦中的感受十分真切,以至于他醒来后问自己:真实与梦,到底哪一个比较真?这不仅是赖声川所有创作的源头,也是他将戏剧视作终生信仰的原因。


八个小时时长的话剧,不仅挑战每一位演员的极限,更挑战着导演的掌控能力,赖声川就如同盗梦空间里的筑梦师,营造出了一个穿越历史与空间的庞大梦境。


他一点也不担心观众看不懂或者没有耐心,在他看来,愿意来剧场待满八小时看《如梦之梦》的人,应当也是对自己的生命有所追寻的人。“这个戏就是一场旅程,带你看整个生命。时间不是问题,我参加法会的时间也很长,在禅定中是一种享受,戏剧也是一种修行!”


在杭州家里的阁楼上,赖声川建了一个小亭子,当他在构建小亭子时,便有了从亭子的开洞望出去的新角度,这个过程充满人生哲学的意味——我们看见一个怎样的世界,和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有关;我们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因缘,也影响到看见怎样的一个世界。


赖声川并不与商业为敌,因为只有被市场推崇的作品,才有机会让更多观众体验到艺术家的表达。

 



文娱价值官现已入驻:


好文推荐: 


跳一跳

三月老公

洪泰基金

前任3

红豆live

北京文化

妖猫传

海上牧云记

教育2017

秦鹏

情感付费

电视剧投资

邓超

播放量去水

冯小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