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越七海的“梵歌” - 多西&柯里亚

Maruko.Lin MarukoStudio 2019-12-01

制伏自己,达到平静, 
至高的自我沉思入定, 
平等看待快乐和痛苦, 
冷和热,荣誉和耻辱。 


自我满足于智慧和知识, 
制伏感官,不变不动, 
平等看待土块、石头和金子, 
这是把握自我的瑜伽行者。 



——《薄迦梵歌》



201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落到了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身上,印度建筑师再次引起了全球建筑界的关注,如同印度圣经《薄迦梵歌》所宣扬的“无我境界”一样,多西将建筑归为自然的一部分,并用“九味”建立联结。印度美学核心范畴之“味”论,统摄着9种人类的基本情绪。即Shringara(爱悦/美艳)、Hasya(美/滑稽)、Karuna(悲悯)、Raudra(愤怒/暴戾)、Veera(英勇)、Bhayanaka(恐怖/惧怕)、Bibhatsya(厌恶)、Adbutha(惊诧/奇异)和Shanatha(平和/宁静)。


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


早年多西以高级设计师的身份在巴黎与勒·柯布西耶共事四年,并在印度艾哈迈达巴德主持柯布西耶的当地项目,同时是柯布西耶在昌迪加尔规划中的重要沟通人。但他认为导师勒·柯布西耶在印度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体现的是“未来的生活理念,而非印度生活”。从导师的事务所“毕业”后,他成长为一个更自信于设计本土建筑的建筑师,这部分思想更多的是来源于甘地的思想,以及印度教传统教义中的印度本土文化的影响。


他的设计既采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又借鉴印度本土的建筑形态,如传统的住宅形态 Haveli、印度神庙、阿旃陀石窟与埃罗拉内部圆形和半圆形空间以及印度湿婆的神龛等。


印度管理学院班加罗尔分校,1977 - 1997

印度学研究中心,1954- 1959


2017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名为“栖居的庆典 - 真实·虚拟·想象”的多西建筑回顾展,本次展览的主题围绕“身体与体验”两个重要的维度,思想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社会的关系,以及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迅速变化的社会背景,这三方面成为巴克里希纳•多西长久以来的根本性思考。在多西看来建筑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空间、形式或结构,而应该是身体的延展,是人的一部分。建筑的核心是人,关乎每一个人的吃穿住行,关乎天气、地理、美学和文化,建筑必须营造一种愉悦感。建筑和生活共生共存,便值得庆祝。如果不是,便不算建筑。


从这次展览的核心上可以看出多西思想受到印度本土文化和精神的深刻影响,同时他的设计中还有受到圣雄甘地思想的影响,使得他的设计有很多是针对低价住宅与材料上的“粗野主义”方向的探讨和实践,进而让他的建筑具有鲜明的印度在地性特征。这一点值得中国建筑师深思。


巴克里希纳•多西的建筑作品是其个人生命轨迹的完整映照,早年西方工作经历与印度成长生活的双重维度投射在其一生的思考和创作中。1951年始,长达四年在勒•柯布西耶工作室的经历奠定了多西建筑生涯的整体走向,六十年代与路易•康就印度管理学院艾哈迈达巴德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 Ahmedaba)的合作触发了多西针对教育机构建筑空间形式的深入探索。然而,面对印度后独立时代的社会场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在多西的实践中,转换为对印度本土地理气候条件以及沿袭数世纪之久的传统人文习俗的顺应,这其中还包括来自甘地和泰戈尔的印度民族精神的思想性指引。


2017年多西建筑回顾展/上海当代艺术中心


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一般来说,人们把甘地主义概括为四个基本内容:

(1)宗教泛爱观和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

(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

(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

(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巴克里希纳·多西设计的廉价住宅

巴克里希纳·多西设计的廉价住宅

巴克里希纳·多西设计的“粗野主义”作品

卡玛拉家宅,1959-1961


开篇提到多西在柯布西耶做昌迪加尔规划时在印度的联络人,同时也使得自己有机会与柯布西耶共事,并且共同参与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的实践,这也是柯布西耶城市规划理念的一次最大规模实践。同时,20世纪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承前启后的大师路易斯·康也成为影响多西建筑思想的重要人物,1974年路易斯·康在印度艾哈迈达巴德设计的印度管理学院,使用传统的红砖垒砌与充满宗教仪式感的对称与基本几何形态的穿插,深刻的影响了多西的设计,这在多西1976年设计的桑珈建筑师工作室中窥探一斑。


多西自己的的工作室Vastu-Shilpa(环境设计)成立于1955年。出于对印度贫民阶层的关怀,他设立了Vastu-Shilpa环境设计基金会。该基金会在低造价住宅及城市规划领域的开创性探索在印度内外均享有盛名。1962年,多西成为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建筑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hmedabad)的创建者并担任首任院长,该学院成为培养印度本土建筑师的重要摇篮,并被视为印度现代建筑及规划教育的先锋和源头。


多西与柯布西耶

多西与路易斯·康


印度管理学院/1974年/印度艾哈迈达巴德/路易斯·康

桑珈建筑师工作室/1976—1981年/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多西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来自印度的另一位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这两位印度建筑师代表了印度建筑的最高成就,也让印度建筑成为世界现代建筑界的一个重要分支。

现代主义,这个难以绕开和跨越的空间“宗教”,一方面为西方评价印度建筑提供了对等的参照体系,但同时也成了1930年之后新一代印度建筑师们的束缚。巴克里希纳•多西和查尔斯•柯里亚(Charies Correa)无疑是印度当代建筑的先驱人物,他们的探索之路为后人提供了重要借鉴。回想印度西方现代主义拥趸们如何走出现代主义的迷信,印度建筑的这一历程,虽然尚未结出可供世界分享的果实,但却承载了严密而逻辑的传承和超越的关系。多西和柯里亚共同受到印度本土文化和甘地精神的影响,产生了对印度建筑的全球在地性方面和面向普罗大众的建筑探索。这种思想同2016年的普利兹克奖获奖建筑师阿拉维那的探索异曲同工。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


查尔斯·柯里亚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密西根州学院研究建筑。1958年在印度孟买开设私人事务所。他的作品范围很广,包括贝拉普住宅区规划,干城章嘉公寓大楼,沙巴麦迪·阿希兰姆的圣雄甘地纪念馆,加霸的斋浦尔艺术中心(1990年),博帕尔省维德汉·巴瓦尼州议会大厦(1998年),麦达哈雅·普来得西的州议会大楼及在印度的达理、孟买、阿穆达巴等城市的许多城镇规划和住宅项目。他的所有作品特别重视流行的资源、文化和气候条件。


The Gandhi Ashram/甘地纪念馆/查尔斯•柯里亚事务所

The Gandhi Ashram/甘地纪念馆/查尔斯•柯里亚事务所


从柯里亚早期甚至是最著名项目——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圣雄甘地纪念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的这种特质。建于1958年到1963年的纪念馆意在表达对甘地的怀念以及保存他的思想和原则。同时,这座建筑也表达了柯里亚对本土纪念建筑的思考。

通过结合当代的建筑材料和那些甘地故居的砖瓦,柯里亚希望能在同一座建筑中表现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建筑的整体结构和现代的尺度比例可以说是对路易斯康“特伦顿浴场”的致敬。同时建筑由多个模块化的小房子连接而成,形成了时而封闭时而开放的漫步空间序列。这种空间形式在他的建筑生涯中反复使用。

柯里亚呼吁,在这个被明星建筑师和他们标志性的建筑统治的时代,建筑不应该仅仅是附属的惊叹号。城市需要新的语法。

可能是受到结构主义思潮的启发,该建筑成为了对印度传统村落运动的怀念。在一个往往晚年才能迸发精彩的实践行业中,柯里亚仅仅在28岁就设计出了甘地纪念馆,这也使他成为那个时代的少年奇才。而这个建筑中所使用的多重路径和对天开放的空间形式也被他之后的种种设计采用,包括日本奥斯卡的未建成的印度亭子、博帕尔巴韦夫妇住宅等。



Tube House/管式住宅/查尔斯•柯里亚事务所

Tube House/管式住宅/查尔斯•柯里亚事务所

Tube House/管式住宅/查尔斯•柯里亚事务所


20世纪60年代,艾哈迈达巴德而非孟买继续成为实验建筑的温床。1961年,另一个种子项目以国际竞标的形式开展,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廉价住宅。由于受到巴基斯坦信德“风住宅”的启发,柯里亚发明了一种底层高密度联排住宅单元。通过设计单元的形态,这种住宅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这座被后世称为“管式住宅”的建筑成为了可持续建筑的先驱。柯里亚在这个实践案例中建立了“建筑追随气候”的信念,并在之后的设计中践行这一原则。最著名的案例包括艾哈迈达巴德的Ramkrishna住宅(1962-64)、利马PREVI实验性廉价住宅竞赛(1969)、孟买标志性的Kanchanjunga公寓。

柯里亚在印度发展的黄金期建立了他的一套建筑体系,但是由于城市畸形快速发展,他开始深刻的关注城市问题。在他生活和工作的孟买,城市的扩展速度远超建筑供应的速率,结果成片的贫民区开始占领城市。



Navi Mumbai Masterplan/新孟买总平面


由于深刻认识到建筑不可能凭空产生,柯里亚和他的同事梅塔和帕特尔开始重新规划孟买。1964年他们仅仅都只有三十多岁,便发表了一份替代规划方案,其中提出最重要的任务是营建港口区。他们的愿景被称作“新孟买”。柯里亚作为总建筑师,设计出能够容纳两百万人生存的新孟买,打破原有的城市规划格局,由原来单中心南北结构的城市转变成一个多中心城市系统的现代港湾。

柯里亚试图发展一套印度建筑语汇,这种语汇的灵感来源于这个国家神秘的宇宙哲学本身。

新孟买是上世纪最大的城市设计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柯里亚另一相对来说尺度小很多的项目的地点——柯里亚著名的贝拉坡增值住宅项目(1983)。同之前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类似,该项目同样关注个人住宅空间的可塑性和使用者参与等方面。但是,不同于之前狭长的联排住宅,贝拉坡住宅包含了多种不同尺度的个人单元,并能以开放院落为中心自然生长。类似于印度传统村落,这个六公顷的项目展现了柯里亚拥有场地设计和城市形态设计的天赋,并能够在不同尺度的设计中实现公私分明的邻里空间设计。

这些设计中可以看出柯里亚设计思维的转变——渐渐拜托柯布西耶和X团队等西方设计师的影响,而开始寻求一种印度建筑的语汇。这种语汇则是受到这个古老国家神秘哲学的感染。


Vistara建筑旅行展

Vistara建筑旅行展

英国文化委员会办公楼/查尔斯·柯里亚事务所


可以说作为Vistara(作为1986年印度节日一部分的建筑旅行展)策展人的经历对柯里亚建筑思维的转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这个展览不仅仅展现了印度建筑从古至今转变的轨迹,同时展示出那先决定我们建造什么的内在信仰和想象。在之后的作品中,柯里亚有意识的摆脱明显的西式建筑的影响,包括新德里的国家手工艺博物馆(1975-1990)和斋普尔的Javahar Kala Kendra(1986-1992)。取而代之的是,就像印度南部令人震撼的寺庙一样,在对天开放的步道中的体验决定了这两个博物馆的基本基调。但是,这两个设计都覆有一层文化主题,因此传统材料的使用以及对古代标志的借鉴使得它们在印度建筑中独树一帜。不论是谁都不否认,柯里亚建筑生涯第二个阶段的主题是“批判”。普遍认为,柯里亚对过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现在的影响,毫无疑问将推进对印度国家个性的发掘过程。


在这里,首先恭喜巴克里希纳·多西获得201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个奖确实是实至名归。然后,仅以此文向已经去世的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致敬。





———— MarukoStudio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