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每100个人中就有接近5个人患病。因抑郁症造成误工和工作效率低下产生的经济损失,比疾病本身的治疗负担更加巨大。精神科专家提醒,首次发作抑郁症病人,重视第一次的全程治疗,包括急性期、维持期、巩固期的治疗,将有六七成机会治好。抑郁症首次治疗很重要
每100个人中就有接近5个人患病,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这与经济发达地区竞争激烈,不稳定的社会形态造成的压力有关。”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深圳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教授指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医学界认为,长期处于压力、不快情绪、应激状态下,会导致人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造成神经细胞损伤、神经信号传递系统功能减弱等,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作。
在中国,抑郁症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排名第二,但目前仍未得到相应重视。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指出,抑郁症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大部分都是源于“误工”和“工作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抑郁症发病的年龄高峰为20-60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患者多为职业人群。所以,抑郁症患者如能接受规范治疗,才能实现功能的全面恢复。然而,目前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治愈率都偏低,加剧了抑郁症治疗的复杂性。贾福军强调,抑郁症的第一次治疗非常重要,如果第一次治疗不规范的话,以后的治疗难度就会增加。按照国际的治疗指南来说,抑郁症是一个全程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的治疗。对于首发的患者,需要全程治疗的时间是在两年左右。病人三大认知误区延误治疗延迟就诊、擅自停药、因病耻感不愿看专科医生等原因,往往导致首次治疗失败,以致发展成难治性疾病。刘铁榜分析患者主要有以下三点错误认知——第一,没觉得自己有病。临床发现,很多病人是在发病一年后才得到正规的治疗,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自己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只是以为自己是情绪上的问题,想着去旅游、休假、换学校、离婚就能解决。第二,不愿看专科医生。有个高中生,家长觉得孩子心情不好,老是爱发脾气,不愿考试,且有自杀倾向。家长也觉得孩子有问题,但只是寻找心理咨询治疗,或者吃中药调情绪,等拖了半年、一年时间后,见孩子症状未能改善才去看精神科医生。第三,怕副作用不愿意吃药。“这是多数抑郁患者抗拒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因。”刘铁榜教授介绍,30年前的抑郁症治疗药物,会带来便秘、口干、视物模糊、睡眠过多等副作用。这是因为传统的治疗药物以增强神经信号传递来改善情绪,但由于作用机制很广泛,副作用也会较多。目前刚获得CFDA批准在国内上市的氢溴酸伏硫西汀片,专门作用于与抑郁症症状相关的传导系统,副作用大为减轻,且可能改善抑郁病人的认知功能。抗抑郁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贾福军强调,有些病人觉得最近症状改善了就自行停药,导致未完全治愈而反复发作。原则上,首发的抑郁症治疗都需要两到三年;如果是复发的抑郁症可能要更长的时间。“抑郁症不是不可以治疗、不可以控制的疾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前提是第一次治疗时要规范,除了用足药量外,最好能再配合心理治疗”。目前,抑郁症治疗的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一项针对514例抑郁症患者的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希望在症状、功能和生命质量上痊愈;而符合治愈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中,近50%患者感觉自己仍没有痊愈。抑郁症状改善并不意味着认知症状也会出现类似的改善。贾福军指出,很多人只关注到抑郁症带来的情绪问题,如兴趣缺失、情绪低落等,但抑郁症还会带来认知功能下降,如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信息整合加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下降等。抑郁症治疗目标是彻底消除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实现临床治愈、减少病残率。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缓解患者情绪症状,但最常见的残留症状之一的认知症状,将显著影响患者的治疗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